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哲学史》
作者 | 吴礼权著 编者 |
---|---|
出版 | 台湾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365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051349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5205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绪论1
一、关于语言哲学的概念内涵问题1
二、中国语言哲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与特点5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先秦时代中国语言哲学初步发展之成就13
一、发展概况与发展特点13
二、名无固宜,约之以命:名实辨17
三、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语言与思维诸关系问题30
四、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语言与社会环境诸关系38
五、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关于语言的意义40
六、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关于文字起源诸问题43
七、六鹢退飞过宋都:词法句法诸问题46
第三章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两汉时代中国语言哲学深入发展之实绩57
一、学术发展特点与时代特定氛围57
二、明明、斤斤,察也:《尔雅》的语义求解61
三、党、晓、哲,知也:《方言》的曲通万殊81
四、王,天下所归往也:《说文》的据形索义93
五、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释名》的因声求义112
第四章 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魏晋南北朝中国语言哲学发展趋于平淡之情状129
一、发展情状与历史背景129
二、两汉学术的继踵:《广雅》与《玉篇》134
三、宏观语言哲学的新理论:颜之推的学说144
四、微观语言哲学的新景观:音义学的勃兴147
第五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隋唐时代中国语言哲学发展开拓转型之轨迹165
一、学术偏向与时代风尚165
二、宏观语言哲学理论的沈思:刘知几的见解169
三、音义学的力作:陆德明的《经典释文》173
四、音韵学的繁荣发展:从《切韵》到三十字母179
第六章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元明时代中国语言哲学发展偏向竞进之实况197
一、发展现状与内在缘由197
二、宏观语言哲学的新学说:从王圣美到胡长孺200
三、自张一军的蔚然大国:音韵学的世界207
四、后起之学:语法学专著《语助》的问世251
第七章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沈:清代中国语言哲学拓进发展之气象261
一、学术研究走向与时代历史气候261
二、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古音学的辉煌成就267
三、讨源溯流,述古常新:语义学的累累硕果300
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语法学的开拓发展324
主要参考书目359
后记363
1997《中国语言哲学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礼权著 1997 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语言哲学
- 198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中国哲学史
- 1916
-
- 英美语言哲学
- 199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语言哲学
- 1998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语言哲学
- 1981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 语言的哲学
- 1967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 1995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 1995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 中国语言学史
- 198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语言学史
- 198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民族语言学史
- 1993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 语言哲学对话
- 1999 北京:语文出版社
-
- 中国哲学史
- 1985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