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全集政治经济学主题索引 第1卷-三十八卷》求取 ⇩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1

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1

四、政治经济学的党性原则1

五、客观经济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1

六、群众路线1

1.人民群众是伟大的革命力量1

2.必须广泛的发动群众2

(1)革命中的群众路线2

(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群众路线2

3.必须依靠群众2

4.党的领导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保证2

5.怎样对待群众运动中的缺点2

七、不断革命与革命发展的步骤2

1.不断革命2

2.革命要分步骤3

八、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方法3

1.一般论述3

2.阶级的定义3

3.阶级斗争的形式3

4.必须坚持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3

5.批判阶级调和的修正主义观点3

6.通过阶级斗争消灭阶级4

(二)资本主义前的生产方式4

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4

二、奴隶占有制度的生产关系4

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一般论述4

四、封建地租4

五、封建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4

六、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5

七、对前资本主义公社的论述5

(三)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起点5

一、关于商品生产的一般论述5

二、商品的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5

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和区别5

四、对价值理论的论述5

五、货币的产生和职能5

(四)资本与剩余价值6

一、关于资本的一般论述6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6

三、剩余价值理论6

四、工作日6

五、资本主义的工资6

(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6

一、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论述6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6

三、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6

1.一般论述6

2.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7

3.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7

(1)工场手工业的概念7

(2)工场手工业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意义7

(3)工场手工业的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7

(4)资本主义的家内劳动7

4.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时代7

(1)大工业工厂的概念7

(2)大工业发展的历史及其意义7

(3)工业与农业的完全分离7

(4)机器的使用对劳动者的影响7

四、无产阶级的形成和作用8

五、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8

1.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8

2.农民的分化8

3.机器在农业中的作用8

4.农业中的雇佣劳动8

5.商业性农业的发展9

6.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的特点9

(1)大生产排挤小生产9

(2)集约化经营9

(3)农业落后于工业发展9

7.关于对“农业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批判9

8.对“小农优越论”的批判9

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9

七、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与民粹派,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10

八、三大差别的形成和对立10

1.工农差别的形成和对立10

2.城乡差别的形成和对立10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形成和对立10

(六)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10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0

二、资本有机构成学说10

三、资本积累11

四、产业后备军(失业人口,农业潜在人口)11

五、无产阶级贫困化11

1.一般论述11

2.相对贫困化11

3.绝对贫困化11

4.在贫困化问题上与机会主义的斗争11

六、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11

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11

1.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到自觉的斗争11

2.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11

3.反对经济主义12

(1)反对经济主义的必要性12

(2)经济主义的表现、实质及其危害12

(3)经济主义产生的根源12

(七)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12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12

二、各部门内部和部门间的竞争12

三、平均利润、生产价格13

四、资本主义的信用13

(八)资本主义的土地制度和地租13

一、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特征13

二、资本主义的地租13

1.地租的来源、实质13

2.级差地租13

3.绝对地租13

4.地租形式的发展13

三、资本主义的地价13

四、对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批判13

五、关于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化的理论14

1.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化的理论14

2.对反对或曲解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化的批判14

(九)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4

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论述14

1.两大部类的划分14

2.两大部类的相互制约关系14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两大部类的交换14

三、资本主义的市场问题15

四、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5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15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5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15

五、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各种“危机理论”的批判15

1.对资产阶级危机理论的批判15

2.对小资产阶级危机理论的批判15

3.对机会主义危机理论的批判15

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各种矛盾尖锐化15

七、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16

(十)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6

一、帝国主义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16

二、生产的集中和垄断16

三、财政寡头的形成16

四、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6

五、分割世界的资本家同盟的形成16

六、列强对世界的分割已经完毕16

七、批判在帝国主义理论上的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观点16

(十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17

一、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17

二、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17

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17

(十二)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空前尖锐化17

一、无产阶级已忍无可忍,必然用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的压迫17

二、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已尖锐到必然引起民族解放的斗争18

三、帝国主义强盗之间为了掠夺世界必然互相决斗18

四、世界资产阶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18

(十三)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民族解放运动18

一、殖民主义的本质18

二、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解放运动是不可避免的18

三、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与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18

四、民族解放运动中,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及对资产阶级的政策19

五、无产阶级必须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19

(十四)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19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满的物质准备19

(十五)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19

(十六)帝国主义与战争20

一、战争是政策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0

二、战争是剥削制度的产物。现代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20

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20

四、战争与革命的关系21

1.战争势必促进人民群众的革命化,只有革命的胜利才能结束战争21

2.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21

五、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21

六、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人类摆脱战争22

(十七)两大阵营的斗争22

一、两种制度的斗争是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22

二、和平共处的条件22

三、经过斗争才能实现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仍有阶级斗争22

四、争取和平的斗争必须同革命斗争结合起来22

五、必须准备两手对付帝国主义23

六、帝国主义是一付空架子23

七、反对和平主义23

1.和平主义的表现23

2.和平主义的实质23

3.和平主义的根源及危害23

4.必须坚决反对和平主义23

八、社会主义国家始终不渝的执行和平对外政策24

(十八)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最凶恶的敌人24

(十九)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24

一、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4

1.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4

2.共产主义社会的概况24

二、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24

1.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一个过渡时期24

2.过渡时期的必然性25

3.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25

三、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5

1.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25

2.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因素25

3.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旧社会残余和痕迹25

4.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25

5.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成长,旧社会的残余和痕迹不断消灭的过程25

四、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26

(二十)社会主义革命26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必然性、条件与时机26

1.社会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6

2.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和社会力量26

3.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和时机26

(1)革命首先在集中了一切矛盾的国家中爆发26

(2)俄国(落后国家)革命容易、建设困难27

(3)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有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27

