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战争与中国》
作者 | 褚汇宗著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758 |
出版时间 | 193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55756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文(十二篇)1
绪论1
一世界经济的意义1
二 国际经济战争经过的概要2
三 统制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意义9
四 集团经济的意义15
五 两大经济运动的成绩19
六 太平洋问题的经济意义25
第一章国际经济战争与中国33
第一节 国际经济的战略33
一 国际经济战略的四大形态33
二 社会主义的战略34
三 资本主义的战略41
第一 妥协的经济战略42
第二 斗争的经济战略45
(1)五大集团经济的对立45
(2)泛美集团经济46
(3)大英集团经济50
(4)泛欧集团经济53
(5)意奥匈集团经济59
(6)日人集团经济62
第二节 国际经济战争之现阶段与中国63
一 贸易战与中国63
二 资源争夺战与中国70
(1)棉战与中国70
(2)煤油战与中国75
(3)农产物战与中国87
三 投资战与中国97
第三节 国际经济战争现阶段之特征105
第二章世界资源再分割问题与中国113
第一节 本问题之起源113
一 本问题发生之远因114
二 本问题发生之近因117
三 本问题发生之最近因121
第二节 帝国主义依存的基础123
一 帝国主义之意义及其特质123
二 帝国主义依存的基础125
第三节 世界资源之分布130
一 资源之解释131
二 资源之种类132
三 资源之用途133
四 世界资源之分布134
(1)美苏联英法德意日七强战时之资源135
(2)中国之资源138
(3)其他各国之资源140
第四节 世界资源再分割之现阶段与中国148
一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148
二 世界资源再分割之现阶段与中国152
第五节 本问题解决之方式162
第三章列强劫掠下之中国经济167
第一节 中国经济之本质167
一 中古性的中国经济167
二 半殖民地式的中国经济174
一 关税179
第二节 帝国主义铁蹄下之中国经济179
二 铁路185
三 航业196
四 航空208
五 电信220
六 矿业225
七 工业235
八 银行245
一 从分析进出口重要商品以观察国外贸易之前途252
第三节 中国经济之现阶段254
一 农业现况255
(甲)工业之总趋势270
二 工业现况270
(乙)重工业276
(1)军事原料工业276
(2)煤矿业278
(3)水泥业280
(丙)轻工业281
(1)棉纺织业282
(2)缫丝业288
(3)面粉业291
(4)火柴业293
三 贸易现况295
(甲)国外贸易295
(乙)国内贸易302
四 金融现况310
(甲)二十五年上半期金融界的新动态311
(1)银行制度之改善与整理311
(2)新公债政策的实施317
(3)新辅币的发行317
(4)减低利息问题318
(5)新货币政策的新阶段320
(6)上海投资市场的转换321
(1)纸币发行权之集中324
(乙)廿五年上半期上海之金融市况324
(2)中外银行现银存底之新纪录328
(3)现银移动之状况333
(4)银钱市场之安谧336
(5)票据交换业之进步339
(丙)银钱业者的投资动向及其消长341
五 财政问题的现阶段352
(甲)岁入方面353
(乙)岁出方面359
(丙)国债方面367
(丁)调整的方策373
第四章国际货币战争与中国385
第一节 国际货币战争之沿革385
第二节 国际货币战争的内容393
第三节 各国货币政策的背景398
第四节 国际货币战争的阵容405
一 英镑集团409
二 美元集团412
三 金集团414
第五节 国际货币战略416
一 开始期之货币战争417
(一)放弃金本位419
二 发展期之货币战争419
(二)货币减值421
(一)收买金钱与外国货币423
三 成熟期之货币战争423
(二)控制外国货币权424
(1)中国改革币制前英美日的货币战425
(2)中国改革币制后英美日的货币战431
第六节 国际货币战争之现阶段与中国币制438
一 中国币制改革之简史439
(一)中国币制之特质439
(二)各派改革币制之主张446
(甲)币制本位问题447
(乙)币制单位问题464
(丙)辅币问题473
二 中英货币联系与中美白银协定476
(甲)英美法三国汇兑协定与法郎贬值488
三 英美法三国汇兑协定与中国币制之前途488
(乙)英美法三国汇兑协定与国际货币战争未来的局势494
(丙)英美法三国汇兑协定与中国币制之前途506
第五章列强经济专家来华之检讨519
第一节 世界经济之大势519
第二节 日本之独霸东亚525
第三节 列强经济专家来华之分析529
第四节 列强经济专家来华所予我国之影响537
第七章走私问题的嬗进与解决办法538
第五节 应付之策略544
第六章实施统制贸易与管理汇兑之商榷552
