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防大典 2卷》求取 ⇩

上卷19

第一篇现代世界政治军事新格局与中国国防19

第一章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新旧更替19

第一节两极格局的终结19

一、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20

二、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26

三、两极格局终结的特点35

第二节世界政治军事新格局展望37

一、新旧格局转换时期的国际环境37

二、大国的角逐及其实力对比41

三、世界新格局的构成46

第二章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49

第一节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49

一、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49

二、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50

第二节现阶段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55

一、对主要矛盾的判断55

二、美、欧、日之间的矛盾56

第三节国际社会基本矛盾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62

一、国际关系体系和格局的演变62

二、矛盾、格局转换对国际安全的影响63

第三章当前世界大国军备控制67

第一节喜忧参半的核裁军67

一、艰难的核军备控制谈判67

二、核裁军的突破性进展69

三、美俄削减战略武器的意义70

第二节走出核威慑战略的困境72

一、核威慑战略的提出和演变72

二、核威慑战略的困境73

三、核军备控制展望75

第三节新军备制高点的争夺77

一、未来军备发展的主要趋势77

二、未来大国军备控制的主要趋势79

第四章军事大国相争与发展中国家82

第一节两极格局终结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82

一、促进南南关系的调整82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83

三、两极格局终结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84

四、发展中国家对国家安全造成新的冲击86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87

一、南北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拉大87

二、南南合作呈进一步加强之势89

三、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社会矛盾趋向激化90

四、发展中国家将出现一个“大西北亚集团”91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与未来世界新格局92

一、发展中国家在美欧日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93

二、亚太地区是美欧日争夺发展中国家的主战场93

三、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94

四、制约发展中国家因素95

第五章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国97

第一节两极格局的终结对中国的影响97

一、苏联解体,中国受到巨大冲击97

二、冷战结束使中国成为世界一支重要的和平力量98

三、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中国98

四、中国具备成为世界新格局中一极的基本条件98

第二节中国的成就及发展前景99

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99

二、中国对外经贸交流持续增长99

三、中国的科技实力有了较大的发展99

四、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明显提高99

五、农业、工业实力稳定增长99

六、国防科学技术在世界已占一席之地100

第三节影响中国发展的利弊100

一、对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有利因素100

二、中国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101

三、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景101

第四节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主张103

一、两极格局的终结与新的国际环境103

二、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104

三、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理论依据104

第五节 中国在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105

第二篇中国国防的历史教训和现状111

第一章国无防则不立111

第一节国防是国家的必然伴侣111

一、国防的由来及其实质111

二、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112

三、更新国防观念,捍卫国家安全112

第二节战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115

一、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战争史115

二、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15

三、当代战争与和平的主要特点116

第三节居安思危,有备无患120

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没有解决,当今世界很不安宁121

二、睦邻友好关系虽然正在发展,但周边环境仍然错综复杂121

三、我国的安全受到世界霸权主义的威胁123

第二章我国国防的历史经验教训和面临的挑战124

第一节我国的国防历史124

一、由盛及衰、盛衰交替的古代国防124

二、任人宰割、国耻难忘的近代国防127

三、洗雪耻辱、发展壮大的现代国防128

第二节我国国防的历史经验教训130

一、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130

二、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作后盾131

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和保持一支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131

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132

五、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133

第三节我国国防建设面临的挑战134

一、国际斗争形势错综复杂134

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135

三、军事高技术争夺方兴未艾136

第三章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138

第一节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138

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防建设的规模138

二、经济条件制约着武装人员的数质量140

三、经济条件制约着武器装备及各种军用物资的数质量141

四、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军队编制体制、作战样式的改变142

第二节强大的国防是经济建设的保障142

一、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经济建设所需的和平环境的重要保障142

二、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44

第三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146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也不能动摇146

二、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必须同时兼顾国防建设147

三、寓国防建设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148

第四章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150

第一节现代战争150

一、现代战争的主要样式是局部战争150

二、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151

第二节积极防御战略154

一、积极防御战略的含义和主要内容154

二、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精神155

三、确立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依据157

第三节新时期要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158

一、新时期的国防需坚持积极防御战略158

二、结合新情况发展积极防御战略159

第三篇国防教育与全民国防精神的确立165

第一章国防教育165

第一节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165

一、加强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兴衰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166

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粘合剂”167

三、加强国防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69

第二节国防教育的基本任务170

一、引导全民打破封闭狭隘的眼界,培养全民关注国际战略的意识170

二、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基调,帮助全民树立起国家利益观171

三、以革命英雄主义光荣传统教育人民,激发全民崇勇习武、拥军爱军的精神173

第三节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173

一、认真贯彻国防教育的基本原则173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174

三、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176

第二章国防的地位和作用179

第一节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79

第二节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181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的目的包含有国防需要的因素182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强大国防作保障183

第三节 巩固国家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184

第四节 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186

第三章关心和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190

第一节充分认识关心和支持军队改革与建设的意义190

一、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190

二、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的支持,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191

三、军队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表现在为党的总任务而奋斗192

四、关心和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193

第二节 关心和支持军队建设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194

第三节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军队的改革与建设195

一、加强军事宣传工作195

二、积极认真地履行兵役义务195

三、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和离退休干部196

四、切实做好优抚工作,用政策来安军心、固长城196

五、按照军民两利的原则,在经济建设领域广泛开展军民互助协作197

第四章 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工作198

第一节 加强军事宣传工作198

第二节 切实做好优抚和安置工作199

第三节 依法做好军事设施保护工作199

第四节 认真做好兵员征集工作200

第五节 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共育工作201

第五章 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202

第一节 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地方各级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202

第二节 按照“三落实”的要求,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204

第三节 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作用205

第六章 全民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207

第一节 爱国主义精神207

第二节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08

一、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209

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209

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209

四、高尚的精忠保国精神209

五、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念210

第三节 爱军尚武精神210

第四节 国际主义精神211

第七章 国防精神建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213

第一节 国防精神在国家防务中具有重要地位213

第二节 国防精神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214

第三节 当前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国防精神建设216

第八章 培养国防教育,建设现代国防218

第一节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精神218

第二节 注重国防实践,磨炼国防精神219

第三节 弘扬国防精神,建设现代国防219

第九章 当前学校学生国防教育和国防意识的培养221

第一节 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221

第二节 学校学生的军训222

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222

二、学生军训是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23

三、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223

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224

第十章 学校学生军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与规则225

第一节学生军训的指导思想和时间225

第二节 学生基本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225

第三节 学生军训的有关规则232

第四篇 现代中国国防装备和武装力量239

第一章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及其任务239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及其任务239

第二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241

第三节 我国民兵的组成及其任务242

第四节 我国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243

第二章我国武装力量的历史沿革246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沿革246

第二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历史沿革249

第三节 我国民兵的发展历史250

第三章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251

第一节 人民军队的光辉业绩251

第二节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与作风255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255

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256

三、人民军队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257

四、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258

五、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258

六、艰苦奋斗精神259

第三节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259

一、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259

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而奋斗260

三、我军现代化建设要在改革中前进261

第四章加强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263

第一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63

一、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威慑力263

二、保持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是夺取未来战争最后胜利的战略基础265

三、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行战略转变的客观要求266

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各国国防建设共同的发展战略266

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268

一、坚持党管武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的领导体制268

二、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的组织体制269

三、坚持“劳武结合,以劳养武”,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道路270

第三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272

一、服从经济建设是建设国防后备力量的根本指导思想272

二、坚持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273

三、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改革方针274

第五章中国的国防武装力量275

第一节中国人民解放军275

—、陆军275

二、海军277

三、空军279

四、第二炮兵282

第二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83

一、内卫武装警察部队285

二、边防武装警察部队285

三、消防武装警察部队285

四、森林武装警察部队285

第三节国防后备力量286

一、民兵286

二、预备役部队286

第六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军队及最新武器装备288

第一节最新歼击轰炸机“飞豹”亮相珠海288

一、“飞豹”战斗机是“以军养军”的代表作288

二、中国武器装备的新思路289

第二节跨世纪空中卫士290

一、卧薪尝胆,奋起直追291

二、身世迄岖,血统高贵291

三、航武一流,亚洲无敌292

四、先进引擎,内功深厚292

五、四重操纵,两重保险292

六、航电一体,模组设计292

七、超英赶美,蓄势待发293

八、气动先进,飘浮无踪293

第三节中国空军现役及未来将装备的战机293

一、歼-8IIM293

二、歼-7E294

三、FC-1294

四、歼轰-7294

五、强-5294

第四节海军现役大型舰艇295

一、“旅沪”级导弹驱逐舰295

二、“旅大”级导弹驱逐舰295

三、“江卫”级导弹护卫舰295

四、“江湖”级导弹护卫舰296

五、“汉”级攻击型核潜艇296

六、“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296

七、“R”级常规潜艇296

八、“明”级常规潜艇296

九、“宋”级常规潜艇297

十、“基洛级”常规潜艇297

第五节解放军陆军装甲兵新装备297

一、T-59主战坦克297

二、T-63水陆两用坦克298

三、T-69主战坦克298

四、T-80主战坦克298

五、T-85III主战坦克299

六、T-90II主战坦克299

第六节 解放军后勤最新装备299

第七节中国两栖武力剖析300

一、商用船队301

二、一石两鸟302

第八节中国快速反应部队302

一、快速反应部队302

二、紧急布署部队303

第九节解放军“核反击”力量303

一、二炮“长城系列工程”304

二、“二炮”部队的模拟演习305

三、中国经得起核武突袭考验307

四、未来战事打法纵横309

第十节中国军队太空计划310

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重点310

二、侦察卫星311

第十一节中国兵役制度的重大改革312

一、关系到国家战略调整312

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313

三、义务兵服现役期限缩为两年313

四、志愿兵不再吃大锅饭314

五、可直接招募民间人才314

附:美国防部调查报告315

中国未来的军事能力与军事战略315

一、中国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的目标315

二、中国在亚太地区政治目标的战略趋势以及它在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中亚、西南亚、欧洲与拉丁美洲)的政治与军事角色316

