《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专业》求取 ⇩

航空摄影测量目录1

第一章 航空摄影测图的基本概念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航空摄影简介1

【一】航摄仪简介3

【二】航空摄影的简要实施过程6

【三】航摄成果的质量指标8

第三节 航摄象片的特性10

【一】航摄象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10

【二】航摄象片与地形图的差异11

(二)航摄象片的投影特征11

(一)中心投影的定义11

【三】航摄象片的投影差和倾斜差12

(一)航摄象片的投影差15

(二)航摄象片的倾斜差15

【四】航摄象片上的方向偏差15

(一)投影差引起的方向偏差18

(二)倾斜差引起的方向偏差18

第四节 立体象对的特性18

【一】象片水平时的立体象对18

【二】倾斜象片与水平象片间的座标关系20

(一)按水平象片确定地面点的空间座标20

(二)按标准式象对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差20

(一)航摄象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23

(二)象片按外方位角元素的转动23

(三)航高变动对象点座标的影响23

【三】立体象对的空间交会特性23

(一)空间交会法建立地面的几何模型26

(二)象对的相对方位元素和模型的绝对方位元素26

【四】象对的左右视差和上下视差26

第五节 航测成图的方法和过程简述30

【一】航测成图的方法简述30

(二)上下视差的基本公式30

(三)相对方位元素的近似解算30

(一)左右视差的基本公式30

【二】航测成图的简要工作过程32

第六节 象对的立体观察33

【一】立体观察的原理33

【二】象对立体观察的方法和简单工具34

【三】立体观察的效果36

【一】象片纠正对地面高差的限制39

第二章 航测内业成图方法简述39

第一节 航测综合法39

【二】象片纠正的原理40

(一)纠正的光学条件46

(二)纠正的几何条件46

(三)纠正仪的安置元素和自由度46

【三】象片纠正对纠正点数量和位置的要求46

【四】纠正仪简介48

【五】象片平面图的编制51

(二)自动纠正仪51

(一)普通纠正仪51

(一)准备工作56

(二)象片纠正56

(三)象片镶嵌56

(四)象片平面图的质量检查56

【六】分带纠正的原理56

【七】单投影转绘仪简介57

【八】分带投影转绘61

【一】微分法测图仪器的实用公式63

第二节 航测微分法63

(一)准备工作63

(二)分带投影转绘作业63

【二】立体模型扭曲的基本规律65

【三】象对的立体量测67

【四】立体量测仪简介68

【五】立体量测仪测图70

(三)象片定向75

【六】视差测图仪简介75

(四)测绘地貌75

(二)对控制点数量和位置的要求75

(一)准备工作75

【七】视差测图仪测图80

(一)准备工作83

(二)高程定向83

(三)平面定向83

(四)测绘地物和地貌83

第三节 航测全能法83

【一】空间交会法的基本原理83

【二】多倍仪简介91

(四)模型的定向91

(二)模型的建立91

(一)投影器动作对投影点上下视差的影响91

(三)模型的连接91

【三】多倍仪测图93

(一)准备工作95

(二)测图作业95

(三)原图编制95

【四】精密立体测图仪器的分类和辅助交会原理95

(二)辅助平行四边形原理97

【五】普通交会型精密测图仪器简介97

(一)精密立体测图仪器的分类97

(一)C5型精密立体测图仪简介102

(二)B8型航空测图仪简介102

【六】变形光束的空间交会原理102

(一)标准仿射变形光束的特性107

(二)按标准仿射变形光束建立模型的可能性107

(三)模型的变形规律107

(四)建立模型的方法107

【七】变换交会型精密测图仪器简介107

【八】正射纠正方法简介114

(二)HCT—1型立体测图仪简介114

(一)CпP—3型立体投影仪简介114

第四节 空中三角测量116

【一】光学机械法空中三角测量简介117

【二】空中三角测量的系统误差120

(一)空中三角测量系统误差的起因128

(二)航线网内系统误差的累积规律128

(三)高程系统误差的图解改正128

【三】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128

(四)空中三角测量的平面精度公式139

【四】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简介139

(二)相对定向时量测值函数的权系数139

(三)空中三角测量的高程精度公式139

(一)航线网内偶然误差累积的基本规律139

(一)航线网的建立146

(二)航线网的绝对定向146

(三)航线网的系统误差改正146

(四)附带成果的计算146

【五】立体座标量测仪简介146

【一】全野外布点148

第一节 野外象片控制点的布点方案148

第三章 野外象片控制点的布设148

(一)综合法全野外布点153

(二)微分法全野外布点153

(三)全能法全野外布点153

【二】图幅均匀布点153

【三】航线网布点154

【四】特殊情况布点158

(一)象片重迭过多时的布点163

(二)象片重迭不够时的布点163

(三)航区分界处的布点163

