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三十二年 1949-1981 第5册》求取 ⇩

南海海洋综合考察1

一、南海海洋综合考察的发展概况1

二、南海海洋综合考察及其成果10

(一)北部湾及其附近海域调查10

(二)中越合作北部湾海洋综合调查15

(三)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南海海区)18

(四)海岸带调查23

(五)南海中部海区综合调查26

(六)南海东北部海区综合调查28

(七)南海北部大陆架综合调查33

三、展望34

水稻杂交育种38

一、概述38

二、水稻育种的发展39

(一)品种资源收集、整理和系统选育阶段39

(二)矮化育种突破和发展阶段40

(三)矮化育种的提高阶段43

三、矮化育种的理论研究45

(一)确立矮化株型概念,解决了耐肥抗倒问题45

(二)发掘应用了矮源,阐明了矮杆基因的问题46

(三)阐明了高产株型的生理生态基础46

(四)确立了以矮杆为主体,综合配置高产株型的育种体系47

四、育种技术的提高47

(一)发展了优良性状的综合配置技术,促进株型改进47

(二)不同季节生态型品种向杂交技术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47

(三)进一步改进选择培育方法,提高了育种效率48

(四)品种资源的发掘、筛选、研究、利用、创新有较大的发展48

五、展望和设想49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51

一、概况51

二、主要成果53

(一)“三系”杂交水稻54

首批突破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并总结了“选恢”规律54

首批育成晚稻“三系”杂交水稻55

选育非野败型不育系有所进展56

突破制种难关57

研究杂交水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58

(二)“化杀”杂交水稻61

水稻杀雄剂的研究61

“化杀”制种技术的研究63

选配强优组合的研究67

杀雄机理的研究69

(三)积极试验、示范、推广杂交水稻70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73

甘蔗种植技术75

一、概述75

二、甘蔗品种资源、品种引进和新品种选育78

(一)品种资源78

(二)品种引进79

(三)自育甘蔗新品种80

三、甘蔗栽培技术研究84

四、甘蔗土壤肥料试验研究88

五、甘蔗病虫草害研究90

(一)甘蔗虫害90

蔗龟、白蚁等地下害虫90

甘蔗螟虫91

甘蔗绵蚜虫等防治93

(二)甘蔗病害93

病害调查鉴定93

主要病害的防治研究94

(三)蔗田化学除草95

六、甘蔗科技专著95

水稻栽培技术97

一、水稻栽培经验总结93

二、耕作制度改革102

(一)东江丘陵区水旱轮作制102

(二)一年三熟及中稻早熟高产104

三、水稻栽培技术基础理论研究106

(一)控制水稻穗数粒数的研究106

(二)水稻叶色变化与高产栽培的研究107

(三)水稻光温试验108

(四)提高光能利用的研究110

(五)水稻区划研究112

(六)栽培生理研究112

四、栽培技术的试验及改进115

(一)防止烂秧试验115

粳稻比籼稻有较强的抗寒性117

低温是烂秧的主要诱发因素117

土壤是导致烂秧的重要因素118

(二)种植密度及相应施肥方法的改进119

(三)晚稻安全齐穗气温指标及冷害生理研究121

(四)晚稻的高产稳产问题123

(五)育秧方式的发展125

(六)高产技术规程研究127

模式指标132

诊断方法133

控制技术133

(七)粳稻引种问题135

(八)直播栽培135

五、今后展望137

花生种植技术139

一、花生品种的改良140

(一)品种资源的搜集140

(二)品种的改良141

(三)应用理论研究的进展147

二、花生栽培技术及其理论研究148

(一)栽培技术研究149

播种期研究149

播种密度、方式研究150

全苗技术研究150

4、施肥研究153

排灌研究157

收获适期研究158

(二)耕作轮作研究158

(三)锈病、叶斑病和杂草防治研究160

(四)丰产规律研究161

花生生长发育规律研究161

构成花生产量的因素及基础163

三、花生研究方向和展望161

(一)花生新品种选育164

(二)花生栽培技术165

蚕桑科学技术166

一、概述166

二、桑蚕品种的改进167

三、养蚕技术的发展170

四、关于桑树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的改革172

(一)改良桑树品种172

(二)改革栽培技术173

改良土壤173

增加株条数174

改革整枝174

(三)桑树病虫害防治174

桑瘿蚊174

桑叶螨175

桑根结线虫病175

桑赤锈病175

化州桑树萎缩病175

桑细菌青枯病176

桑白绢病176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若干设想和建议176

茶叶、黄麻种植技术180

一、茶树科学技术180

(一)茶叶品种选育180

(二)制茶工艺研究181

(三)关于茶树基础研究183

(四)今后展望184

二、黄麻科学技术185

(一)黄麻育种185

(二)黄麻栽培技术研究186

播种期研究187

黄麻栽培密度研究187

黄麻施肥技术研究187

水稻花生套种黄麻栽培研究188

黄麻金边叶病防治研究188

黄麻田化学除草研究188

黄麻插梢留种研究188

(三)黄麻理论研究189

黄麻早花问题研究189

黄麻性状的遗传研究190

园果种黄麻纤维细胞分化发育及其与产量的关系190

黄麻分类研究191

(四)今后研究方向192

加强黄麻新品种选育192

重视黄麻高产栽培技术192

迅速开展黄麻工业利用研究192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193

一、概述193

二、病害研究194

三、害虫、鼠害研究199

(一)害虫研究199

(二)鼠害研究203

四、化学防治的研究205

(一)杀虫螨剂的研究和应用205

植物性杀虫剂205

有机氯杀虫剂206

有机磷杀虫剂206

动、植物衍生物杀虫剂和激素农药209

(二)农用杀菌剂的研究和应用210