三、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316

四、中国加强核武能力的成效317

五、中国发展长程空对空或空防飞弹系统对付空中预警机等早期预警与电子飞机的成效317

六、中国发展信息战能力的成效317

七、中国电战能力的发展317

八、中国正在从事载人太空探险和反卫星计划,包括发展太空武器或可以攻击卫星的地面武器317

九、中国试图透过商业或第三管道来发展先进的情报、侦查和预警能力318

十、中国正致力于发展高精确度的洲际弹道和巡弋飞弹,其中包括海射巡弋飞弹在内318

十一、中国希望增强战时的指挥和控管能力,特别是长程精确打击的战争处理能力318

十二、中国致力改善其电子通讯系统领域318

十三、中国正在积极发展先进的军事用途太空科技,有许多项目的计划正在进行318

十四、中国正在发展无人飞行器的研究,特别是具有潜在攻击能力的无人飞行器319

十五、中国正在发展带有军事用途的全球定位系统或其他类似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武器的准确度319

十六、中国正在增强它的海军海上阻绝能力,包括改善潜艇和海陆基防卫能力319

第五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323

第一章国防与现时代323

第一节现时代与新格局323

一、“大过渡”中的现时代323

二、现时代的主题325

三、现时代中的新格局328

第二节影响我国国防建设的时代因素330

一、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经济安全提到突出地位330

二、世界大战可以推迟或避免,但和平问题并未解决332

三、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给国防带来的影响和变革334

四、一球两制的共处与一球两制的斗争335

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336

一、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336

二、坚持军民兼容、平战结合338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339

四、着眼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340

五、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人民武装的政治方向343

第二章国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345

第一节强大的国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保障346

一、国防现代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卫作用346

二、国防现代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促进作用348

第二节国防建设必须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349

一、经济建设是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349

二、国防建设必须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350

第三节国防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353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353

二、科学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钢筋铁骨”354

三、发达国家国防现代化给我们的启示355

第三章国防与改革开放359

第一节国防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安全保障359

一、改革开放,是我国当前的头等大事359

二、人民军队积极支持、参加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361

三、国防为改革开放创造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364

第二节改革开放为国防建设带来勃勃生机365

一、改革开放使国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365

二、改革开放使国防物质基础明显增强367

三、改革开放对国防建设提出更高要求368

第三节国防建设自身的改革与开放369

一、国防建设的改革与国防质量的提高369

二、国防建设的开放与国防目标的实现371

三、新时期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74

第四章国防与外交377

第一节国防与外交的地位和作用377

一、国防与外交在国家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378

二、国防与外交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作用383

第二节国防与外交的相互关系和制约因素388

一、国防与外交的相互关系388

二、国防与外交的制约因素392

第三节提高认识,推进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外交工作396

一、维护祖国的神圣利益,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397

二、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关系399

三、克服轻视国防的倾向,大力加强国防建设400

第五章军队与国家403

第一节军队与国家关系的历史与理论403

一、军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403

二、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407

第二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410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完全新型的军队410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夺取国家政权的决定力量412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414

第三节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417

一、我国武装力量的现行领导体制417

二、“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418

第六章军队与政党422

第一节军队从属于政党政治422

一、军队从属于政党政治是由其阶级属性决定的422

二、西方国家的军队绝不是“中立”的423

三、前苏联东欧国家搞军队“非党化”的严重教训426

第二节我军是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430

一、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确立和历史发展430

二、“党指挥枪”是我军最重要的优良传统431

第三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34

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军理论434

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原则436

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438

第七章军队与人民441

第一节军队与人民的关系,是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的基本问题441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军队与人民关系的主要观点441

二、军民一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444

三、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446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密切军队与人民关系的新途径448

一、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48

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450

三、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451

四、创建双拥模范城453

第三节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搞好军政军民团结454

一、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455

二、国防教育要常抓不懈455

三、国防教育要纳入全民思想教育体系457

第四节正确认识和处理军民关系459

一、搞好军民关系必须强调平等相处,同等要求459

二、搞好军民关系必须加强交往,增进理解460

三、搞好军民关系必须义利统一、互惠互利462

四、搞好军民关系必须把重点放在民族团结上463

第八章军队与社会稳定466

第一节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466

一、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46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稳定469

三、改革开放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472

第二节人民军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473

一、军队是社会稳定的首要条件473

二、调动人民军队应付突发事件,是维护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手段476

第三节人民军队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前提481

一、服从党的绝对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481

二、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482

三、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483

四、要把日常的军政训练同处理突发事件的训练结合起来483

五、要特别重视保持军队自身的稳定484

第九章战争与政治486

第一节“战争是政治的继续”487

一、战争与政治是相互联系的487

二、战争是政治的工具和手段489

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491

第二节核时代的战争依然是“政治的继续”495

一、战后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证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496