(四)滨水地区象片的布点163

第二节 野外象片控制点的选定和整饰163

【一】野外象片控制点的目标选择163

【二】野外象片控制点的刺点164

【三】野外象片控制点的整饰和注记165

第一节 大地控制的基本要求169

第四章 野外象片控制测量169

【一】大地平面控制的密度和精度169

(一)控制点的编号169

(二)控制象片的整饰和注记169

【二】大地高程控制的密度和精度171

【三】高级地形控制点的基本要求172

(一)关于军控点的利用问题174

(二)高级地形控制点的布设原则174

第二节 控制测量的野外工作174

【一】勘察已知点174

【二】实地选点、插旗175

【三】角度观测175

(三)垂直角观测180

【四】归心元素的测定及归心计算180

(一)经纬仪的整置180

(二)水平角观测180

第三节 象片控制点的平面连测181

【一】锁网形181

(一)线形锁198

(二)中心全网和半网198

(三)单三角锁198

(四)四边形198

【二】经纬仪交会法198

(五)后方交会218

(四)侧方交会218

【三】经纬仪导线测量218

(一)座标计算的基本原理218

(三)前方交会218

(二)单三角形218

【四】引点法224

【五】平面控制测量各种图形的比较227

第四节 象片控制点的高程连测228

【一】等外水准测量228

【二】三角高程测量232

(三)高程计算232

(二)观测232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232

(一)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236

(二)地球弯曲差及大地折光差236

(三)三角高程测量的实用公式236

【三】多角高程导线236

【四】独立交会高程点239

【五】经纬仪高程导线241

【六】经纬仪水准法248

(五)视距高程导线的测量248

(四)倾斜视距高差计算公式248

(三)视距倾斜改正248

(二)倾斜视距公式248

(一)水平视距公式248

第五节 野外控制测量的精度252

【一】角度测量的精度252

(一)水平角的观测精度256

(二)垂直角的观测精度256

【二】平面连测图形的精度256

【三】高程连测方法的精度270

(三)引点的平面精度270

(二)交会图形的精度270

(一)线形三角锁近似平差的精度270

(一)等外水准的精度276

(二)经纬仪视距高程导线的精度276

(三)经纬仪水准的精度276

(四)多角高程导线的精度276

(五)独立交会高程的精度276

(六)引点高程的精度276

【四】控制点平面连测的发展次数276

【五】控制点高程连测的发展次数284

(三)连测图形发展的选择284

(二)连测图形发展形式的精度比较284

(一)连测图形的几种发展形式284

(一)多角高程导线的发展289

(二)独立交会高程的发展289

(三)视距高程导线的发展289

第五章 野外象片判读与调绘289

第一节 象片判读289

【一】地物构象规律289

(二)地物构象的一般特点292

【二】判读特征292

(一)影响地物构象的主要因素292

【三】象片判读方法与分类297

【四】煤田地质判读梗概298

第二节 调绘的一般方法299

【一】调绘前的准备299

【二】调绘路线的选择300

【三】调绘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302

第三节 图式符号与简化符号的运用303

【一】制订地形图符号的一般原则303

【二】图式符号的分类303

【四】简化符号的应用304

【三】图式符号的运用304

第四节 大比例尺象片调绘的综合取舍306

【一】综合取舍的基本依据306

【二】综合取舍中须注意的问题308

第五节 地形图各要素的判绘要点309

【一】居民地309

【二】矿区工业设施及管线315

【三】控制点与独立地物319

【四】道路321

【五】水系328

【六】境界与垣栅334

【七】地貌与土质335

【八】植被341

第六节 地理名称调查及注记资料的量注344

【一】地理名称调查344

【二】各种注记资料的量测和注记350

第七节 新增地物的补测353

【一】调绘过程中的简易补测353

【二】全仪器补测356

(一)简易补测方法356

(二)简易补测中须注意的问题356

(一)平板仪补测359

(二)经纬仪补测359

(三)单片测图法补测359

(四)补测的内业处理及对外业补测的要求359

第八节 内业对外业调绘的要求359

【一】调绘的准确性359

【二】资料和地图内容的完整性361

【四】运用符号的统一性362

【三】综合取舍的合理协调性362

【五】图面整饰的明确清晰性363

【六】其它364

第九节 象片着色与接边364

第六章 野外象片测图367

第一节 象片图测图367

【一】象片图测图的野外控制测量367

【二】象片图比例尺和图廓线的确定369

【三】标定磁子午线和绘制楔形比例尺370

【四】测站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确定371

【五】碎部测图374

(一)碎部测图的一般原则要求378

(二)碎部测图的测站作业378

(三)碎部测图的成果整理378

第二节 单张象片测图378

【一】单张象片测图的野外控制测量378

【二】象片比例尺的确定379

(二)丘陵地区象片比例尺的确定384

【三】标定象片的磁子午线384