(三)除草剂的研究与应用213

五、生物防治研究215

(一)害虫天敌引种和天敌资源调查与分类215

(二)害虫生物天敌的研究和利用217

赤眼蜂的繁殖利用研究217

繁殖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219

利用和保护捕食螨为主的综合防治柑桔红蜘蛛220

利用小茧蜂防治紫胶白虫的研究221

(三)微生物防治病虫害221

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224

(一)四会县大沙公社点225

(二)花县新华基点225

(三)东莞县东坑公社点226

(四)新丰县附城公社点226

(五)阳江海陵(岛)点227

(六)从化县吕田和封开县罗董点227

七、展望229

海洋渔业技术230

一、概况230

二、海洋渔业资源232

(一)资源调查232

广东近海渔业渔场及水产资源调查233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水产资源调查234

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235

南海北部大陆架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235

南海北部大陆架外海(90—200米)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236

南海北部大陆斜坡海域渔业资源综合考察237

虾类资源调查238

南海北部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域的研究239

(二)渔情预报239

(三)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措施的研究241

三、海洋捕捞242

(一)渔具渔法242

拖网的变革243

灯光围网和渔用化学光的应用245

刺钓作业246

合成纤维材料的应用和浮子材料的创新246

模型试验研究247

(二)渔船渔机248

风帆船的机帆化248

船体结构和材料的更新249

捕捞机械的研制250

标准化项目的制定250

(三)渔业电子仪器251

四、海水养殖252

(一)浅海滩涂调查及养殖资源的初步开发252

采集了有养殖前途的贝藻类、鱼虾类等标本,鉴定了主要养殖经济种类的品种资源252

通过调查统计了广东省沿海可以养殖的海涂173万亩,并提出了近期重点养殖资源开发区的场地253

首期探索性开发资源253

(二)亚热带综合资源勘察及开发254

(三)南海海涂资源调查和区划的研究256

(四)海水养殖试验与研究256

牡蛎养殖与采苗预报256

鱼塭养殖技术及人工育苗的研究259

网箱养鱼261

珍珠贝养殖的研究262

扇具、贻养殖263

海马养殖264

海藻养殖264

五、水产品加工265

(一)加工能力和加工设备265

(二)咸、干品加工265

(三)冷冻保鲜266

(四)熟食制品工艺267

(五)藻类综合利用263

(六)鱼类罐头工艺269

(七)鱼肝油及鱼粉制造工艺269

六、展望270

淡水养殖技术272

一、淡水养殖的发展272

(一)淡水养殖面积的扩大272

(二)改造鱼塘273

(三)多品种混养273

(四)颗粒饲料的推广应用274

二、淡水养殖科技成就274

(一)池塘家鱼人工繁殖274

(二)土法组织浆免疫注射防治鲩鱼病276

(三)品种引进276

罗非鱼属及其杂交种277

团头鲂及其杂交种277

蟾胡子鲇(Clarias batrachus)278

其它品种278

(四)池塘养殖技术278

塘鱼多级轮养法高产技术经验的总结278

施用氨水提高塘鱼产量279

流水高密度养鲩鱼、罗非鱼高产技术279

潮汐流水养鱼高产技术279

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研究280

多品种混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80

鱼塘增氧机的推广使用281

(五)鱼病寄生虫防治研究281

鲩鱼苗寄生绦虫(干口病)的研究281

鱼虱病的研究281

寄生在鳙鱼鳃上指环虫的研究282

(六)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鱼花技术的推广282

(七)江河水域资源增殖的研究282

(八)水库养鱼和捕捞283

三、广东淡水养殖的前景283

农业机械284

一、农业机械发展概况284

(一)1952至1957年农业机械事业起步阶段285

(二)1958至1965年大搞群众性工具改革阶段286

(三)1966至1976年“十年大动乱”阶段287

(四)1977至1982年讲究经济效果稳步发展阶段288

二、主要科技成果288

(一)农用动力机械289

(二)农田基建、耕作机械290

农田基建机械290

耕作机具291

(三)种植机械293

水稻插秧机293

水稻拔秧机294

水稻室内育秧机械设备295

水稻播种机295

花生、甘蔗播种机械296

蔬菜机械296

(四)中耕、排灌、植保机械297

中耕机械297

排灌机械297

植保机械297

(五)收获、脱粒机械298

水稻收获、脱粒机械298

甘蔗种植机械299

剥麻机300

采胶器300

(六)加工、烘干机械300

烘干机300

加工机302

(七)其它303

三、对农业机械化三十二年的回顾与展望304

对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的认识有极其严重的片面性,甚至歪曲了它的真正意义,以至对农业机械化系统造成紊乱304

制订农业机械化方针政策,必须按经济规律办305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从需要与可能出发,抓住重点有先有后,不能“一刀切”306

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与国民经济建设速度相适应306

1985《广东科学技术三十二年 1949-1981 第5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 1985 广东省科研管理研究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