二、未来的全球性核战争和世界大战,也将继续证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500

第十章武器与人504

第一节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重大影响504

一、战争的突发性增大506

二、战争的破坏性增大507

三、战争的消耗巨大508

四、战场空间更加广阔509

五、战场的组织指挥更加复杂510

六、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510

第二节高技术与人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作用511

一、正确看待武器与人在战争中的作用512

二、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513

三、武器装备越先进,对人的要求越高,人的作用越突出516

第三节坚持武器与人的结合,走质量建军的道路517

一、反对唯武器论和精神万能论518

二、树立现代国防观念,努力提高综合国力519

三、自力更生,立足现实,努力改善武器装备520

四、加强训练,着眼未来,努力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国防人才521

五、精兵合成,提高效能,努力完善编制体制522

第六篇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防动员体系525

第一章国防动员的内涵和分类525

第一节 国防动员的内涵525

第二节动员的分类527

一、总动员527

二、局部动员528

第三节动员的时机530

一、把握动员时机的意义530

二、把握动员时机的依据531

第二章动员准备的基本原则532

第一节 在国家总体规划和计划中制定并调整动员计划532

第二节 完善动员体制534

第三节增强动员潜力536

一、动员潜力的内容536

二、动员潜力的制约条件537

三、增强动员潜力的措施537

第四节提高动员能力538

一、动员能力的构成538

二、动员能力的提高539

第五节适量储备战略物资539

一、规模适度,定期更换540

二、储存安全,调用方便540

三、保障战时需要541

第三章动员准备的组织与动员的实施542

第一节武装力量动员542

一、武装力量的动员准备542

二、武装力量的动员实施544

第二节国民经济动员546

一、工业动员546

二、农业动员547

三、交通运输动员548

四、邮电通信动员548

五、财政金融动员549

六、物资动员549

七、医疗卫生动员550

第三节 科学技术动员551

第四节 人民防空动员552

第四章战争动员555

第一节战争动员的产生与发展555

一、战争动员的产生555

二、战争动员的发展556

第二节战争动员的意义和作用557

一、战争动员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557

二、战争动员是遏制战争或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558

三、战争动员是协调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效方式之一558

第三节战争动员的实施范围559

一、武装力量动员559

二、国民经济动员561

三、科学技术动员562

四、民防动员563

五、政治动员564

第四节战争动员的领导指挥体系565

一、战争动员的最高决策机构565

二、战争动员的领导机构566

三、战争动员的执行机构567

四、战争动员的协调机构567

第五节现代战争对动员工作的基本要求568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568

二、快速反应,灵活应变568

三、注重初期,连续持久568

四、平战结合,提高潜力569

第七篇新时期中国国防与边防573

第一章中国边防573

第一节对边防的基本认识573

一、边防概念的由来573

二、现代边防的含义574

第二节边防的地位、任务与指导原则576

一、边防的战略地位576

二、边防的基本任务578

三、边防工作的指导原则581

第三节边防系统的认识与指导586

一、边防系统的基本要素586

二、边防系统的主要特性588

三、边防系统的运作与指导590

第二章国家领土与疆界概说592

第一节国家领土592

一、国家领土是立国之本592

二、国家领土的空间范围594

三、国家的海洋权益599

四、国家领土的变更602

五、中国的领土范围604

第二节国家边界606

一、有形的边界与无形的边界607

二、划定边界的程序与方法608

三、中国对边界问题的基本立场610

第三节边境612

一、边境的功能与作用612

二、边境制度的确立与实施613

三、中国的边境制度614

第四节边疆616

一、边疆的概念616

二、中国的边疆618

第三章中国边防的历史回顾623

第一节中国古代边防623

一、中国古代疆域之边有“内边”“外边”之分623

二、中国古代边防通常以治理“内边”为主625

三、中国古代边防的重点是应付来自北方游牧部族的威胁627

四、中国古代边防具有极大的不平衡、不稳定性628

第二节中国近代边防630

一、中国近代边防的全面危机630

二、边防观念淡薄是导致边防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632

三、亡羊补牢难以挽救民族危机633

四、固边必先强国635

第三节新中国的边防636

一、组建边防部队,加强边防军事建设636

二、坚持自卫原则,胜利地进行边防军事斗争640

三、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保持边疆地区的政治安定643

四、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促进边疆的开发和建设645

第四节中国边界问题的历史与现状647

一、中国边界问题的历史积淀647

二、中国边界问题的现状与走向652

第四章新时期边防的认识与指导656

第一节边防多功能656

一、边防的基本功能656

二、边防的特殊功能658

第二节重视海洋国土661

一、增强海洋国土意识662

二、维护海洋权益是新时期边防的重要任务663

三、确立防卫与管理相结合的海防思想663

第三节空中强边666

一、边境防空是国家边防的重要组成部分666

二、边境防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666

三、确立“空中强边”的空防观念667

第四节争取和平解决边界争端669

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670

二、和平解决边界争端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672

三、探索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新路子672

四、力争和平解决边界争端,不放弃武装自卫的正当权力674

第五节正确处理边界军事冲突675

一、边界军事冲突的基本特点675

二、控制边界军事冲突的基本原则677

第五章加强边防建设的宏观思考682

第一节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增强边防物质基础682

一、努力发展边疆经济,保持边疆政治稳定682

二、增强边疆经济实力,提高边防建设效益684

三、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不断加强边防建设685

第二节加强边疆各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社会稳定687

一、边疆各民族是强边固防的基础687

二、加强民族工作,促进边疆民族团结688

三、反对分裂势力,维护边疆社会稳定689

第三节坚持睦邻友好原则,巩固发展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691

一、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周边和平稳定691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巩固睦邻关系692

三、坚持必要的边防斗争,促进周边关系健康发展693

第四节注重边防军事建设,提高总体防卫能力694

一、加强边防部队建设694

二、改善边防战场条件695

三、强化部队教育训练697

四、落实边疆军民联防698

第五节严格边境、海防管理,保持边防长治久安699

一、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加强边境、海防管理控制699

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治安稳定700

三、加强边境、海防管理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控制能力702

第六节建立健全边防法规,尽快实现依法治边703

一、完善边防法规,加强边防法制建设703

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边防法规体系704

三、严格执法,依法治边705

中卷709

第八篇国家机构国防职权及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709

第一章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709

第一节国家机构在国防领导活动中的关系709

一、国家机关在国防领导活动中的外部关系709

二、国家机关在国防领导活动中的关系714

第二节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716

一、立法权716

二、任免权718

三、决定权719

四、监督权720

五、行政权723

第三节国家机构国防领导活动的原则725

一、民主的原则725

二、集中的原则726

三、法制的原则727

四、责任的原则728

五、效率的原则729

第二章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731

第一节公民国防义务与权利的涵义731

一、公民的概念731

二、公民国防义务与国防权利的特点732

三、公民的国防权利能力734

四、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737

第二节组织国防义务与权利的涵义740

一、组织的概念及特征740

二、组织的类型741

三、组织的国防权利能力743

四、组织的国防行为能力744

第三节公民、组织国防义务与权利的基本内容745

一、国防义务745

二、国防权利758

第四节军人的法律地位759

一、军人军事义务的本位性760

二、军人军事权利与军事义务的对应性761

三、非军事权利与非军事义务的一致性762

四、军人非军事权利与义务同军事权利与义务的协调性762

第五节军人义务的基本内容763

一、根本义务764

二、遵纪守法的义务767

三、发扬优良传统的义务768

第六节军人权益及其保护771

一、军人权益的含义及基本内容771

二、军人权益的法律保护775

第九篇民兵预备役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国防素质培养781

第一章现代战争与后备力量781

第一节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781

一、战争突然性增大,战争初期的地位提高781

二、战场空前扩大,战争高度立体化782

三、现代武器破坏、杀伤力增强,战争异常残酷782

四、战争消耗巨大,后方保障更加艰巨783

五、战场瞬息万变,对组织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84

第二节现代战争对后备兵员数量的要求785

一、保证战争初期军队迅速扩编785

二、补充作战部队的伤亡员额786

三、依靠雄厚兵员坚持持久作战786

四、保护国家兵员潜力787

第三节现代战争对后备兵员素质的要求787

一、后备兵员素质的重要性787

二、后备兵员的素质结构788

第四节现代战争对后备力量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790

一、快速动员791

二、快速转化791

三、灵活应变791

第二章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793

第一节新时期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任务和指导方针793

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作用793

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任务795

三、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797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目标和道路798