(一)平坦地区象片比例尺的确定384

【四】制作楔形比例尺和投影差改正用表385

【五】测站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确定388

【六】碎部测图388

第七章 航测外业工作的组织和计划391

第一节 成图的一般原则391

【一】地图投影和座标系统391

【二】地形图图幅的分幅和编号392

【三】地区类别划分和等高距选择393

【四】成图的数学精度394

【五】测区的大地点密度和精度396

【六】航摄象片比例尺的选择397

【七】其它398

第二节 航测业务的组织计划工作398

【一】组织计划的基本原则398

【二】航测业务计划的基本内容399

第三节 航测外业工作的技术设计399

【一】搜集资料400

【二】测区踏勘400

【三】提交航摄申请书400

【四】编制测区技术设计401

(一)设计书的编写404

(二)设计图的绘制404

第四节 航测外业工作的组织实施404

【一】技术准备工作404

(一)领取和检查资料409

(二)仪器的检查和校正409

(三)作业器材和材料准备409

【二】航测外业的作业技术计划409

(六)拟订作业进程表412

【三】航测外业的作业实施412

(五)拟制控制扩展计划图412

【四】航测外业作业成果的整理412

(二)标绘已知点和图廓线412

(四)划定调绘面积412

(三)在象片上预选象控点412

(一)象片编号412

(一)整理资料417

(二)填写图历表417

(三)抄写图边417

(四)绘制各种附图417

(五)航测外业的上交成果417

第五节 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417

【一】基层作业组的自我检查417

【二】分队的过程检查418

【三】航测外业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418

(一)验收的组织安排420

(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方法420

(三)验收结论和验收记要420

【四】航测外业成果成图的质量评定420

1976《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专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航空摄影测量(1991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
1991 北京:地质出版社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试行本)(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试行本)
中国桥梁史料  初稿( PDF版)
中国桥梁史料 初稿
航空摄影测量学  上(1957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学 上
1957
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基础教材(1974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基础教材
1974
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
国家测绘总局
航空摄影测量学(1981.08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学
1981.08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983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983 北京:测绘出版社
航空摄影测量学(1949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学
1949 商务印书馆
铁路航空摄影测量(1978 PDF版)
铁路航空摄影测量
1978 人民铁道出版社
航空摄影测量学  上(1986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学 上
1986 北京:测绘出版社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学(1983 PDF版)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学
1983 北京:测绘出版社
航空摄影测量学(1983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学
1983 北京:测绘出版社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1983 PDF版)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
1983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航空摄影外业规范(1983 PDF版)
航空摄影外业规范
1983 北京:测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