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基础问题解答》求取 ⇩

导言(本章系苏联专家鲍罗廷同志解答)1

(一)「共产党宣言」中是不是有些观点已经陈旧了?譬如「宣言」中分析中间等级时(49)说到农民的保守性,反动性,说到他们只有「抛弃他们固有的观点,而接受无产阶级的观点」,他们才能是革命的,这个观点是不是适宜于像帝俄和旧中国这种国家?1

(二)「宣言」中所提出的十项实际措施,在苏联国家里面那些实现了?超过了?是否可逐项简单谈谈?2

(三)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共产党是不是依照「宣言」中所说的原则来对待其他党派的?这些党派在苏维埃国家中的地位怎样?后来这些党派是如何消灭的?3

(四)德国为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故乡?4

(五)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发展过程5

(六)自「共产主义者同盟」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如何?5

(七)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6

第一章(本章系苏联专家鲍罗廷同志解答)7

(一)民粹派在六七十年代时是否有其进步的一面?其进步作用表现在何处?7

(二)民粹主义与改良主义之区别如何?民粹主义之「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内容如何?7

(三)民粹派的三个错误观点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7

(四)俄国之民粹主义在当时是否也如「伯恩斯坦」机会主义一样有其国际性?中国之民粹主义是否也受过俄国民粹主义之影响?8

(五)俄国的「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是如何形成的?在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如何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呢?当时俄国社会主义内部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政治上的反映如何?8

(六)农奴制残余怎样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0

(七)在一八六一到一八九〇年的沙皇俄国,除农奴制残余阻碍俄国发展外,还有什么阻碍其发展?11

第二章(本章(一)至(十二)系鲍罗廷同志解答(十六)至(廿一)系列杜诺夫斯基同志解答)12

(一)机会主义的科学定义是什么?12

(二)关于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比作大船与指南针的问题如何理解?13

(三)二大前,普列哈诺夫和马尔丁诺夫的活动情况怎样?14

(四)经济派的错误理论根源是否有庸俗唯物主义?15

(五)「思想基础」,「理论」与「社会主义意识」三者有何异同?15

(六)「党总委员会」(进一步,退两步)的作用是什么?15

(七)孟什维克产生的根源,二次党代表大会以前(1902年夏)及以后经济派活动情况如何?16

(八)崩得分子在二大前后如何反对列宁、斯大林的建党组织原则?16

(九)欧洲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形式为什么与中国不同?17

(十)工人阶级各政党的性质相同,为何名称又不相同(有共产党,统一社会党、劳动党等名称)?17

(十一)党史二章三节开始说:召开二次党代表大会时,已准备好了建立真正党所必须的一切基本条件,这里说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8

(十二)意大利党比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更大,为什么不能起来进行武装斗争?19

(十三)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向西欧借款达三千亿卢布、主要企业受西欧资本家控制…可不可以说俄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可以这样说,俄国的社会性质怎样?19

(十四)党总委员会是否是在党代表大会闭会以后的最高权力机关,或是仲裁性的机关?两个中央机关的制度到何时为止?20

(十五)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有马尔托夫的第一项条文的党章,能否说党章是以集中制为基础的呢?能否说第二次党代表大会是按火星报的组织原则建立了党?在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与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之间,多数派是按马尔托夫的条文还是按列宁的条文接收党员呢?21

(十六)列宁揭露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崇拜自发性,但同时又说它的阶级根源是工人阶级中的小资产阶级成分和工人贵族,这两个根源有什么关系?何谓社会根源?22

(十七)党领导的经济斗争能否说是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23

(十八)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式有没有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与列宁所提出的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物种形式有何关系,其关系如何?23

(十九)关于今天美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罢工是属于那种斗争?政治斗争的形式是什么?美国共产党领导的国会斗争是否属于政治斗争?“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属于什么类型的斗争?25

(二十)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后是否还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继续结合的过程?25

(廿一)党的组织基础与党的学说是否是一个问题?其含意如何?对列宁的“进一步,退两步”的历史评价如何?26

第三章(本章(一)至(十二)系鲍罗廷同志解答,(十三)至(卅九)系列杜诺夫斯基同志解答)27

(一)讲解释一下资本主义发展的欧洲方式和亚洲方式?27

(二)为什么说:列宁在两个策略中已奠定了社会主义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获得胜利的直接结论?27

(三)一九〇五年俄国革命与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不同,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不同?当时列宁为什么没有提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28

(四)为什么说政治总罢工这武器是过去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中所没有的?它与过去的罢工有何不同?30

(五)第五次党代表大会认为可以和民粹派的或劳动派的政党(人民社会主义者,劳动团,社会革命党人)成立单个的协定,单个协定的条件内容如何?可否称之谓统一战线?31

(六)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要麻痹自由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要麻痹小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此一麻痹作何解释?32