第二节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发展历程和功绩799

一、我国民兵在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中诞生799

二、我国民兵在革命战争中发展壮大800

三、我国民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801

四、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新型的人民武装力量801

第三节新时期的民兵建设802

一、民兵组织建设802

二、民兵政治工作803

三、民兵军事训练805

四、民兵武器装备管理805

第四节我军的预备役部队建设805

一、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805

二、预备役部队教育训练807

三、预备役部队行政管理及其战备工作807

第三章国防后备力量的军事训练809

第一节国防后备力量军事训练概述809

一、后备力量军事训练的目的意义809

二、后备力量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810

三、后备力量军事训练的任务和要求811

第二节国防后备力量军事训练的组织实施812

一、统筹军训的组织计划812

二、改进训练形式和方法813

三、加强对训练工作的领导813

四、加强训练中的政治工作814

五、搞好训练保障814

六、抓好训练的管理和考核评定815

七、加强训练基地建设和管理816

第四章商业与国防817

第一节国防的本质和商业的特性817

一、国防与国家的关系817

二、商业与国家的关系819

三、国防与商业的关系821

第二节商业对国防的作用822

一、国防建设的商业保障822

二、商业对国防建设的制约824

三、国防建设与对外开放826

第三节国防建设对商业的作用829

一、国防威慑在商业竞争中的作用829

二、增殖型国防对商业的刺激831

三、直接服务于商业的军事保护833

第五章商业与战争835

第一节大炮打开市场835

一、市场饱和与市场占领835

二、用军事手段开辟市场837

三、商品的非秩序性倾销840

第二节商业战争的历史演变842

一、不可调和的利益842

二、海盗掠夺与殖民地扩张844

三、从国际商战到世界大战847

四、没有硝烟的战争850

第三节未来的商业战争853

一、商业领域的延伸和扩展853

二、跨国利益的争夺856

第六章战时商业准备859

第一节战时商品的合理储备859

一、战时商品储备的必要性859

二、战时商品储备的合理性862

第二节战时商品生产864

一、战时商品生产原则864

二、战时商品经济结构865

三、战时商品生产的特征866

第三节战时商品流通867

一、战时商品流通的特点867

二、战时军品和社会商品保障868

第七章商业职工需要具备的国防知识870

第一节国防历史870

一、古代的卫国战争870

二、有国无防的屈辱史873

三、反侵略斗争史876

四、国防历史的昭示及反思878

第二节国防建设879

一、当代中国的国防环境879

二、我国的国防战略882

三、我国的武装力量883

第三节战争常识887

一、兵器常识887

二、三防知识892

三、战争模式896

第八章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国防精神900

第一节爱国商人史话900

一、古代爱国商人900

二、近代爱国商人901

三、革命战争时期商业史话903

第二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905

一、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价值观905

二、事务往来中的保密意识906

三、事务往来中的国格人格意识910

第三节立足本职岗位,支持部队建设911

一、充分认识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必要性911

二、做好本职工作,增强国防实力912

三、热爱人民军队,支持部队建设912

四、关心照顾烈军属,切实做好优抚工作913

第九章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国防义务914

第一节依法履行兵役义务914

一、履行兵役义务的法律依据914

二、应征服现役是商业职工应尽的义务914

三、积极参加民兵组织915

第二节依法建立民兵组织916

一、建立民兵组织的法律依据917

二、按照民兵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民兵队伍917

第三节依法保护军事设施和军事装备919

一、依法保护军事设施919

二、依法保护军事装备921

第四节依法服从战时物资征调922

一、现代战争对战时物资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922

二、依法服从战时物资征调923

三、战时物资征调必须遵循的原则923

第十章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国防教育925

第一节国防教育的含义925

一、“国防教育”溯源925

二、我国国防教育的发展概况926

三、国防教育的意义928

第二节企事业单位职工国防教育的内容930

一、国防理论教育931

二、国防知识教育931

三、国防历史教育931

四、国防法制教育932

五、国防动员教育932

六、国防形势教育932

七、国防体育教育933

八、国防精神教育933

九、国防道德教育933

第三节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934

一、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934

二、国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936

三、国防教育需要法律的保证936

第十篇中国现代国防法制建设939

第一章国防法概念939

第一节国防法的颁布939

一、国防法的颁布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939

二、国防法的颁布是完善军事法制的需要941

第二节国防法的基本特色943

一、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国防的一致性943

二、体现了我国国防的正义性944

三、体现了我国国防的人民性945

四、体现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协调性946

五、体现了基本军事法律的综合性947

第三节国防立法的意义947

一、关于国防法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947

二、关于国防行为948

三、关于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948

四、关于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949

五、关于武装力量949

六、关于边防、海防和空防950

七、关于国防科研生产和军事订货950

八、关于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951

九、关于国防教育951

十、关于国防动员951

十一、关于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952

十二、关于军人的义务与权益952

十三、关于对外军事关系953

十四、关于国防法律责任953

第二章国防法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955

第一节国防法的适用范围955

一、国防的主体955

二、国防的目的958

三、国防的手段965

四、国防的对象970

第二节国防法的调整对象972

一、国防法律关系的概念973

二、国防法律关系的范围974

第三章国防法律责任982

第一节国防法律责任的含义982

一、处罚论982

二、后果论982

三、责任论982

四、义务论983

第二节国防法律责任确认与追究的原则984

一、责任法定的原则985

二、责任有据的原则985

三、责任自负的原则986

四、责任公正的原则987

五、重在教育的原则988

第三节国防法律责任确定的根据988

一、违反国防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989

二、违反国防法律行为的种类990

三、违反国防法律规范的行为表现991

第四节国防法律责任的追究998

一、刑事责任的认定及刑事制裁999

二、民事责任的认定及民事制裁1002

三、行政责任的认定及行政制裁1005

第五节国防法规的等级及其特点1009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发的法规1009

二、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法规1009

三、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法规1009

四、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定的法规1010

第六节我国国防建设的宪法依据1010

一、肯定了我国武装力量属于人民的性质1011

二、规定了我国武装力量的根本任务1011

三、指明了我国武装力量的建设目标1012

四、明确了公民保卫祖国的义务1012

五、确立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1013

第七节兵役法1013

一、现行兵役法既体现了国防建设的需要,又考虑了国家经济的可能1014

二、现行兵役法妥善处理了常备军建设同后备力量建设的关系1014

三、现行兵役法在强调服兵役是公民应尽义务的同时,又对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出现役的安置作出了规定1014

第八节征兵工作条例1015

一、兵役登记1016

二、服现役的年龄1016

三、公民服现役需要履行的手续1016

四、不得服兵役、免服兵役和缓征的规定1017

五、征兵工作的组织领导1017

六、征兵工作中的奖惩1017

第九节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1018

一、坚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1018

二、坚持“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1019

三、对家居城镇的退伍军人实行“按系分配任务,包干安置”办法1019

四、妥善安置有一定专长的退伍军人1019

五、明确了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在退伍安置工作中的职责1020

第十节 国防法规1020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1022

第十一篇中国21世纪国防发展战略1033

第一章国防发展战略1033

第一节国防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前瞻1033

一、发展战略学说的由来和发展1033

二、国防发展战略学的客观依据1035

三、国防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1036

第二节国防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1038

一、总体性和全局性1039

二、长期性和稳定性1039

三、层次性和多科性1039

四、实用性和竞争性1039

第三节 国防发展战略的结构1040

第四节国防发展战略的总体设计1042

一、总体设计的意义1042

二、总体设计的程序和内容1044

第二章国防发展战略之一——模式1047

第一节国防发展战略模式比较1047

一、“高效型”国防和“低效型”国防1047

二、“节约型”国防和“浪费型”国防1048

三、“两个结合型”国防和“孤立发展型”国防1048

第二节确定战略模式的理论基础1049

一、确定战略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1049

二、我国国防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1050

第三章国防发展战略之二——目标1054

第一节确定战略目标的原则要求1054

一、整体优化1055

二、明确可查1055

三、可行有效1055

四、灵活应变1056

第二节战略目标的结构1056

一、范围目标1057

二、任务目标1057

三、内容目标1057

四、时限目标1057

第三节我国国防发展战略目标探讨1058

一、长远目标1058

二、近期目标1058

第四章国防发展战略之三——途径1060

第一节 发展道路的选择1060

第二节 战略重点的确定1061

第三节 战略步骤的区分1061

第四节 战略措施的制定1062

第十二篇当前高科技条件下的人民战争1067

第一章传统人民战争与高技术时代背景1067

第一节牢固树立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念1067

一、人民战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义战争1068

二、人民群众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1068

三、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仍然靠综合实力取胜1069

四、人民战争是我国抗击敌人侵略和颠覆的根本优势1069

第二节正视高技术对人民战争的影响1070

一、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作战的空间发生变化1070

二、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的形式发生变化1071

三、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作战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1072

四、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准备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1073

第三节探索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对策1074

一、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不断强化全体军民战争观念1074

二、建立和完善战争动员体系,强化快速动员机制1075

三、大力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研究和应用适应高技术下局部战争的新战法1075

四、采取新的手段和形式,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076

五、改善保障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后勤保证能力1076

第二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本理论1077

第一节我党人民战争理论的形成1077

一、人民战争理论的科学含义1077

二、人民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1078

三、我党人民战争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1079

第二节新时期人民战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1082

一、战争与和平理论是新的重大突破1082

二、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增强战争的物质基础1083

三、“三结合”是人民战争理论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1085

四、制订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人民战争理论在新时期的完善和发展1085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理论发展的依据1086

一、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是新时期人民战争理论发展的基础1086

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新时期人民战争理论的指导1086

三、新时期军事战略的贯彻1087

四、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物质基础1089

第四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本特点1090

一、具有正义性1090

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1091

三、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呈现出间接性1091

四、具有高技术性1092

五、具有更加科学的组织性1094

第三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客观基础1096

第一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1096

一、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支持1096

二、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1097

三、无比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098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经济基础1099

一、我国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基础1099

二、我国资源丰富,经济实力和潜力雄厚1100

三、我国经济目标多、分布广,生产力保存弹性大1101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军事基础1103

一、以人民军队为主体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1103

二、优秀的军事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104

三、我军已具备应付各种规模和类型的高技术战争的作战能力1106

四、我军具有以劣胜优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1107

第四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科学技术基础1107

一、科技进步为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提供了条件1108

二、科技进步为人民战争的机制调整注入了活力1108

第五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自然环境1109

一、我国优越的地理环境1110

二、我国人口众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1111

三、我国有人民战争的光荣传统1111

第四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本功能1113

第一节指导功能1113

一、指导国防建设1113

二、指导军事斗争1115

三、指导军事理论研究1116

第二节威慑功能1117

一、维护和平与稳定1117

二、推迟和延缓战争爆发,避免世界大战1118

三、遏制战争爆发,制止战争1119

第三节制胜功能1120

一、打赢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战争1120

二、避免大战,制约战争形态扩大,赢得全面战争的胜利1122

三、适应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作战1123

第四节激励功能1125

一、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形成战斗力1125

二、激励民众、团结社会各阶层,形成民族凝聚力1126

三、激励世界上一切友好力量,形成维护和平的向心力1127

第五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力量结构1128

第一节人民战争武装力量的传统组织形式1128

一、人民战争力量的基本组织形式1128

二、人民战争后备力量的组织形式1129

三、人民战争力量的基层组织形式1129

四、人民战争的民众力量1130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力量要素1131

一、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力量的基本要素1131

二、高技术对人民战争力量要素的影响1134

三、人民战争力量各要素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1136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力量的组合1138

一、武装力量的组合1138

二、战争潜力的组合1140

三、人和武器的组合1140

四、军力和民力组合1141

第六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运用方式和手段1143

第一节高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民众作用的必要条件1143

一、正确利用自然条件1143

二、分散使用与集中使用相结合1143

三、民众武装与正规军相结合1144

四、广泛深入地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1144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运用的方式1145

