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嘉言钞 下》求取 ⇩

治学575

所读《书经》不讲蔡传训诂575

温习《尚书》575

喜戴震之说576

乐观戴存庄之书577

邵位西认为诗序为孟子等人作578

《诗经说》证据太少579

五十七岁通《仪礼》579

论俞樾《群经平议》580

重批王船山《礼记章句》581

读张承华著《学庸臆解》582

《论语》乃善言德行之尤著者582

读朱彬著《经传考证》583

读钱大昕《声类》584

读陈澧《声律通考》等书585

乐律与兵事文章相表里585

读纪泽著《音学考》《分韵说文解字》586

读《五代史》《晋略》587

自成一家与剽袭588

读王念孙的《读书杂志》588

读《淮南子》的领悟589

《法言》不如《文中子》平实590

《正蒙》艰深不显豁591

读《正谊堂丛书》591

读《聪训斋语》《澄怀园语》592

读罗泽南的《极衍义》《姚江学辨》593

读《钟涵斋迩言》593

重读《圣武记》594

读《漫钞》等书594

论古文之道595

阳刚阴柔与喷薄吞吐598

书牍鲜佳者599

《骈体文钞》分类繁碎600

简编《经史百家杂钞》600

古文八字诀601

古文古诗的八种风格603

老年背《离骚》604

质疑《狱中上梁王书》604

夜温《长杨赋》605

舆中读《上林赋》605

汉魏赋训诂精确声调铿锵606

韩文与《六经》607

对韩文的领悟607

文章与情韵声调608

韩文技进乎道609

“周情孔思”乃为文之本610

韩文的两篇相配现象611

气不在义理字句间611

柳宗元山水记文境最高612

苏东坡以文章为鼓吹613

归有光文不足以发挥奇趣613

读《汤文正集》614

读洪亮吉《上成亲王书》615

读梅伯言等人的文章书信615

读左宗棠等人的文章617

读冯桂芬《校邠庐初稿》等618

不同意崇宋抑汉619

刘蓉降职不可解620

张裕钊文章有王安石之风621

思作一卷冰雪文621

古文写作上的苦恼622

对所作之文深以为愧624

纪泽部分诗作毁于火627

《十八家诗钞》627

五言古诗的两种最高境地629

读陶诗631

古人措词深秀632

杜诗句法变幻无穷632

读白苏陆诗开拓胸襟634

读祁隽藻等人的诗636

和何栻诗637

做诗则不能成寐638

作字之笔势笔画及心态640

识笔之病与因病成妍641

锋芒森森为雄字正宗642

艺之精全在微妙处643

字的点画体势643

奇气不令过露644

有惊心动魄才能渐入正果645

写字体悟种种645

书法不外羲献父子等647

作字之法种种649

阅刘墉《清爱堂帖》651

作字的险与和652

刚健婀娜缺一不可654

古之书家作品中别有意态656

观前人书画658

世间尤物不敢妄取660

赏玩字帖661

看李小湖所藏法帖663

不夺人之好665

观舆地图667

韩瓶砚668

明道必精研文字670

借文章传名谈何容易675

大志与小志676

以大名高位退而求学677

人事日杂读书乏力678

扫荡旧习赤地新立678

《资治通鉴》论古折中至当679

做古文者例有傲骨680

书以校刊尚精的初版为妙681

诗书能养心凝神682

于有恒二字加意683

柔和渊懿中有坚劲雄直之气683

看读写作缺一不可684

因不敬与无恒而百无一成685

文章以精力盛时易于成功687

文章要有骨有肉有声色687

吴南屏真豪杰之士688

同列并不一定同等690

近时所作不称意692

谈隶书693

自为之书不过数十部694

读书贵于得间695

本根之书不过数十种696

打通汉宋两家之结697

古文写作的指引698

熟读《文选》699

700

701

世泽702

悔吝704

儒缓705

名望707

居业708

英雄诫子弟709

气节与傲713

每天每月应做的事716

劝学篇示直隶士子718

治家724

善待兄弟即是孝724

慎交朋友726

家庭日用中有学问728

联姻但求勤俭孝友之家730

处非常顺境而战栗恐惧731

若骄奢淫佚则兴旺立见消散732

不以做官发财不以宦囊遗子孙733

孝友之家可绵延十代八代736

思为曾氏家族置义田737

迁善改过修德读书738

半耕半读739

母丧未除不受官职742

不积银钱遗子弟743

以勤俭教导新媳妇743

曾纪琛终生抑郁745

鱼猪竹蔬746

出门宜常走路747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747

家庭不可说利害话749

不求好地但求平安751

治家八字诀753

情意宜厚用度宜俭755

勤苦为体谦逊为用756

不信补药僧巫地仙758

不非笑人少坐轿759

不待天概人概先自概761

与地方官相处之法764

祭不欲数765

收啬与节制766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767

患难风波之兄弟770

门庭太盛非勤俭难久支771

六分天生四分家教774

以耕读为本778

仕途关乎时运780

儿侄辈多不长寿780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781

继承家风强调劳俭782

辟菜园雇人种菜785

崇俭可以长久786

虽烦劳却远胜寒士的困苦787

对袁榆生不宜过露痕迹787

不沾富贵气习788

人肯立志凡事都可做到789

考前不可递条子791

夜饭不荤791

家中兴衰全系于内政之整散793

对近邻酒饭宜松礼貌宜恭795

为各房及子孙榜样796

家庭多获九弟之助798

晚年亦常服补药799

内眷不穿绸缎不用荤801

常怀愧对之意802