(4)农民是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天然同盟军27

(5)首要的任务是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提高群众觉悟27

(6)掌握革命时机27

①延迟革命就是犯罪,就等于背叛革命27

②革命不能按定单进行28

(7)一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关系28

(8)革命不能输出,而革命思想的传播没有国界28

4.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28

(1)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性28

(2)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区别28

(3)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28

5.批判各种“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改良主义观点29

二、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29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29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但不能混为一谈29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29

4.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29

5.无产阶级必须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29

(1)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保持本阶级的独立性,同各种机会主义作斗争29

(2)只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30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取决于谁争取了小资产阶级30

6.民主革命中的阶级分析30

(1)对资产阶级的分析30

(2)对小资产阶级的分析30

7.民主革命中的统一战线31

8.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土地纲领31

(1)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政策31

(2)对各种机会主义土地纲领的批判31

(3)民主革命中农村的阶级斗争和阶级路线31

9.落后国家和落后民族可以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31

三、夺取政权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31

1.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31

2.国家的实质32

3.无产阶级的国家代替资产阶级的国家只能用暴力革命来实现32

(1)世界上没有一个不经过斗争就自动下台的统治阶级32

(2)暴力革命的必要性32

(3)只有强力才能解决伟大的历史问题。无产阶级不掌握革命暴力就不能胜利32

4.武装起义和武装斗争33

(1)实行全民武装,实行民兵制;建立革命军队33

(2)武装起义的必要性和意义33

(3)起义的条件和时机33

5.无产阶级不能利用现成的国家机器,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使武装的无产阶级自己成为执政者33

6.关于议会斗争和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34

(1)关于议会斗争34

资产阶级议会的性质34

议会斗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准备,是一种斗争的策略34

关于对议会斗争错误态度的批判34

(2)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35

(3)国内战争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35

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35

(1)十月革命胜利的前提和条件35

(2)十月革命的意义35

四、无产阶级专政35

1.专政的含义35

2.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36

(1)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36

(2)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36

(3)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消亡的关系(批判无政府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错误)36

(4)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36

3.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36

(1)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新型的国家36

(2)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37

(3)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37

(4)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37

4.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37

(1)苏维埃的产生37

(2)苏维埃的性质37

(3)苏维埃的优越性37

(4)成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意义37

5.工会是无产阶级专政联系群众的纽带38

(1)工会的性质和作用38

(2)党对工会的领导38

(3)批判“工人自治”和工团主义38

(4)工会运动和阶级斗争38

6.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和任务38

7.无产阶级专政与无产阶级民主的关系38

(1)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区别38

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38

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区别39

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平等39

平等就是消灭阶级39

(2)批判资产阶级的“纯粹”民主制39

(3)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关系39

(4)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39

(5)自由和纪律的关系40

8.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40

(1)一般论述40

(2)阶级和政党的关系40

(3)群众和领袖的关系,领袖的作用40

五、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40

1.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经济成份和阶级结构40

(1)过渡时期的经济成份40

(2)过渡时期的阶级结构一般论述40

无产阶级41

小资产阶级41

资产阶级41

对农村阶级分析41

贫农41

中农41

富农41

地主41

2.国有化政策41

(1)土地国有化42

(2)银行国有化42

(3)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企业国有化42

3.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2

(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42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42

余粮收集制42

粮食垄断和粮食政策42

消费品的配给制42

必须做好统计和监督工作,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产生的条件43

(3)对战时的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43

4.新经济政策43

(1)一般论述43

(2)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43

(3)国家资本主义43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和意义43

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43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43

对资产阶级的赎买政策44

(4)自由贸易44

(5)新经济政策的实质44

谁战胜谁44

新经济政策是从退却开始的进攻,是从“冲击”转到“围攻”方法44

新经济政策是阶级斗争的新形式44

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巩固工农联盟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44

(6)新经济政策会引起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并不可怕44

(7)无产阶级要学会文明经商、学会做经济工作44

5.对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44

(1)对小农经济改造的必要性45

(2)小农经济有两重性: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45

(3)对小农经济不能剥夺和驱逐,只能加以改造45

(4)通过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45

唯一方法45

(5)集体农庄运动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45

(6)以经济力量支持有群众基础的合作社,是我们的政策45

(7)对小农经济改造中的阶级路线45

对贫农的政策45

对中农的政策46

对富农的政策46

(8)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条件46

6.对旧专家的利用、改造46

(1)利用旧专家的必要性和意义46

(2)给资产阶级专家以高薪,吸引他们来为社会主义服务46

(3)利用资产阶级专家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46

(4)使资产阶级专家转向苏维埃政权47

六、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47

七、党的领导作用47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党的领导作用47

2.社会主义革命中党的领导作用47

3.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领导作用47

八、工农联盟47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工农联盟47

2.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工农联盟48

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48

4.无产阶级在工农联盟中的领导作用48

(二十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内部矛盾48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48