一、武装斗争方式1145

二、非武装斗争方式1146

三、实战方式1147

四、威慑方式1147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运用的手段1149

一、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1149

二、硬杀伤手段和软杀伤手段1149

三、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1150

四、现代手段和传统手段1150

第七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模和类型1152

第一节中国周边环境和面临的可能威胁1152

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影响中国安全稳定的主要原因1153

二、南海问题可能引发冲突1154

三、苏联解体后对我国安全的影响1156

四、日本扩充军备对中国安全的影响1157

五、中印边境问题与中国安全1157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模1158

一、局部战争1158

二、武装冲突1158

三、全面战争1159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主要类型1159

一、边境战1159

二、岛屿战1160

三、海上封锁战1160

四、“外科手术”战1161

第八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指导1162

第一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战略指导的基本依据1162

一、依据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1162

二、依据主要作战对象的作战特点1163

三、依据我国的军事战略1164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原则1165

一、充分准备,力争主动1165

二、审时度势,科学决策1166

三、集中精锐,打敌要害1167

四、灵活指导,巧用战法1168

五、以谋制胜,速战速决1169

六、整体筹划,密切协调1170

第九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准备1171

第一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准备的特点和要求1171

一、战争准备必须以应付局部战争为主1171

二、战争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1172

三、战争耗费越来越大1172

四、战争爆发突然,临战时间短1173

五、战争的科技含量日益增高1173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准备的基本原则1174

一、立足打赢、以备遏战1174

二、适度规模,重点准备1175

三、军民结合、平战结合1176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76

五、博采众长、借鉴吸收1177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准备的主要内容1178

一、政治准备1178

二、经济准备1180

三、军事准备1183

四、科技准备1185

第十章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动员1187

第一节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动员的特点和要求1187

一、动员必须具备高速度、高效能1187

二、动员必须具有全面需求的保障力和持续力1188

三、动员必须具有高强度的技术保障和物资保障能力1189

四、动员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应变力1189

五、动员必须广泛准备、有限应用1190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动员的基本原则1191

一、独立自主的原则1191

二、质量第一的原则1192

三、快速高效的原则1194

四、平战结合的原则1195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动员准备的主要措施1196

一、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打牢人民战争政治基础1196

二、健全完善动员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1198

三、做好军队扩编准备工作,保证快速实现平战转换1200

四、落实后备兵动员措施,实现战争能量高效释放1201

五、开辟经济动员的有效途径,奠定赢得胜利的物质基础1204

第十一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作战形式1207

第一节机动战1207

一、机动战的主要特点1207

二、机动战的基本原则1208

三、机动战的主要样式1211

第二节运动战1220

一、运动战的主要特点1220

二、运动战的基本原则1221

三、运动战的主要样式1223

四、围城(点)打援,攻城(点)打援作战1226

第三节阵地战1227

一、阵地战的主要特点1227

二、阵地战的基本原则1228

三、阵地战的主要样式1229

第四节游击战1236

一、游击战的主要特点1237

二、游击战的基本原则1239

三、游击战的主要样式1241

第十二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作战方法1244

第一节袭击战1244

一、依托要地,阵前袭击1245

二、立体超越,纵深袭击1245

三、胶着袭扰,敌后破袭1246

四、远程奔袭,拔点袭击1246

第二节破击战1247

一、全线出动,分段破击1248

二、分兵包干,多点破击1248

三、向心集聚、重点破击1249

四、阵内游猎,渗透破击1249

第三节导弹战1250

一、火力运用切其要害;直接瘫痪敌整体结构1250

二、分散配置兵力兵器,灵活运用突击方式1251

三、机动固定紧密结合,昼伏夜游寻机歼敌1251

四、反导对抗、攻防并重,全面组织协同保障1252

第四节封锁战1252

一、整体行动,立体封锁1253

二、多法并举,封打结合1253

三、全面封锁,重点控制1254

四、量敌用兵,持久封锁1254

第五节电子战1255

一、侦察警戒法1255

二、压制封锁法1256

三、电子欺骗法1256

四、奇袭摧毁法1257

五、综合保护法1257

第六节心理战1258

一、首因效应法1258

二、宣传渗透法1258

三、暗示诱惑法1259

四、示形用佯法1259

五、感伤情调法1260

第七节近战1260

一、施诈近敌,突然攻击1261

二、隐形近敌,集中攻击1261

三、先期近敌,设伏攻击1262

四、强行近敌,强行攻击1262

第八节夜战1263

一、择敌弱点,乘隙攻击1264

二、明辨利害,灵活规避1264

三、迷骗扰打,致敌夜盲1265

四、分散布势,合力制敌1266

第十三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防空1267

第一节高技术条件下战略空袭的特点1267

一、高技术战略空袭兵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元一体的打击能力1267

二、大规模、高强度、长时间的战略空袭,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作战阶段1268

三、作战空间增大,打击目标广泛,空袭与反空袭将贯彻战争全过程1269

四、“电子轰炸”突出,电子对抗将异常激烈1269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战略防空的基本原则1270

一、高度戒备,快速反应1270

二、周密部署,分区防御1271

三、严密防护、密切协同1272

四、提前发现、层层截击1273

五、抗反结合,持久作战1273

六、集中指挥、分级负责1274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反空袭作战的基本战法1274

一、结构破坏法1274

二、釜底抽薪法1276

三、游动点穴法1277

四、诱打结合法1278

第十四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后勤保障1279

第一节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后勤保障的特点和要求1279

一、高技术战争消耗巨大,后勤保障必须具备超前性1279

二、高技术战争兵器复杂,后勤保障必须突出技术性1280

三、高技术战争突发性强,后勤保障必须突出应急性1281

四、高技术战争空间多维,后勤保障必须突出立体性1282

五、高技术战争流动频繁,后勤保障必须具备整体性1282

六、高技术战争环境险恶,后勤保障必须具备生存性1283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后勤保障的基本原则1284

一、及时、快速1284

二、量足、质优1284

三、准确、高效1285

四、连续、持久1285

第三节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战略后勤的主要任务1286

一、树立战略后勤意识,丰富和发展后勤理论1286

二、强化后勤指挥控制,保证军地转换衔接1286

三、组织生产、筹措、征用,保证战争潜力快速转化释放1287

四、组织抢运、抢修、抢救,保证军队战斗力不断生成1288

五、组织反空袭、反突袭、反封锁,保证输送渠道畅通无阻1289

第四节高技术条件下提高人民战争后勤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1290

一、周密制定后勤保障方案1290

二、完善后勤保障机制1290

三、搞好作战物资储备1291

四、大力发展后勤保障装备1291

五、灵活运用保障方式1292

第十五章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新特点1294

第一节人民战争的实施环境发生变化1295

一、现代战争的科技含量日益增高1295

二、现代战争更多地依赖经济力量1296

三、现代战争的政治斗争更为复杂1297

第二节人民群众、支援战争的形式发生变化1298

一、人民群众直接参战转向间接参战1298

二、参战力量主要来自经过训练的后备力量1299

三、由突出物质支援转为重视技术支援1300

第三节战争准备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1301

一、战争动员突出快速反应1301

二、国防力量建设突出后备军与常备军的衔接1302

三、和平时期国防建设更加注重威慑性1302

第四节人民战争的作战方式发生变化1303

一、人民战争面临立体、全方位攻防线1303

二、继承和发展传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304

三、研究、探索和创造新型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1304

第十三篇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军队发展最新动向1309

第一章迎接新世纪挑战,建设未来军队1309

第一节 分析安全形势,调整军事战略,确定未来军队建设方向1309

第二节抓住新军事革命的机遇,以先进的作战理论“牵动”军队建设1311

一、军事革命对未来军队建设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1311

二、把握良机,提出先进作战理论,牵动军队建设的发展1312

第三节向质量要战斗力,继续压缩军队规模1313

一、从时代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军队数量、质量与战斗力之间的关系1313

二、根据任务需要,确定适当的压缩幅度1313

第四节 面向信息战,不失时机地启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1314

第五节优化军队结构,建立高度合成化、一体化的军队1317

一、调整军种比重,加大向海、空军倾斜的力度1317

二、改革部队编制,实现小型化、多样化、合成化和一体化1317

三、调整军队人员构成,义务兵比例下降,志愿兵、军官的比例上升1318

四、注重兵员储备,加强预备役建设1318

第六节 建立精干的、高度集中与高度自主相结合的指挥体制1319

第七节调整军事技术政策,发展适应未来战场的高技术装备,提高武器系统的整体效能1320

一、瞄准未来战场,制定适合国情的军事技术政策1320

二、突出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未来战争骨干装备1320

三、继续发展和完善核武器1320

四、以提高装备建设效益为目的,大力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1321

第八节强化教育训练,造就高素质的人才1321

一、根据未来战争要求,调整教育训练内容1321

二、改善训练设施,发挥训练中心的作用1322

三、采用模拟技术,改革训练方式1322

第二章美国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324

第一节压缩军队规模,改革组织体制1324

一、“总体力量”规模将不断缩小1324

二、军事力量结构进一步优化1325

三、作战指挥体制将趋向“扁平网络化”1326

四、部队编制将趋向小型化、一体化、多能化1326

第二节提出信息战理论,“牵动”军队建设1327

一、关于信息战的定义1327

二、关于信息战的实质1328

三、关于信息战的首选目标1329

四、关于信息战的原则1330

五、关于信息战的基本形式1331

第三节组建数字化部队1332

一、什么是数字化部队1332

二、如何建设数字化部队1333

三、数字化部队的优长1335

第四节建设数字化战场1336

一、数字化战场的定义与实质1336

二、数字化战场的优长与特点1337

三、建设数字化战场的步骤与措施1338

四、建设数字化战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340

第五节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1341

一、信息化弹药1341

二、信息化作战平台1341

三、单兵数字化装备1342

四、C4I系统1342

第三章俄罗斯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344

第一节根据对威胁的判断,明确军队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制定未来军队建设构想和军事改革总体纲领1344