(七)俄国第一次革命为何从一九〇五年一月九日的冬宫事件算起?32

(八)「两个策略」一书中引第三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说:「这个民主革命在我国现在社会经济制度下不会削弱而会加强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文选第一卷五七五页)这句话应如理解?33

(九)从一九〇五年革命失败的原因看来,是不是可以说当时武装起义的条件并未成熟?(如工农联盟不巩固、工人阶级队伍不统一等)(党史一一九页)33

(十)既然日俄战争是帝国主义的战争,救两方面来说都是非正义性的,为什么在「苏联历史」中对俄国某些将领和一般士兵的勇气加以赞扬?35

(十一)德意志式、英吉利式、奥地利式,美利坚式,和瑞士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之间区别何在?35

(十二)按照列宁的战略计划,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决定了布尔什维克的基本策略原理,而列宁是在一本书上制定了他的战略计划?36

(十三)我们为什么要歌颂日俄战争中士兵英勇作战的行为;士兵的立场与孟什维克的立场有什么不同?36

(十四)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否都包含有土地问题呢?为什么俄国的革命主要是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却没有捉住主要是土地问题呢?37

(十五)列宁、斯大林说马克思、恩格斯已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大纲,这大纲是指何而言?37

(十六)无产阶级为要实现对农民的领导作用,其主要条件是什么?38

(十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工农联盟是包括富农在内的,富农是农村的资产阶级,好像也具有自由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为什么还要团结它?38

(十八)什么是自由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既不是革命的对象,又不是革命的动力,究竟它在民主革命中居于什么地位?39

(十九)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从战略上说是不能与资产阶级联盟的,但在单个场合下,是否也可能排斥资产阶级呢?40

(二十)列宁说麻痹资产阶级的不稳定性,所谓麻痹是指何而言?不稳定性是指何而言?如何麻痹呢?41

(廿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对大的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否消灭呢?41

(廿二)关于工农民主专政和临时政府的问题?41

(廿三)如何理解工农民主专政是一种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42

(廿四)工人阶级在工农民主专政中的地位如何?43

(廿五)工农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一)我国革命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政权也应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既然领导这个政权、按照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情况来看,这样一个政权的建立也就标志着民主革命的终结而进入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因而工农民主专政在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二)工农民主专政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由于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就可以初步实行一些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来准备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三)工农民主专政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只是政治上思想上的领导,而不是对农民实行国家领导,它的任务是彻底战胜沙皇制度(即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以使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此按其阶级性质来说,只是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民主专政,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也还不可能执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些职能(即建设社会主义、消灭阶级)。43

(廿六)既然革命是党领导的,为何还有参加或不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问题?44

(1)在不顺利的条件下是指工农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还是工农间的力量对比?45

(2)党如不参加这个政府,是否还是工农革命民主专政?45

(廿七)列宁说临时革命政府的任务是召集全民主宪会议,然后,再成立正式的政府;但经全民主宪会议成立起来的政府是二农革命民主专政的政府、还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呢?45

(廿八)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革命民主专政,是否还要经过夺取政权而变为无产阶级专政呢?列宁当时提出革命转变问题,是和平转变,还是武装斗争呢?45

(廿九)“工农民主专政则应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专政准备基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九十九页)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6

(三十)斯大林在「论工农政府问题」一文中说:在工农民主专政中“革命的民主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它在政权的成份中占优势;”(斯大林全集、第九卷、第一六九页)这里所指的革命的民主资产阶级,应理解为全体农民,而不是只指富农。在这样成份的政权中,党如何进行领导呢?47

(卅一)中国为什么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而苏联当时为什么不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革命民主专政呢?47

(卅二)斯大林说:在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一书中,已包含有作出社会主义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的结论所必需的成份,这成份是什么呢?47

(卅三)认为革命领导权和革命转变问题是战略,而武装起义是策略,是否正确?48

(卅四)孟什维克在策略问题上的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什么?是否也是崇拜自发性?如何理解?48

(卅五)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的内容如何?为何叫做不断革命论?49

(卅六)根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一九页分析,一九〇五年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人和农民特别是农民的觉悟程度不够,不是在主观方面有什么错误,那末是否可以说一九〇五年革命还未完全具备可能胜利的条件?49

(卅七)孟什维克既然这样反动,为什么在一九〇八年以前还要召开统一代表大会与他统一?51

(卅八)土地私有化的反动本质表现在那里?52

(卅九)十月党人所代表的大工商业主与立宪民主党所代表的自由资产阶级有个区别?52

第四章(本章(一)至(廿)系鲍罗廷同志解答(廿一)至(四十)系列杜诺夫斯基同志解答)53

(一)斯大林称辩证唯物论是马列主义党的世界观,可否称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53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是唯物辩证法,因而须先肯定世界是物质的,所以先谈唯物论是否错误?53

