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简志》求取 ⇩

第一章概述1

第二章建置沿革7

第一节 县名7

第二节 建县时间8

第三节 隶属关系8

第四节区域区划15

一、区域15

二、区划演变17

第五节丰县城32

一、建城时间32

二、县城的自然概况32

三、县城现状34

第六节乡镇(公社)概貌36

一、城关镇36

二、单楼乡37

三、张五楼乡37

四、孙楼乡37

五、马楼乡38

六、王沟乡38

七、常店乡39

八、赵庄乡39

九、和集乡40

十、顺河乡40

十一、首羡乡41

十二、套楼乡41

十三、岳庄乡42

十四、华山乡42

十五、黄楼乡43

十六、梁寨乡43

十七、金陵乡44

十八、范楼乡44

十九、宋楼乡45

二十、刘王楼乡45

二十一、李寨乡45

二十二、史小桥乡46

二十三、师寨乡47

二十四、欢口乡47

二十五、沙庄乡47

第七节 人口48

第八节 民族49

第三章自然地理52

第一节地形地貌52

一、地形52

二、地貌的演变53

第二节山脉水系55

一、山脉55

二、水系56

第三节 土壤63

第四节气候物产69

一、气候70

节气70

日照70

气温71

相对湿度72

气压73

73

雨雹74

霜期77

二、土特产78

78

青黏78

蘡栗78

78

腌豕78

糕点78

大红枣78

橘黄梨79

大核桃79

花生79

花驴79

豆腐皮79

丰县水山药79

芦笋79

丰县齐头黄西瓜80

富士苹果80

酥梨81

花红82

樱桃82

梅杏83

丰县白蒜83

丰县白莲藕84

丰县青山羊84

细毛羊85

奖杯牌丰县半干白葡萄酒86

蜜制蜂糕86

金(银)丝酥87

毛白杨87

国槐88

红花89

附子89

桑白皮89

第五节自然资源90

钾矿90

石灰石矿90

碘矿91

镓、锗、钒矿91

铝土矿91

煤矿91

天然气91

第四章政治军事92

第一节 历代政治演变情况92

第二节政权128

一、政权机构128

二、中共丰县委员会代表大会简介143

三、丰县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简介147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丰县委员会历届会议情况简介152

