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丛书 第1编 56 语言 文字类 比较文法 词位与句式》求取 ⇩

绪论1

索引1

勘误表1

〔问题一〕4

第一节主位之定义5

第一章主位5

〔问题二〕6

第二节 变式的主位7

(一)主在述后8

(勹)记变8

〔问题三〕8

(夂)表叹9

〔问题四〕12

(冖)申疑13

〔问题五〕14

(万)有无15

〔问题六〕(附「有」字索引)15

〔附〕所引英名索引17

(?)多寡17

〔问题七〕18

(二)主在述中19

〔问题八〕20

第二章呼位21

〔问题九〕23

第三章宾位24

第一节 宾位之定义24

〔问题十〕25

第二节 双宾位26

〔问题十一〕28

〔问题十二〕31

第三节 变式的宾位32

(一)宾在动前33

(甲)特介提宾33

〔问题十三〕33

(A)用‘把’‘将’等33

(B)用‘对于’‘于’等34

〔问题十四〕35

(C)用‘连’‘并’等36

〔问题十五〕37

(乙)特介问宾37

(E)问‘是’40

〔附录〕综论‘之’‘是’41

〔问题十六〕42

(F)问‘来’等43

(丙)迳置动前44

〔问题十八〕48

(H)宾系复称代词“自”“相”48

(I)宾系代词,句为否定(古文法)49

〔问题十九〕52

(J)宾系疑代“谁”“何”等(古文法)53

(K)子句中宾系联代“所”(古文法,今未变)54

(二)宾在句首55

〔问题二十〕57

(L)本位空虚57

(M)本位填充以指代 综论(L)(M)之修辞59

〔问题廿一〕63

(N)指代再提于动前64

(O)宾位子句之主语65

(三)反宾为主66

〔问题廿二〕(上)66

第四章副位67

第一节 副位之定义67

〔问题廿二〕(中)69

第二节 前有介词之副位70

〔问题廿二〕(下)71

(甲)副为名词72

(一)副在介前72

(A)介‘于’‘乎’者72

第三节 变式的副位一(有介的)72

〔问题廿三〕73

(B)介‘以’‘用’者74

〔问题廿四〕76

(C)介‘为’‘与’‘自’者77

(乙)副为代词78

(D)副为复称代“自”“相”79

〔问题廿五〕79

(E)副为指代“是”等(古文法)80

(F)副为疑代“何”等(古文法)82

〔问题廿六〕85

(G)副为联代“所”(古文法,今未变)86

〔问题廿七,廿八〕91

(二)副在句首92

(I)本位填充以指代93

第四节 省略(或本无)介词之副位95

(一)表时地之副位96

〔问题廿九〕96

〔问题三十〕97

(二)紧接宾语之副位(省‘于’)97

(三)紧接外动之副位(双宾之次宾位)99

〔问题卅一〕102

(四)紧接内动之副位(关系内动)102

第五节 变式的副位二(省介的)105

(一)副在动前106

(K)副为名词106

(M)副表时地108

〔问题卅二〕108

(二)副在句首108

(O)副词性的主语(内动‘有’)109

〔问题卅三〕110

第五章补位111

第一节 补位之定义111

〔问题卅四〕112

第二节 对于主语之补位113

(A)前有同动114

(B)后更煞以‘也’字115

〔问题卅五〕115

(C)前省同动,后有‘也’字116

(D)主语后煞‘者’字118

(E)主语用指代重指119

(F)补为联代‘者’120

(G)补有联代‘所’121

(甲)实体仍存在122

(乙)实体代以‘者’123

(丙)实体词省去124

(H)补为散动或名词语125

(I)补为名词句127

综论补位之修辞129

〔问题卅六〕130

助词‘也’与‘矣’132

第三节 对于宾语之补位135

(J)述语为变更称谓义者136

(K)述语为认定义者(‘以’……为)138

〔问题卅七〕141

(L)补为形容词142

(M)补为散动或名词语143

(N)补前省宾(「‘以’为」)144

〔问题卅八〕146

(O)宾补间省‘为’,或更省宾(‘以’)147

第四节 变宾后之补位(附准同动)150

(二)宾弁句首而补留后151

〔问题卅九〕151

(三)反宾为主而补留后(被动式)153

准同动词(被动式)153

〔问题四十四〕156

第五节 意动词与使动词159

(二)使动式(宾补〔一〕所变)162

第六节 变式的补位165

(甲)决定的同动所带166

(Q)‘为’在补后166

(一)补在动前166

〔问题四十五〕167

(乙)推较的同动所带167

(S)补为疑代(古文法)167

(二)补在句首168

第六章领位169

第一节 领位之定义169

〔问题四十七〕170

第二节 统摄性的领位171

(B)物之所关172

(C)时或地173

(D)表类(大名)174

(?)被领为联代‘者’175

(乙)被领为方位名176

(E)举例(小名)178

第三节 修饰性的领位180

(F)昭其质 (G)彰其性 (H)拟其形 (I)估其量或值181

第四节 主语性的领位(‘之’之特用)183

(二)所领宾述语(合成子句)184

(J)子句为主语者(名词句)185

〔问题四十八〕189

(K)子句为宾语者(名词句)190

(甲)主中宾191

(乙)宾中主192

(M)子句为副附者(副句,即从句)193

〔问题四十九〕194

(甲)时间副句195

(乙)原因副句198

(丙)假设副句199

(N)子句为形附者(形容句)201

综括(J)至(M)207

〔附〕宾语性的领位208

〔附论〕‘之’字此种特别用法209

第五节 介词‘之’或‘的’字之省略213

(2)求词句之整炼215

(3)避叠领之重复217

〔问题五十〕221

第六节 变式的领位222

(二)领在句首223

(P)本位填充以‘其’字223

第一节 同位之定义224

第七章同位224

第二节 相加的同位226

(B)加于本名后229

后附的形容词句233

综合之例237

第三节 总分的同位239

(甲)总提而分承者240

(D)总提无数词240

(E)部分的同位244

与章法之关系248

(乙)分起而总括者250

(G)总括无数词251

(乙)同宾位者254

(H)统指的同位(统指代词)255

统指代之反面(“莫”)258

〔问题五十一〕259

(I)逐指的同位(逐指代词)261

〔问题五十二〕264

第四节 重指的同位266

(一)同主位者267

(J)用指代“者”(别解)267

(甲)加重语势267

(K)用复称代“自”等268

(L)用承前指代“此”等269

(M)用一般代词271

(乙)变易文法272

(O)转化入子句(指代“其”)273

(夂)紧接代词276

〔问题五十三〕280

(二)同领位者(指代“其”)281

(Q)填充本位285

(三)同宾位者(指代“之”等286

(S)紧接前词(别解)287

(四)同副位者(指代“之”等)289

(U)紧接前词(别解)289

本章综说290

〔问题五十四〕290

《民国丛书 第1编 56 语言 文字类 比较文法 词位与句式》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黎锦熙著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