(三)辩证法的四个特征的联系是怎样的,次序可否颠倒?53

(四)费尔巴赫的「基本内核」,黑格尔的「合理的内核」是指什么?55

(五)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区别何在?55

(六)斯大林同志在发展辩证法时不把「否定的否定」单独提出来,这原因何在?57

(七)质与量的区别何在?水结成冰、冰加热又化为水这是否能够说质并没有改变,再说水蒸发为汽,汽遇冷下降为雨水,这是否能说是循环变化?58

(八)试解释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的区别与关系?它们与现象本质有何区别?60

(九)在什么情况下偶然性才能转变为必然性?请解释一下偶然性与必然性相互转化的关系?61

(十)物质的概念问题。62

(十一)??是否是物质?64

(十二)自然法则、经济法则,都是反映客观发展的法则,所以它们是否有阶级性?64

(十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如何解释?65

(十四)马克思说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总和是什么?65

(十五)农村公社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俄国一八六一年前后情况是怎样?66

(十六)沙皇政府对富农所给的贷款是否专给富农(见党史一二六页)?67

(十七)布尔什维克与取消派的斗争过程如何?代表大会与代表会议有何不同?68

(十八)召回派主张怎样?是否由对时局估计错误而产生的策略?69

(十九)普拉加会议为什么说就其内容和形式说是代表大会?70

(二十)为什么在三大和四大不将孟什维克驱除出党?70

(廿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一一九页上说:“反革命势力在思想战线上也大举进攻。”是否仅指自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这个进攻与斯托雷平政府有无直接联系?自由资产阶级是否包括在同路人中?71

(廿二)波格丹诺夫等人的修正主义与伯恩斯坦主义有无联系?71

(廿三)波格丹诺夫的召回主义与他的经验批判主义有何联系?71

(廿四)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科学史上是不是必不可免的阶段?71

(廿五)辩证法四特征特别是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的逻辑联系如何?72

(廿六)发展是上升的,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其标准如何?在无生物界,生物界与人类社会是否有一致的标准?72

(廿七)是否可以说一切量变都会引起质变?73

(廿八)非爆发式的质变不是突变而是逐渐过渡,那么我们怎样来了解「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一三六页所说:“…质变不是逐渐地发生,而是迅速突然地发生”?73

(廿九)思想中的对抗性矛盾,用什么方法解决,爆发式或非爆发式?74

(三十)能量是不是物质的一种形式?75

思维是不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75

(卅一)思维与意识有什么区别?75

(卅二)真理报说毛主席发展了唯物论,如何来理解“发展”?75

(卅三)布尔什维克对杜马的策略?76

(卅四)如何理解杜马的实质?78

(卅五)「六三」政变是由于第二届杜马不驯服,为什么沙皇还要召集第三届杜马呢?79

(卅六)在第三届杜马时期,布尔什维克已走入秘密状态,为什么还能有布尔什维克代表参加?79

(卅七)对杜马特别是第三届杜马的作用和意义如何估价?79

(卅八)为什么在一九一二年革命已走向高涨,布尔什维克还参加第四届杜马?81

(卅九)普列哈诺夫是孟什维克机会主义份子,机会主义是不要革命的,为什么又要获党?81

(四十)我们在讲到一九一二年普拉加代表会议时,提驱逐了孟什维克还是提驱逐了孟什维克取消派?82

《马列主义基础问题解答》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础  提要.题解.注释(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 提要.题解.注释
1988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底几个问题(1949年第1版 PDF版)
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底几个问题
1949年第1版 外国文书籍出版局
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底几个问题(1953年04月第1版 PDF版)
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底几个问题
1953年04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解答(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解答
1987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长沙铁路分局政治部宣传部翻印
大学马列主义理论课问题解答(1989 PDF版)
大学马列主义理论课问题解答
1989
马克思主义原理问题解答(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问题解答
1991 北京:农业出版社
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概说(1980 PDF版)
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概说
1980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197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问答
197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底几个问题(1946 PDF版)
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底几个问题
1946 外国文书籍出版局
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底几个问题(1953 PDF版)
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底几个问题
1953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问答350例(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问答350例
1990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马列主义基础参考资料(1951 PDF版)
马列主义基础参考资料
195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讲义(1954 PDF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讲义
1954 马克思列宁学院教务处
马克斯主义基本问题(1946 PDF版)
马克斯主义基本问题
1946 光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