居官四败与居家四败803

盖屋摆地球仪804

纪官考取案首805

京师势利之薮806

败叶满山全无归宿807

以身作则与用人808

悼念温甫809

手足情重810

超然对待荣观811

子弟骄多因父兄骄812

晚年心态:盼添丁重亲情读理学813

收管好寄回的信函奏稿815

治世817

以宽厚之心待人817

用人听言皆难819

小心安命埋头任事820

盛时预为衰时想820

郁怒最易伤人821

天道忌巧盈贰823

居乡居城利害参半823

庸医多而良医少824

成事的动力:贪利激逼825

君子不谓命826

读书贵有心得826

良友及不测之祸与窒欲惩忿827

古人胸次潇洒旷远829

为势所驱830

两副联语831

不要求取回报832

思得一二好友832

以厚实矫世之浇薄浮伪等833

光明俊伟之文章835

静中细思人生之有限836

读韩文岸然想见古人837

检讨与小珊争吵的不是838

誉人言不由衷839

内讼种种840

不做权臣844

于勤俭谨信外加忍浑846

何绍基与冯树堂吴廷栋847

良友言行之启迪849

饱学之士汪梅村852

日记与人才夹袋853

吃苦与不留钱财给子孙854

罗遵殿是当世第一清官854

与胡林翼互许为知言855

周弢甫颇习洋务856

演奏浏阳古乐857

严树森效胡林翼而适得其反858

称赞李鸿章杀降859

李善兰与张斯桂张文虎860

老辈好善861

人才档案861

叹惜友人凋落866

取笃实践履之士872

君子之看待施与报874

以朱子之说格物致知875

生平重视友谊880

转机始赖一二人881

不忧兵与饷而叹人才缺881

官府若不悔改则乱萌未息882

希图挽回天心883

直道而行883

厌恶宽容之说884

相信与相疑884

窗棂愈多则愈蔽明885

荆轲之心苌宏之血886

士各有志886

互相箴规887

以得人为强887

渐实则能渐平888

饱谙世态889

礼义法度当应时而变890

湘军兵勇体质荏弱890

穷途白眼891

此处好比夷齐之垅892

懵懂祓不祥893

取人小处实处与人大处空处894

天下事理皆成两片894

忠于统领895

祸生于舌端笔端896

君子愈让小人愈妄897

功效897

治政900

不轻受人惠900

不得罪东家好来好去901

愚公移山901

凡事皆贵专902

在外与居乡不同903

风水未可尽信903

大员之家不涉公庭904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905

并非升官即贤肖906

拟办社仓907

上疏批评皇上的用意909

乡民可与谋始难与乐成910

以写日记治无恒之弊910

书吏中饱911

惜物912

功名之地难居912

对世态的略识与不识914

等差与仪文915

随缘布施916

耐烦917

去冗员浮杂918

声闻可恃又不可恃918

去阘冗919

不要钱不怕死920

抓住时机做成一个局面921

勉力去做而不计成效祸福922

做湖南出色之人923

力除官气924

痛恨不爱民之官925

天下似无戡定之理926

不轻进人不妄亲人927

勤王宜兄弟同行927

接洋人条款知大局已坏928

择术不慎928

说话要中事理担斤两929

不忍独处富饶930

一门之内迭被殊恩931

多选替手为第一义932

强矫与谦退932

盐务利弊934

怀临深履薄之惧935

死在金陵不失为志士936

乱政与善政937

不恃无意外之罚938

处大位大权能善末路者少939

上奏折是人臣要事939

以明强为本940

不表无形之功941

每折看两遍942

居上位而不骄极难943

不可市恩944

江西盐务945

大事有天运与国运主之946

何必郁郁948

沅甫恐难久甘寂寞949

天下多有不深知之人事951

湘军中的哥老会953

学郭子仪954

调度文书以少为好955

从波平浪静处安身955

疏语不可太坚957

富贵常蹈危机957

乱世为司命是人生之不幸958

处此乱世寸心惕惕959

辞职难以允准960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961

以菲材居高位963

查阅《清会典》及《明史》963

清介谦谨964

以散员留营965

危难之际断不可吝于一死966

外官有景况苦的966

居敬大有益于身心967

盛气与自是969

睡梦缺好意味970

力戒争胜之心970

奄奄思睡971

儒缓971

诚中形外972

公私事繁973

大胜前的处境与心境974

老九谏大哥之短976

修建富厚堂用钱七千串977

愧悔八两银子打造银壶979

对德业和学业的愧悔979

君主的用心用人981

宰相妨功者多982

功高震主983

改进漕运的设想984

天下大事十四宗985

官员的养廉费986

用绅士之法987

法立令行整齐严肃987

矫激得美名要结得民心988

人才以陶冶而成988

所费与所报相差三四十倍989

不与不终不胜990

襟怀豁达与心力劳苦991

夜间功课992

文人空虚992

与李元度约法五章993

委员与绅士的职责994

明不傍烛则严不中礼995

一省风气依乎数人995

督抚之道与师道无异996

办事的方法997

保举太滥999

全仗年丰民乐1000

读吴文镕批文1001

不轻于兴作1001

苏州城里的官场特色1002

忍耐1003

璞玉之浑含1004

持其大端1005

命数有定1005

不收分外银钱1006

书生血诚徒供唾弃之具1007

三大患1008

捐去陋伪1008

非好为高论1009

乱世须用重典1010

慎行保甲制1014

内持定见外广延纳1015

去害安民1016

严而有律1016

劝捐1017

