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府 上》求取 ⇩

英国1

第一章 宪法之基础1

英国政治之重要1

盎格罗萨克森之基础2

诺尔曼安吉文政府4

大宪章(一二一五年)6

国会之兴起7

国会权力之滋长10

永久议会与法庭12

第二章 改造中之宪法14

都铎尔君主政治14

枢密院政府15

避免国会制裁16

一四八五年之国会17

都铎尔治下国会之发达18

斯图亚特与君主神权20

国会党之主义21

君主政体消灭:共和政治及监国政治23

君主政体恢复:晚代之斯图亚特24

一六八八至一六八九年之革命:民权案26

第三章 十七世纪后宪法之发达28

刚性与柔性28

君权之衰落29

庶民院之优势30

内阁之兴起30

政党之起源33

大布列颠之建立与苏格兰之合并34

联合王国之成立与爱尔兰之合并35

第四章 宪法与政府39

宪法在英国之意义39

组成之要素:成文法规40

组成之要素:宪法惯例40

继续性与变迁性42

国会变更宪法之权力43

单一制度与国会之权力44

个人之权利46

权力在职务上之分配47

第五章 王权49

理论与事实之相反49

王位与继承50

皇室特权与皇室经费51

王权与君主52

君主之真正职权54

君主政体存在之原因55

王权之渊源与发展58

王权之类别59

第六章 国务员与行政制度61

国务院之组织61

财政部62

军政部64

外交部与内政部66

大理卿与皇家法官68

各管理部69

一九一四年以后之行政改组72

常任事务官74

枢密院国务院与内阁77

第七章 内阁77

内阁之内容78

首相之任命79

其他国务员与阁员之任命80

其他决定任命之问题81

国务员之责任82

阁议秘密84

首相之领袖资格84

内阁之中心地位86

战时内阁(一九一六至一九一九年)87

第八章 国会庶民院92

现在之内容93

十九世纪初期选举改革问题95

议席重分配问题97

一八三二年之改革法98

一八六七年之人民代表法99

一八八四年之人民代表法及一八八五年之重分配法101

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一八年之选举问题:成年男子选举权多数投票与重分配103

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一八年之选举问题:妇女选举权105

一九一八年人民代表法之由来106

一九一八年之人民代表法:选举权108

一九一八年之人民代表法之其他特点及一九二八年之人民代表法110

国会选举111

选举费用之限制114

第九章 国会贵族院116

内容:世袭贵族116

内容:贵族代表法官及僧侣117

贵族院之不洽舆情119

一九○九年以前之改革案120

贵族院与财政案122

一九○年之财政案与爱斯葵之决议124

统一党与复决权124

国会法之成立(一九一一年)125

国会法之条款127

国会法之影响128

更进一步之改革问题薄莱士之报告129

一种改革之优点130

两院间将来之关系131

第十章 国会组织134

国会之开会134

物质之环境135

庶民院之职员:议长136

庶民院之委员会138

贵族院之组织140

议员之特权141

庶民院议员之俸给142

第十一章 国会职权及立法程序内阁制度144

形式上与理论上之要点144

失权于内阁及选举团145

内阁及国会之于立法146

内阁及国会之于行政147

立法程序:概况149

公议案:初步之阶段149

公议案:末后之阶段150

财政案:预算151

内阁及国会对预算案之审查153

租税预算:预算案154

国会监督之缺乏:提议之改革155

私议案158

庶民院院规159

辩论终结160

投票与分班表决161

贵族院之程序162

记录162

国会事务积聚之补救:转让164

第十二章 法律与司法制度168

法律之渊源及其性质168

衡平法170

司法制度171

刑事审判及其机关173

民事诉讼程序176

贵族院与司法委员会178

第十三章 地方政府181

发达之阶段181

一八三二年以前之地方政府182

市自治法(一八三五年)183

十九世纪中叶地域与权限之混淆185

地方政府法(一八八八年)及县区议会法(一八九四)185

今日之地方政府:中央监督187

乡村地方政府之区域:郡188

乡村地方政府之其他区域190

城市地方政府之区域:城市县与市191

伦敦市政府194

政党之重要及其功用196

第十四章 十八世纪以后之政党196

英国之党治政府197

两党组织198

王党之得势(自一七八三至一八三○年)199

民党(自由党)之统治(自一八三○年至一八七四年)200

保守党当政之第二时代(自一八七四至一九○五年)203

自由党之复兴207

自由党之功绩(一九○六至一九○九年)209

自由党对抗贵族院:一九一○年一月及十二月之选举210

自国会法至大战212

第十五章 旧党内容与织组214

自由党与保守党(统一党)之消长214

党势力在地理上之分配216

国会中之政党组织219

地方政党之组织221

保守党全国联合会224

自由党全国联合会225

第十六章 新党劳工之于政治及爱尔兰自治228

劳工之于政治:工会主义与社会主义228

劳工党:内容与性质229

爱尔兰国民党:爱尔兰问题至一九○五年233

问题之分析:爱尔兰政府236

自治之争论238

一九一二年之自治案238

自治案之在国会及人民之前:厄耳斯得之反对242

第十七章 各种党争246

宪法上之问题246

关税及国税247

土地改革250

社会问题:国立教会之地位252

教会废止国立问题254