三、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49

1.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49

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49

3.革命理论的伟大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49

4.不断调整上层建筑某些部分,使其适合于基础的要求49

(1)改革国家机构的工作49

(2)反对官僚主义49

(3)战胜旧的习惯势力49

(4)宗教问题,破除迷信49

(二十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50

一、全人类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50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50

1.关于生产关系的一般论述50

2.生产资料公有制50

3.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50

(1)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50

(2)按劳分配的性质、存在的原因50

(3)无产阶级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应超过“工人工资”水平50

(4)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生产的发展50

(5)奖励制度51

(6)计件工资51

(7)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过渡51

4.妇女的彻底解放,家务劳动社会化51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51

1.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51

2.义务劳动的性质和意义51

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纪律51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关系51

1.民族的含义51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自决权51

3.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的平等民主关系52

4.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民族对落后民族在经济上的帮助52

5.民族融合52

6.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52

(二十三)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52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52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正确解决工农业、轻重工业之间关系52

1.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工农业关系的论述52

2.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52

(1)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52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53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和干部问题53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53

三、正确安排中央与地方、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53

四、城乡差别消失的途径53

(二十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53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53

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53

1.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规律53

2.发展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54

3.全国统一的经济计划,经济工作的民主集中制54

三、劳动力的组织与计划分配54

四、社会主义计划化的必然性,重要性54

五、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任务和相互关系54

六、社会主义的物资后备制度的必要性54

(二十五)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54

一、技术革命54

1.技术革命的意义54

2.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划和政策54

3.电气化54

(1)电气化的意义54

(2)电气化的计划55

(3)电气化的实现方法55

二、文化革命55

1.文化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55

2.文化革命的内容55

(1)扫除文盲的革命意义55

(2)讲卫生、灭疾病55

(3)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55

(4)普及教育与提高教育水平55

(5)建立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55

3.教育方针55

(1)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55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6

(3)教育事业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56

(4)理论联系实际56

(5)知识分子联系群众,深入生活56

(二十六)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关系56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56

1.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56

2.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性质56

3.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的形式56

4.关于商品消亡的问题56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57

1.社会主义制度下保存货币的必要性57

2.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职能57

3.社会主义货币的稳定性和流通规律57

4.关于货币消亡的问题57

(二十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政和贸易57

一、财贸工作中的三大观点57

二、社会主义的财政57

1.财政工作的重要性57

2.财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57

3.国家预算58

4.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和税收政策58

(1)无产阶级政党关于税收的主张58

(2)税收的作用58

(3)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政策58

5.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银行58

(1)银行的性质58

(2)银行的作用58

6.国家公债58

7.社会主义国家的保险事业58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58

1.国内贸易58

(1)社会主义商业存在的必要性58

(2)社会主义的国营商业58

(3)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商业59

①合作社的性质与任务59

②消费合作社59

③国家对合作社商业的政策59

(4)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价格政策59

2.对外贸易59

(1)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必要性59

(2)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59

(二十八)增产节约和勤俭建国59

一、增产节约59

1.一般论述59

2.精简国家机构60

3.反对贪污60

二、经济核算60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60

1.意义60

2.途径60

四、社会主义竞赛60

五、企业管理的原则60

1.企业管理的民主集中制60

2.工农参加管理问题60

(二十九)公社61

一、巴黎公社61

二、苏俄农业公社61

三、苏俄消费公社61

(三十)加强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反对修正主义61

一、加强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61

1.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最高原则61

2.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互相支援61

3.国际主义与沙文主义的区别;沙文主义是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62

二、革命的一般规律和各国的特殊条件62

三、反对修正主义62

1.修正主义的实质和表现62

(1)修正主义是一种国际思潮62

(2)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62

(3)修正主义者打着反对“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的旗子用“新”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62

(4)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到第一位63

(5)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63

(6)否认阶级斗争、鼓吹阶级合作63

(7)用社会改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63

(8)修正主义的实质,“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63

(9)模棱两可,随波逐流,缺乏任何明确和坚定的原则64

2.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64

(1)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及其影响的产物64

(2)修正主义的社会支柱是工人贵族阶层64

(3)“和平时期”给修正主义提供了养料64

(4)资产阶级策略上的转折,使修正主义猖狂起来64

3.必须同修正主义进行坚决斗争64

(1)修正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保卫马克思主义是当前迫切的任务64

(2)必须与修正主义彻底决裂,坚决斗争64

(3)反对修正主义的重要性65

(4)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要和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65

四、反对教条主义65

五、对中国革命的论述65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是中国人民遭受灾难的根源65

2.中国革命及其发展前途65

3.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65

六、帝国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要在全世界胜利65

《列宁全集政治经济学主题索引 第1卷-三十八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经济学院政治理论班资料室翻印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