成败利钝付之不问1018

刲骨和羹1018

痛恨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1019

战时人道1021

以戒惧惕厉为先1022

无地方实权不能带兵1022

非从利者可从权1023

先乱是非而后政治颠倒1024

再次出山改变做法1025

用人1026

仪文与真意1027

宦途人情薄如纸1027

人心日非吏治日坏1028

屏去虚文力求实际1029

留意人才1030

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1031

朴实廉介为人之好本质1032

想学战又想读书1034

宁取乡气不取官气1034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1036

高明者与卑琐者1036

儒生气象1037

在乎得人而不在乎得地1038

成败无定1039

劝诫浅语十六条1041

治军1052

训诫军中要务1052

何必与兵事为缘1054

用兵种种1055

军气与将才1058

八点经验之谈1059

不宜以命谕众1062

1063

人力与天事1065

看地势察敌情及其他1066

无以多杀为悔1069

学周瑜的冷静1069

布袋与火把的使用1070

水师骄傲1071

早进与晚进1072

招降及驾驭悍将1073

蚁穴与冲要等1075

选将及将兵1076

死里求生与相机1077

气敛局紧1078

在人而不在器1079

兵无常法及宁拙毋巧等等1080

审机审势与审力1082

以抬鸟刀矛为根本1083

蓄留气力忌讳名声及变化不测1083

全军为上1085

不可贪多而无实1085

军事机宜若干条1086

识主才辅人半天半1089

呆兵围城及使用大炮等1090

部曲断断不能全撤1092

安慰吉字营1093

与捻军作战1094

但有志即可奖成1097

骄惰最误事1098

主客正奇1098

士气的激励1100

《史记》叙兵事有误1103

治兵的体会与感悟1104

威克厥爱1106

军营日常要务1107

团练无益1109

恩与仁威与礼1110

碾制火药1111

树人与立法等等1112

去庸俗之见可与言道1114

用兵与声律相通1115

见人危而不能救1116

挡牌与炮子1116

越寨攻敌1119

疆场磨炼豪杰1128

对团练和额兵的认识1129

绿营败不相救1131

团与练1132

秋毫无犯1133

改弦更张1134

对将官的四点要求1134

因量器使1135

得士卒之心1136

练勇精强器械精致1137

岂能贵耳贱目1138

水陆并进1139

不用营兵镇将1141

履之后艰1142

扎营哨探等1143

不可以寻常行墨困倔奇男子1144

军事以气为主1145

知识与经验种种1147

不善临阵1149

湘军归农及其他1150

无人情百求不应1153

愈易愈简愈妙1154

治军所感所得1155

行军禁止骚扰1159

择地筑垒种种1160

军歌三首1164

《曾国藩嘉言钞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唐浩明著 长沙:岳麓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曾国藩家书  中(1999 PDF版)
曾国藩家书 中
1999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  上册( PDF版)
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 上册
曾国藩( PDF版)
曾国藩
中国律师文书样本大全(1996.01 PDF版)
中国律师文书样本大全
1996.01 海潮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 下部(1994年09月第1版 PDF版)
曾国藩家书 下部
1994年09月第1版 中国华侨出版社
曾国藩  嘉言钞( PDF版)
曾国藩 嘉言钞
曾国藩名言类钞  新式标点(1935 PDF版)
曾国藩名言类钞 新式标点
1935 上海启智书局
曾国藩家书  下( PDF版)
曾国藩家书 下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曾国藩文集  下(1999 PDF版)
曾国藩文集 下
1999 北京:京华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  下(1999 PDF版)
曾国藩家书 下
1999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  中国金融卷  第4册(1999 PDF版)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 中国金融卷 第4册
1999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曾国藩自述  下(1996 PDF版)
曾国藩自述 下
1996 海口:海南出版社
曾国藩日记  下(1999 PDF版)
曾国藩日记 下
1999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曾国藩(1984 PDF版)
曾国藩
198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  下(1994 PDF版)
曾国藩家书 下
1994 北京:改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