威尔士教会之废止国立255

教育问题256

第十八章 一九一四至一九三四年之党政261

政党与大战261

爱尔兰问题:新奋264

无效之解决办法266

一九一九年之自治案268

一九一八年之选举:混合党之选举运动271

一九一八年之选举:其他团体273

选举之结果275

一九一八年选举后之政党发达情形277

鲁易乔治之去职(一九二二年)281

劳工党第一次登台(一九二四年)282

第二次鲍尔温内阁(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九年)283

自劳工党重握政权至国民内阁284

第十九章 大布列颠自治殖民地286

政治自由之古风286

自治领土:一般要点288

坎拿大领土289

澳大利亚共和国292

南非联盟293

王属殖民地与被保护地295

印度帝国297

帝国改组问题301

帝国之前途304

法国307

第二十章 立宪政府之兴起307

旧制下之政府307

十八世纪政治自由主义之发生310

革命之政治性质312

革命的与拿破仑的宪法315

宪章(一八一四至一八四八年)317

第二次共和与第二次帝制318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共和之宪法322

第二次帝制之失败与新政府问题322

内阁制度之起源:李威法律324

勤王党计划之失败325

宪法之采行326

宪法之内容及其性质328

宪法之修正329

第二十二章 总统与国务员333

行政机关之体制333

总统之选举334

总统之任期资格及特权335

总统之权力338

总统与国务员340

国务院之内容342

国务院之组织344

国务员之责任346

事务官职348

第二十三章 国会之组织351

两院制度351

参议院之内容352

众议院之一般特点355

任期及资格357

选举程序359

选举之改革:分区选举与全区选举360

选举之改革:比例代表制363

政府与选举改革364

一九一九年之选举法365

一九二七年之新选举法370

第二十四章 国会制度372

两院之开会372

议员之地位373

组织与规程375

立法程序379

财政权382

裁制政府之国会制度384

内阁动摇之原因386

永久稳固之要素388

第二十五章 法律与司法制度390

法律之起源390

大法典391

司法制度之一般特点393

法官之任命与任期396

普通法院397

行政法与行政法院399

参议院组成高等法院402

第二十六章 地方政府与行政404

一七八九年前之情形404

革命与拿破仑时代之变迁405

自拿破仑至第三次共和407

一八七一年以后之一般情形408

今日之地方政府:省县与区410

今日之地方政府:市413

巴黎市政府416

行政改革问题417

第二十七章 政党与政治420

起源:共和党保守党与急进党420

一九○○至一九一四年之政党情形422

一九○五年前之社会主义425

统一社会党428

大战期间之政党及内阁431

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之政党改组:一九一九年之选举433

一九二一年以后之党政435

一九二四年之选举436

一九二八年之选举437

一九三四年一月七日之巴黎暴动438

法国政党之一般情形441

瑞士443

第二十八章 宪法制度443

土地与人民443

一八一五年前之政治发展445

一八四八年之宪法及一八七四年之修正448

联邦政府之性质450

国家与各邦452

权力之分配454

公民资格与个人权利之保障458

一般特点460

第二十九章 邦政府460

邦选民会议461

邦立法机关464

复决权与创制权466

行政与司法机关469

第三十章 联邦政府与政治471

联邦议会:众议院471

联邦议会:参议院473

联邦议会之权力及程序474

复决权476

创制权478

联邦执行委员会与总统480

司法制度482

政党484

战后至一九三四年之政治488

苏联491

第三十一章 苏俄之革命及其宪法491

大战前之俄国政情491

一九一七年三月之中级人民革命494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之布尔希维革命496

一九一八年之宪法与苏维埃制度499

第三十二章 联邦政府502

联邦之成立及其宪法502

苏维埃大会504

中央执行委员会505

人民委员会507

司法机关509

邦政府组织510

地方政府512

选举制度514

阶级之本质515

个人之自由516

制度之特征517

经济设施519

附表(一)联邦政府组织之系统522

附表(二)苏维埃选举之系统523

附录(一)劳苦的与被侵掠的平民权利宣言524

附录(二)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联邦成立宣言及条约526

第三十三章 政党与政治540

政党之起源540

三月革命后之政党541

共产党主义之根据:马克思主义543

共产党之派别545

共产党之组织547

共产党之青年团549

共产党之特殊性551

共产党与第三国际552

红军555

意大利559

第三十四章 十九世纪宪法之发达559

拿破仑时代之变迁559

君主制之反动561

一八一五年之意大利564

十九世纪中叶之革命与立宪565

全国统一成功568

宪法570

君主574

第三十五章 政府制度574

内阁之内容与组织575

内阁之职权与地位576

参议院578

众议院:一九一二年之选举规定581

一九一二年之选举法584