一、重新评估所面临的军事威胁,调整军事战略1344

二、确定未来军队建设的原则、目标和任务1345

三、制定与实施未来军队建设计划1345

四、提出军事改革的基本方向1346

第二节 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以“合理”为原则确定军队规模,大幅度裁减军队员额1346

第三节 调整军种设置与结构,优化军队体制编制,适应多种任务需求1347

第四节 组建新的军队集团,重点抓好机动力量建设1349

第五节从调整战略指挥体制入手,完善领导指挥体制,实行集中统一指挥1350

一、进一步确立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和最高军事决策与指挥机构——总统与安全会议(或国防会议)1350

二、总部一级实行军政、军令分开——国防部与总参谋部各司其职1351

三、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建立地区联合司令部1352

第六节改革兵役制度,实行混合补充体制,向职业化军队过渡1352

一、保留义务兵役制——服役期缩短又延长,缓征和免征范围扩大又缩小1352

二、实行合同兵役制——按合同征召职业军人,现役军人签订书面服役合同1353

三、加强预备役制度——改变预备役人员的分类,恢复预备役公民的军事集训1354

第七节制定新的军事技术政策,大力发展新型武器装备,重点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1354

一、积极研究军事技术对未来战争和作战样式的影响,确定军事技术政策重点和武器装备发展方向1354

二、改进现役武器装备,确定各类武器装备的发展目标和装备计划,着重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1356

第四章日本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358

第一节 作政治大国的坚强后盾1358

第二节 准备对付多种威胁1359

第三节 继续坚持质量建军方针1360

第四节 加强情报系统建设是当务之急1360

第五节 不断现代化的陆上自卫队1361

第六节 走向远洋的海上自卫队1363

第七节 悄然崛起的航空自卫队1366

第八节 完善动员体制1367

第五章德国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370

第一节 根据新的政治目标和防务政策,确立未来军队建设方向1370

第二节 进一步裁减员额,保持适度的军队规模1371

第三节适应新任务的需要,合理编组部队1372

一、重新划分部队结构1372

二、以精干、高效为原则,调整指挥体制1373

三、重新调整军种内部结构1373

四、同盟国组建联合军团1373

五、突出“轻装、机动、快速反应的原则”,优先发展快速反应部队1373

第四节瞄准未来战场,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1374

一、稳步推进装备更新计划1374

二、改进现有武器的作战性能1374

三、开展军工技术合作,有重点地引进部分新型装备1375

第五节 把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列入建军日程1375

一、进行数字化部队的试验1376

二、发展数字化装备1376

三、在信息化建设上,与美国和北约逐步“接轨”1376

第六章 法国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378

第一节压缩军队规模1378

一、陆军1379

二、海军1379

三、空军1379

四、宪兵1379

第二节 改革指挥体制1380

第三节 保持军费持续增长1380

第四节 继续研制先进武器装备1381

第五节 加强重点部队的建设1382

一、优先加强情报单位的建设1382

二、全面提高快速行动部队的作战能力1383

三、增加宪兵部队兵力1383

第六节提高军队职业化程度1384

第七节加强与欧洲盟国的军事合作1384

一、倡议与推动“欧洲军”的组建1384

二、继续联合研制武器装备1385

第七章英国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386

第一节 制定新的军事战略,为军队长远建设提供指导方针1386

第二节 根据“防务职能”,确定军队兵力规模1387

第三节 压缩军队员额,调整体制编制1388

第四节 淘汰旧装备,提高武器现代化水平1390

第五节 适应信息战要求,推进数字化建设1391

第八章澳大利亚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393

第一节 压缩正规部队员额,增加预备役兵力1393

第二节 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1394

第三节 调整军队部署,注重快速部署部队建设1394

第四节有选择、有重点地更新和改善三军武器装备1395

一、陆军1395

二、海军1395

三、空军1396

第九章以色列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398

第一节 以色列国防军,一支现代化的正规军1398

第二节 根据新的战略环境,确定未来军队建设方向1399

第三节 在三军的建设上突出重点,提高联合作战能力1400

第四节 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迎接新的挑战1400

第十章乌克兰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404

第一节 制定军事学说,调整军事战略,为未来军队建设提供依据1404

第二节 加强军事合作,发挥在独联体安全结构中的作用1405

第三节 服从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压缩军队规模1406

第四节 重新调整军事部署1406

第五节 逐步消除核武器,以高质量的常规力量取代核力量1407

第六节 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调整军队结构,组建新军种1407

第七节 扬长避短,发展武器装备1408

第八节 加强教育训练,培养面向21世纪的军人1409

第十一章中亚五国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411

第一节 以纯防御思想为依据,调整战略目标和兵力部署1412

第二节 以足够防御为建军原则,建立一支足以担负国防任务的精锐军队1412

第三节 以地区性军事联盟为基础,构成区域共同防御体系1413

第四节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质量建军1414

一、加强部队管理,提高士兵素质,建设职业化军队1414

二、加强军官培训,培养本民族优秀指挥人才1414

三、适度增加军费,更新武器装备1415

第十二章印度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416

第一节 进一步调整军队的编制体制1416

第二节大力改善武器装备,提高三军的作战能力1417

一、未来陆军将具有更强的火力、机动力和更可靠的指挥通信保障能力1417

二、未来海军将具备在远海实施水下、水面和空中立体作战的能力1418

三、未来空军装备建设将以掌握制空权、拥有快速空运能力和较强的防空能力为目标1419

第三节 重视加强战略核威慑准备,提高核条件下的作战能力1420

第四节 按照现代战争的要求从事部队训练1421

第十三章韩国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423

第一节 根据军事战略的调整,确定军队未来建设方向1423

第二节 增加国防预算,提前执行增强军备计划1424

第三节 建立独立的作战指挥系统1424

第四节 调整军队结构,加强海、空军建设,使三军协调发展1425

第五节 加强三军装备建设,同时加大国防科研投入,逐步实现基本武器系统的国产化1425

第六节 实施面向21世纪的教育训练计划1427

第七节 改进征兵方法1427

第八节 巩固韩美军事同盟体制,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1428

第十四章东盟国家未来军队建设构想1429

第一节 以现代化为目标,制定军队未来建设计划1429

第二节 改革军队编制体制,适应近海防御作战的需要1430

第三节 积极采购先进武器装备、加强军队质量建设1431

第四节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本国国防工业1433

第五节 加强对外军事合作,提高综合防御能力1434

下卷1437

第十四篇现代世界军事热点透视1437

第一章地区武装冲突现状与走向1437

第一节 一条较规则的曲线1437

第二节冷战前后的冲突特点1438

一、国内冲突或战争多1439

二、久拖不决1439

三、受国际干预的可能性增大1439

第三节避免不了的角逐与震荡1440

一、在亚洲1442

二、在欧洲1443

三、在中东1443

四、在南美洲1443

第四节 和平的因素在大幅度增长1444

第二章尖端军事技术发展1446

第一节 军事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震荡1446

第二节军事技术的发展前景1453

一、微电子技术进一步向微观发展1456

二、电子计算机技术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1456

三、激光技术正在走向成熟1456

四、自动化技术方兴未艾1457

五、新材料技术发展势头迅猛1457

六、新能源技术发展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1457

七、生物技术发展你追我赶1458

八、军事航天技术发展前景广阔1458

九、海洋开发技术将进入实用化阶段1458

十、海洋空间开发技术将迅速发展1459

十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一日千里1460

十二、精确制导技术发展正如日中天1460

十三、隐形技术发展前途无量1460

十四、束能技术目前虽然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尚不完善的技术,但有着灿烂的发展1460

第三章建设未来型军队1461

第一节 在新世纪入口处1461

第二节 历史性机遇1462

第三节小型·信息化·高能量1463

一、信息化作战平台1464

二、信息化弹药1465

三、探测、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与控制装备1465

四、信息干扰装备1465

五、计算机病毒武器1466

六、军用机器人1466

七、反卫星及太空攻击武器1466

八、人工智能武器1467

第四节构思、规则与举措1468

一、根据未来战略环境,设计未来军队1468

二、依据未来作战任务,规划未来军队1472

三、各种战略性举措1475

第四章军备控制与裁军1480

第一节 举世关注的焦点1480

第二节喜忧参半的裁军现状1482

一、在战术核武器方面1482

二、在战略核武器方面1482

三、在禁止核试验方面1483

四、在化学武器方面1483

第三节 主动姿态的背后1485

第四节 新的矛盾1486

第五节 仍是一个变数和难题1487

第六节 一支积极而可靠的力量1489

第五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1495

第一节半个世纪话沧桑1495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初创时期1496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阶段1496