第三节军事155

一、人民武装部机构沿革155

二、民兵建设155

三、兵员动员158

四、主要活动159

第五章经济163

农业163

第一节历代农业演变情况163

第二节 建国后丰县农业的基本情况166

第三节农业系统机构的设置演变167

一、局机构演变167

二、农业局下属机构167

第四节 农业生产状况172

第五节耕作制度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75

一、耕作制度的形式和发展175

二、主要农作物布局176

三、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种植情况176

第六节植物保护及化肥生产使用179

一、病害的发生179

二、农作物病害的防治180

三、虫害的发生和防治180

第七节 农业区划182

第八节农业机械186

一、建国后农业机械机构的设置和演变186

二、建国后丰县农机发展状况187

水利194

第一节机构的演变194

一、局机构194

二、下属单位196

三、复新河管理处及闸管所199

四、公社水利机构199

第二节河流的治理200

一、复新河流域的治理200

二、大沙河的治理201

三、郑集河的治理203

四、惠月河的治理205

林业206

工业216

第一节历代工业发展情况216

第二节建国后机构的建立演变和隶属关系218

一、机构的建立和演变218

二、隶属关系219

第三节 建国后的主要国营企业221

第四节 建国后的主要大集体企业227

交通230

第一节历代交通情况230

第二节建国后丰县交通机构的建立和演变232

一、交通局232

二、下属单位233

三、隶属关系234

四、基本建设状况235

第三节 建国后丰县公路的兴建和维修235

第四节 交通工业237

邮电238

第一节历代邮电演变情况238

第二节 建国后丰县邮电发展状况241

基建243

第一节历代建设情况243

第二节 丰县基建发展情况245

物资249

第一节机构沿革249

第二节 经济管理情况251

电业252

第一节机构沿革252

第二节电业发展状况253

一、建国前253

二、建国后254

商业257

第一节解放前丰县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概况257

第二节建国后商业简况259

一、商业网点259

二、集市261

财政262

第一节历代财政演变262

第二节 建国后财政机构的演变263

第三节 财政收支概况264

金融265

第一节历代金融概况265

第二节建国后人民银行的机构沿革267

一、行址变迁267

二、机构设置268

三、隶属关系269

四、基层所社270

第三节 保险业务271

工商行政管理273

第一节历年工商行政管理273

第二节 建国后工商机构演变273

第三节 工商管理情况274

供销合作事业274

粮食工作280

第一节建国后粮食机构的建立和演变280

第二节 粮食征购283

第三节 粮食销售285

外贸工作290

第六章文化教育292

文化292

第一节历代文化概况292

第二节建国后文化机构的设置演变294

一、机构的设置和演变情况294

二、所属单位简介295

第三节广播站304

一、机构演变情况304

二、广播网的建立和发展305

教育305

第一节历代教育发展概况305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全日制学校311

第三节 半耕半读学校316

第四节 业余教育318

第五节 幼儿教育322

科学技术324

第一节机构的建立和演变324

一、科技机构的建立324

二、所管辖的单位及简介325

第二节 历年的科技活动情况327

医药卫生329

第一节历代医药卫生概况329

第二节 建国后的机构沿革332

第三节 建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334

计划生育344

第一节机构的设置和演变344

第二节丰县计划生育历年开展情况345

一、宣传试点阶段345

二、节育运动346

三、一胎化347

体育348

第一节建国后县体育机构的设置3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348

第三节 业余体育349

第四节 职工和农民体育350

第七章名胜古迹352

一、名胜352

旧八景352

新八景352

华山十景352

民国时期丰县流传的八景诗353

二、古迹353

偃王城353

郭城354

灰城355

厌气台355

龙雾桥355

中阳里357

高祖故宅357

邀帝城358

司马城358

枌榆社359

萧何宅359

卢绾宅359

马公书院360

马维堌360

落马碑360

伏道361

凤凰嗉361

凤鸣塔362

凤鸣书院362

朱陈村363

杏花村364

曹马城364

食城364

苗城365

午沟集365

丁兰里365

大泽365

仲井365

三娘井365

柳毅坡366

双枣树366

香堌碑366

三绝碑366

天津桥栏367

仙井367

圣井367

三山夹一景(井)367

一步两个景(井)367

金桥玉栏杆367

文曲池368

第八章历史人物369

赤须子369

汉高祖刘邦369

萧何376

卢绾377

丁兰377

张道陵378

柳毅379

李卫379

王文彬383

李贞乾383

范子侠384

尹学渊384

康文彬385

孙兆立385

阎树棠385

马乐山386

王万选386

王品三387

郑大孩387

梁尚寅389

李广德380

李厚基391

董汉槎391

刘季洪392

王子兰392

王敬久392

王献臣393

附:灾异395

风灾395

黄水397

399

雨淞403

雪灾403

霜灾404

雾灾405

雹灾405

旱灾409

蝗灾410

地震412

陨石雨413

疫病414

奇闻异事414

跋徐州市志办公室主任董献吉417

后记丰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靳允良419

1986《丰县简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贞丰县志(1994 PDF版)
贞丰县志
199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丰都县志(1991.10 PDF版)
丰都县志
1991.10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简阳县禾丰区区志(1985 PDF版)
简阳县禾丰区区志
1985
盐丰县志  11( PDF版)
盐丰县志 11
盐丰县志  7( PDF版)
盐丰县志 7
丰县志  1( PDF版)
丰县志 1
台湾:成文出版社
东丰县志(1931 PDF版)
东丰县志
1931
大丰简志(1988 PDF版)
大丰简志
1988
西丰县志  6( PDF版)
西丰县志 6
光绪丰县志(1991 PDF版)
光绪丰县志
1991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清丰县志(1990 PDF版)
清丰县志
1990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四川省志  电力工业志(1995 PDF版)
四川省志 电力工业志
1995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永丰县志(1993 PDF版)
永丰县志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丰顺县志(1995 PDF版)
丰顺县志
199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长丰县志(1991 PDF版)
长丰县志
1991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