国会之组织与程序585

司法制度587

地方政府之省589

地方政府之市591

第三十六章 政党593

奎利纳与法迪坎593

一九一四年以前政党之发达595

社会主义之发生598

旧教徒之再入政治601

第三十七章 战后至一九三四年政治之演变605

奥伦多内阁塌台后之政党更迭605

莫索里尼组阁608

厉行独裁与恐怖政治608

大评议会611

组合制度之创立612

组合制度之内容614

组合制度与政府614

组合制度与选举616

政府与教会617

法西斯党之政纲618

法西斯党之组织620

法西斯主义之国际化622

附录:意大利法西斯党组织章程625

德国631

第三十八章 霍亨索伦帝国及其宪法631

德国政治之遗传631

贵族政治与自由主义(一八一五至一八四八年)633

一八四八年自由之失败634

普鲁士贵族政治取得领袖资格636

北德意志联邦(一八六七年)638

帝国成立(一八七一年)639

帝国宪法640

帝国之联邦性质641

帝国与各邦权力之分配642

特权各邦644

皇帝之地位及特权646

第三十九章 德帝国政府646

皇帝之立法司法及行政权647

皇帝之外交权与军事权648

首相之职权650

内阁责任之缺乏651

参议院之起源及其内容653

参议院之组织及程序654

参议院之职权656

众议院之内容及选举制657

众议院之组织及程序660

众议院之权力及本质662

法典664

法院665

普鲁士在帝国内之优势667

第四十章 大战前之普鲁士政府667

宪法668

君主与国务员670

邦议会之贵族院671

邦议会之众议院与选举制度672

选举改革运动674

邦议会之本质676

地方政府之起源及其原则677

地方政府之省679

地方政府之小区域681

第四十一章 大战前之政治势力与政党消长683

专制主义之遗存683

霍亨索伦王朝684

威廉第二与普鲁士之专制主义685

陆军687

地主贵族687

德国文化688

一九一四年以前政党情形之概观690

政党发达中之旧派691

政党发达中之新党692

一九○七及一九一二年之众议院选举694

大战前夕之政党697

社会民主党之组织及活动699

社会民主党之主义与政策700

内部党争修正主义703

社会民主党与政府704

第四十二章 战时政治改革运动与战后之革命706

一九一四年前政治改造之要求706

大战期间改革之讨论709

战败时之政治变迁——一九一八年之革命711

新党与其政策713

第四十三章 共和宪法718

国民宪法会议718

宪法成立719

新宪法720

政府制度之概观723

众议院(或国民会议)725

参议院(或国民参事会)726

行政机关之总统与内阁727

司法机关729

共和宪法下一九二○年之选举730

宪法修正与一九三四年之改革案733

费痕倍内阁下台735

第四十四章 一九二一至一九三四年之政治735

古诺内阁736

兴登堡当选为总统737

一九二八年之选举737

一九三二年七月之选举739

希特勒实行组阁742

国社党之政纲744

国社党之组织746

一九三四年六月之政变747

兴登堡逝世以后748

附录751

(一)欧洲各小国政府组织概况751

(二)法兰西革命以来欧洲各国元首更迭表764

(三)欧洲政府增订新材料参考书772

《欧洲政府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庆泰编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欧洲各国政府(1995 PDF版)
欧洲各国政府
1995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欧洲新政府(民国24.12 PDF版)
欧洲新政府
民国24.12 商务印书馆
欧洲全史  上( PDF版)
欧洲全史 上
亚洲文明协会
欧洲卷  上( PDF版)
欧洲卷 上
欧洲地图新解  上  欧洲内幕( PDF版)
欧洲地图新解 上 欧洲内幕
欧洲新政史  上( PDF版)
欧洲新政史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欧洲战场  上(1996 PDF版)
欧洲战场 上
1996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欧州各国政府(1968 PDF版)
欧州各国政府
1968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之欧洲  上(1992 PDF版)
中国之欧洲 上
199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欧洲政治思想史卷上(1923 PDF版)
欧洲政治思想史卷上
1923 商务印书馆
欧洲战场  上(1994 PDF版)
欧洲战场 上
199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近代欧洲政治社会史  上(1935 PDF版)
近代欧洲政治社会史 上
1935 国立编译馆
欧洲文学史  上(1964 PDF版)
欧洲文学史 上
196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欧洲之旅  上(1999 PDF版)
欧洲之旅 上
1999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欧洲文学史  上(1964 PDF版)
欧洲文学史 上
196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