第一节 中国经济之现势及其病态552
第二节 统制贸易与管理汇兑之方法568
第三节 实施统制贸易与管理汇兑之可能性573
第四节 我的主张578
第一节 走私之起源及其猖獗之原因583
第二节 走私之地域货物及其目的589
第三节 走私给予我国严重的打击593
一 财政上的打击594
二 工业上的打击595
三 商业上的打击597
四 金融上的打击599
五 民族性的打击600
第四节 如何才能解决走私问题600
第八章国外贸易之新动向及其前途614
第一节 国外贸易史的简述614
第二节 国外贸易新动向发生于今日的原因是什么622
一 进口方面的原因625
(2)外资来华之钜增626
(1)私运盛行626
(3)国民极度的贫穷化629
(4)本国工厂及主要外国工厂制造进步之结果630
(5)海关统计册之变更631
(6)供需上之变化631
(7)新货币政策之施行632
二 出口方面的原因632
(1)国际重要工业国家经济的好转632
(2)军需工业之特别发达633
(3)新货币政策之施行633
三 共同的原因634
(1)海关贸易报告数字之不正确634
(2)世界贸易渐趋繁荣637
第三节 国外贸易新动向与国民经济有什么关系640
第四节 国外贸易之新动向的前途652
(1)桐油653
(2)矿砂655
(3)蚕丝657
(4)茶叶658
二 从研究入超和出超以观察国外贸易之前途659
三 从比较每年入超额与进出口总值的百分数以观察国外贸易之前途661
四 怎样才是稳定国外贸易平衡之有效方法665
第九章新货币政策之面面观669
第一节 新货币政策之解释669
第二节 从国内外经济趋势观察674
第三节 从利益方面观察678
一 统一发行679
二 集中准备680
三 保存现银681
四 安定汇价681
五 安定物价681
六 发展农工商业682
七 增进国际贸易682
八 改善银行制度683
九 脱离银价涨落之苦海683
第四节 从弊害方面观察684
第一 发行统一问题685
第三 保存现银问题686
第二 准备金集中问题686
第四 汇价稳定问题688
第五 农工商业发展问题692
第六 国际贸易增进问题693
第五节 我的管见694
第十章整理内债与复兴国民经济701
第一节 原有内债与国民经济701
第二节 内国公债与国民经济707
一 公债吸收自由储蓄时的经济影响707
二 公债吸收自由储蓄额以外时的经济影响709
三 以通货膨胀方法发行公债时的经济影响711
四 公债对于分配的影响712
一 旧价为什么要整理714
第三节 统一公债与国民经济714
二 统一公债与以前所发的各债券有什么不同715
三 统一公债发行后与国民经济之影响719
第四节 怎样才能复兴国民经济720
第十一章结论——中国民族的出路727
第一节 民族出路之各家主张727
第二节 那是中国民族的出路740
一 各家主张之批判740
二 中国之特殊状态744
(甲)政治方面745
(乙)经济方面749
(丙)文化方面752
三 那是中国民族的出路754
1936《国际经济战争与中国》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韩国经济国际化与经济腾飞
- 1993 北京:时事出版社
-
- 国际经济战略
- 1935
-
- 战争与经济
- 1937
-
- 国际关系教材 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
-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
- 国际经济组织与国际经济法
- 1993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 国际经济环境与中国经济改革
- 1995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 国际问题讲话
- 1936 生活书店
-
- 美国战争经济与危机
- 1955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 国际经济间谍大战
- 1995 北京市:军事科学出版社
-
- 中国企业与国际竞争
- 1991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 国际经济战中的日本
- 197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战后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
- 198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 国际法与战争
- 1999 北京市:国防大学出版社
-
-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 1987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
- 1989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