三、维和行动的萧条阶段1497

四、维和行动的活跃阶段1497

第二节担负起更广泛的任务1498

一、联合国驻伊、科观察团1499

二、联合国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团1499

三、联合国驻萨尔瓦多军事观察团1500

四、驻前南斯拉夫联保部队1501

五、过渡时期柬埔寨权力机构1504

六、联合国驻索马里维持和平部队1505

七、联合国驻莫桑比克维持和平部队1507

第三节维和行动的新变化1508

一、维和行动范围扩大,参与国家增加1508

二、维和行动次数明显增多,耗资急剧增长1508

三、维和行动的职能范围大大扩展1509

四、维和行动出现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情况1509

五、维和行动介入时机提前,维和手段被日益强化1509

第四节维和行动面临的困难和阻碍1510

一、维和经费严重困难1510

二、维和职能扩大与当事国主权之间的矛盾突出1512

三、维和行动的“独立性问题”面临严峻挑战1512

四、维和行动力不从心日益显现出来1513

第五节 中国做法与根本主张1513

第六章非战争军事行动1516

第一节恐怖与反恐怖1516

一、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浪潮1516

二、恐怖主义的新特征1521

三、恐怖主义猖獗的根本原因1523

四、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1524

第二节 暴乱与反暴乱1525

第十五篇跨世纪世界国防新观念1531

第一章跨世纪世界形势的新特征——“冷和平”1531

第一节 “冷和”与“冷战”的本质区别1531

第二节 “冷和平”以世界新格局形成斗争为主题1533

第三节 “冷和平”时期国际军事斗争准备的新特点1534

第二章战争认识论的新理念——战争悖论1536

第一节 战争悖论的“悖论”之所在1536

第二节战争悖论的“悖理”之所在1537

一、战争形象包括常规的,但非常规的将涌现1537

二、战争实施是战争,战争准备的竞争也是战争1537

三、战争的物力投资不可少,但智力投资同等重要1537

四、战争离不开空间,但时间因素的重要性更为突出1538

五、战争是破坏,但归根到底是一种创造行为1538

六、制敌能力很重要,但调控敌人的观念更为关键1538

七、衡量战争胜利的有形标准、无形标准1538

八、硬件是兵力对比的依据,但军事能力更取决于软件1538

九、战场胜利是政治胜利,避免失败也是政治胜利1539

第三章世界军事革命的新浪潮——新军事革命1540

第一节 新军事革命是大革命,而不是“次革命”1540

第二节 军事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1541

第三节新军事革命的根本动因1543

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引发一场军事革命1544

二、新军事技术断代性发展,推动着整个军事领域产生连锁反应1544

三、国家为谋求世界新格局促使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1544

四、军事学术的创新,呼唤着军事革命突破性发展1545

五、各国反战力量的增长,推动了新军事革命的发展1545

第四节新军事革命的主要标志1546

一、对传统观念的更新,是新军事革命的首要标志1546

二、新一代作战系统的构成,是新军事革命的主体标志1547

三、全新的战争和作战样式,是新军事革命在战场上的基本标志1547

四、军队建设必须走“少而精”和科技强军之路1548

第四章当代战争的新形态——核威慑下高技术常规战争1550

第一节 前五代战争的划分1550

第二节 第六代战争是高技术常规战争1551

第三节第六代战争的基本特征1552

一、军事技术思想的最高体现是发展精确制导武器1552

二、军事行动将以天基为中心1552

三、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方法将发生重大变革1553

第五章当代战争的新样式——信息战1554

第一节 信息战的基本内涵1555

第二节信息战构成的基本要素1557

一、信息武器1557

二、信息战场1558

三、信息对抗1559

第三节信息战的基本形态1559

第四节 信息战实施的基本原则1560

一、斩首原则1561

二、致盲原则1561

三、透明原则1561

四、敏捷原则1561

五、生存原则1561

六、通用原则1561

七、级差原则1561

八、全力原则1561

第五节信息战的战法1562

一、信息威慑1562

二、信息肢解1562

三、信息遮断1562

四、信息渗透1562

五、信息封锁1563

第六节信息战研究与透析1563

一、信息网络易遭攻击破坏1563

二、战场安全面临更大威胁1563

三、信息武器装备保障难度更大1563

四、信息战不能完全适应各种战争1564

第六章高技术战争诱因的新定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565

第一节 世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范围是整个地球1565

第二节 超级大国“扩展战略”对象是世界各国1566

第三节 新干涉主义堂皇行为是利益驱动1568

第七章军事高技术的新价位——高附加值1569

第一节 发现目标的能见度高1570

第二节 打击目标的精度高1571

第三节 毁伤破坏的烈度高1572

第四节 战力投送的速度高1573

第五节 作战平台的维度高1575

第六节 能量释放的效度高1575

第七节 保存自己的隐蔽度高1577

第八节 作战力量的合成度高1577

第九节 武器装备的智能度高1578

第十节 作战投入的消耗度高1579

第十六篇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及发展1583

第一章高科技技术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1583

第一节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1583

一、空间侦察与监视技术1583

二、空中侦察与监视1585

三、地面侦察与监视技术1587

四、现代侦察与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1590

第二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1591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概念1591

二、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技术1593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1597

四、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1603

五、对抗精确制导武器的方法与技术1605

第三节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应用1608

一、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发展概述1608

二、军队战略自动化指挥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610

三、军队战役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613

第四节电子对抗和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1617

一、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1617

二、电子对抗技术发展趋势1619

三、关于提高电子对抗技术系统效能的途径1625

第五节隐形与反隐形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626

一、隐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1627

二、隐形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1632

三、反隐形技术的研究情况1640

四、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1642

第六节夜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643

一、概述1643

二、主动红外夜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644

三、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646

四、热成像夜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650

五、夜视技术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653

第二章高科技武器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1658

第一节新概念武器及应用前景展望1658

一、定向能武器1658

二、动能武器1662

三、军用机器人1664

第二节战略武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666

一、战略进攻武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666

二、战略防御武器及其发展趋势1674

第三节战役战术武器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682

一、战役战术武器的发展回顾1683

二、九十年代的发展环境、重点和总体趋向1684

三、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1689

四、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1692

五、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1694

六、战役战术核、生、化武器的新发展1698

第三章高科技作战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700

第一节作战模拟技术的现状与未来1700

一、作战模拟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法1700

二、当前作战模拟技术的发展水平1703

三、作战模拟技术的军事应用1705

四、作战模拟技术的前景展望1707

第二节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场特点1710

一、战场的空间空前扩大1710

二、战场的时效空前提高1713

三、常规武器对战场的综合破坏效应增大1714

四、战场处于广阔的电磁环境中1718

五、战场向多维化发展1720

六、战场消耗巨大,对后勤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1722

七、战争将在核生化武器的威慑环境中进行1724

第三节高技术对军队机动的影响1725

一、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机动能力的提高1725

二、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机动功能的增强1730

三、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机动与反机动的斗争更为激烈1733

四、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机动中将更加重视欺骗手段的运用1736

五、高技术条件下提高我军机动与反机动作战能力的措施1740

第四节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样式的变化1742

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导致作战样式更加多样化1742

二、最可能发生的将是核威慑条件下的中、小规模常规战争1743

三、作战样式转换频繁1746

四、电子战将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1747

五、战略空袭与反空袭已可构成独立的战争阶段1750

六、将可能开始发生初级太空战1751

七、高技术条件下提高我军作战能力的主要措施1754

第五节高技术条件下的夜战1756

一、高技术装备对夜战的影响1756

二、高技术装备对我军传统夜战的冲击1760

三、与敌夜视器材作斗争的基本方法1761

四、高技术条件下提高我军夜战能力的措施1766

第六节高技术条件下的军队后勤保障1768

一、高技术使国防投入大大增加1768

二、高技术既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但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770

三、高技术使后勤保障更易受到敌人的破坏,但也为后勤保障提供更先进的防御手段1773

四、高技术将引发后勤保障的变革1774

五、高技术条件下提高我军后勤保障能力的措施1776

第七节高技术条件下的军队指挥1778

一、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指挥活动的焦点将是夺取战场信息控制权1778

二、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指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与稳定1780

三、高技术条件下提高我军指挥稳定性的措施1784

第十七篇世界各国国防尖锐武器博览1789

第一章武器发展中的新系统——军用航天系统1789

第一节卫星系统,对高技术战争起着特殊的支持作用1790

一、预警侦察卫星,亦称间谍卫星,是高技术战争中的“千里眼”1790

二、通讯卫星,是高技术战争中的“顺风耳”1790

三、导航卫星,堪称高技术战场的“太空指南针”1791

四、军用气象卫星,为作战提供有效的气象保障1791

五、反卫星,可对敌方卫星进行拦截、摧毁或使其失去效能1791

第二节 载人航天器,将成为天兵天将的作战平台1792

第三节 太空武器,未来进行空间战争的“法宝”1794

第二章装备发展中的新系统——单兵作战系统1796

第一节 士兵,未来“数字化战场”系统的终端1796

第二节 单兵作战系统,多项高技术的综合体1797

第三章武器家族中的新成员——军用机器人1799

第一节 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1799

第二节 军用机器人的分类1800

第三节 无人机,空中军用机器人1802

第四节 “无生部队”将与“有生部队”并肩作战1804

第四章武器发展中的新种类——非致命性武器1806

第一节非致命性武器的种类及其用途1806

一、非致命性化学战剂1806

二、非致命性弹药1807

三、非致命兵器1807

四、电子病毒武器1808

第二节非致命性武器使用时机和可能结果1808

一、与经济制裁结合使用1808

二、控制危机的升级1809

三、配合宣传瓦解敌军1809

四、非致命作战1809

第五章常规武器中的“新煞星”——计算机病毒武器1810

第一节 计算机病毒已在社会上泛滥成灾1810

第二节 计算机病毒武器的种类和特性1811

第三节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的方式和目标1812

一、利用无线电“侵入”,亦称“空间注入”1812

二、利用计算机配套设备“侵入”,亦称“设备研制期注入”1813

三、通过有线电“侵入”,亦称“网/节点注入”1813

第四节 计算机病毒武器的防范与对抗1813

第六章超常规武器中的新杀手——新概念武器1815

第一节超高速的动能武器1815

一、新概念炮1815

二、动能拦截弹1816

三、群射火箭1816

第二节聚合成束的定向能武器1817

一、激光武器1817

二、微波武器1818

三、粒子束武器1818

四、等离子武器1819

第三节 耳听不见的次声武器1819

第四节 人造灾害的地球物理武器1820

第五节 改变天候的气象武器1821

第六节 聚焦阳光的太阳能武器1821

第七节 “不可救药”的基因武器1822

第七章军用地图的新类型——电磁地图1823

第一节 磁盘基地图1823

第二节 全息型地图1824

第三节 数字化地图1824

第四节 信息化地图1825

第八章武器装备发展的新潜力——超导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1826

第一节超导技术,将使武器装备发生革命性变化1826

一、武器平台的超导推进系统1827

二、定向能武器的超导装置1827

三、超导电磁炮1827

四、超导有线通信1827

五、超导探测器1827

六、超导无线电通信1828

七、电子对抗设施1828

八、指挥控制设施1828

第二节纳米技术,将是下个世纪的军用关键技术1828

一、“小草”传感器1829

二、蚂蚁机器人1829

三、袖珍遥控飞机1830

四、“纳米卫星”1830

第三节 生物技术,将在21世纪战场上显身手1830

第九章军事准备的新战略——战威并重1833

第一节 “威慑”与“实战”的互寓机制1833

第二节 “威慑”与“实战”的结合重心1834

第三节 “威慑”与“实战”的运用界面1835

第十章现代作战的新原则——集中打击效果1837

第一节 由“集中打击目标”转变到“集中达成目的”1837

第二节 由“空间集中”转变到“时间集中”1838

第三节 由“集中行动”转变到“集中指挥”1839

第四节 由“集中力量”转变到“集中手段”1840

第五节 由“集中兵力”转变到“集中火力”1841

第六节 由“‘硬’集中”转变到“‘软’集中”1842

第七节 由“布势集中”转变到“临机集中”1843

第十一章现代作战的新方式——非接触性作战1844

第一节 超视距对抗和空中打击是初战的新模型1845

第二节远战时间短和伤亡小是现代作战的新要求1847

一、非接触性作战,能大大缩短战争进程1847

二、非接触性作战,能大大减少部队的伤亡1847

三、非接触性作战,使作战效费比大大提高1848

第三节 远战的非程序化和“一锤定音”是作战过程的新形态1848

第十二章现代作战的新样式——非线式作战1850

第一节 “精确战”,也称“导弹战”1851

第二节 “点穴战”,也称“外科手术式”作战1851

第三节 “瞬时战”,被称之为新型“闪电战”1852

第四节 “瘫痪战”,也被称为“结构战”1853

第五节 “电子战”,亦称“电磁频谱战”1854

第六节 “全维战”,也叫“陆海空天电”一体战1855

第七节 “特种战”,又称“贝雷帽”行动1856

第十三章战役作战的新模式——联合与联军作战1857

第一节 联合作战的主要特征1857

第二节 联合作战的指挥要则1858

第三节 联军作战的协调机制1859

第十四章作战指挥的新关键——指挥速率和生存能力1861

第一节 指挥手段的自动化1861

第二节 指挥配系的多元化1862

第三竹 指挥方式的统一化1863

第四节 指挥体系的一体化1864

第五节 指挥系统的智能化1866

第十五章作战评估的新度量——战争强度1868

第一节 军事冲突的强度划分1868

第二节作战能力强度的评估1869

一、火力强度1869

二、毁伤强度1869

三、机动强度1869

四、信息强度1870

五、补给强度1870

第十六章未来军队建设的新构想——按功能需求谋结构1871

第一节 以“技术”和“理论”双牵动筹划军队建设1871

第二节 以“经验总结”和“虚拟实践”双方法指导军队建设1872

第三节 以“火力”和“信息”双基础加强军队建设1873

第四节 由“数量规模型”转入“质量效能型”优化军队结构1875

第五节 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提高装备建设效益1877

第十七章军队结构中的新军种——天军1879

第一节天军的基本构成1879

一、航天发射部队1880

二、航天器跟踪测量管理部队1880

三、防天监视作战部队1880

四、军事航天员部队1880

第二节 天军的基本作战任务1881

第三节天军作战的基本特点1882

一、战场位移速度快1883

二、作战目标见物不见人1883

三、天军作战过程无声无痕1883

第十八章军队编制中孕育的新兵种——计算机防护兵1884

第一节 计算机防护兵的主要作战对象1884

第二节 计算机防护兵的主要组成和主要任务1887

第十九章陆军建设中的新趋向——建设数字化部队1889

第一节数字化部队的崭新特点1890

一、采用提高战斗力的新方式1890

二、形成新的非传统指挥方式1890

三、演绎新的作战方式1891

第二节数字化部队的优越性1892

一、改善了情报侦察与传递手段1892

二、加快了战斗行动的速率1892

三、提高了武器的反应速度与抗毁能力1892

四、简化了指挥控制程序1893

五、便捷了战斗勤务保障与战场救治1893

第三节数字化部队建设面临的挑战1893

一、数字化技术改造复杂,难度大1894

二、数字化技术装备昂贵,费用大1895

三、数字化部队优长难以发挥,问题不少1895

第二十章军事训练的新方式——“虚拟现实”模拟1896

第一节“虚拟现实”,21世纪的部队训练方式1896

一、何谓虚拟现实1897

二、虚拟现实训练的主要特点1898

三、虚拟现实训练的独特效益1899

第二节 “模拟浸没”,21世纪指挥官的训练方式1900

第三节 “分布式模拟”,21世纪的合同训练方式1901

第四节 “极限训练”,21世纪的实兵训练方式1902

第二十一章军队建设的新抉择——质量建军1905

第一节 军队质量建设的基本内涵1905

第二节各国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主要依据1906

一、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为全面提高军队质量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906

二、为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要求军队走精兵之路1906

三、为适应未来战争,必须着力提高军队的质量1907

四、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军队质量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1907

第三节各国加强军队质量建设遵循的主要原则1907

一、“全面适用”的原则1907

二、“合理够用”原则1907

三、“整体优化”原则1908

四、“重点建设”原则1908

五、“效率效益”原则1909

第四节各国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主要措施1909

一、在指导思想上,确立质量建军的方针1909

二、在军队规模上,实行“精兵”政策1909

三、在编制体制上,压缩部队编成和精减指挥机构1910

四、在军费结构上,向国防科研和装备建设倾斜1910

五、在工作重心上,着力强化部队官兵的现代化素质1911

六、在外部环境上,注重保持部队的稳定和发展1912

第五节我军对质量建军方针的多种认识1912

一、关于质量建军方针的本质含义1912

二、关于质量建军的标准体系1913

三、关于质量建军的目标点1914

四、关于质量建军的重点1915

五、关于质量建军的发展道路1916

六、关于质量建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1916

第二十二章军事理论研究的新分支——混沌理论1918

一、混沌理论的基本原理1918

二、混沌理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1918

第二十三章战争形态研究的新学说——人工智能对抗1921

第一节 战争由“技能型”转向“智能型”1921

第二节人工智能使作战平台智能化1923

一、感觉功能1923

二、自制功能1923

三、自动功能1923

四、思维功能1923

五、表达功能1924

第三节 人工智能使普通武器智能化1924

第四节 人工智能使指挥控制智能化1925

第五节人工智能的直接较量即为计算机战争1927

一、计算机对抗侦察1927

二、计算机对抗反侦察1927

三、计算机对抗干扰1928

四、计算机对抗反干扰1928

第十八篇高技术精典战争战例剖析1931

伊拉克、伊朗战争1931

英国、阿根廷马岛战争1939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51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1960

美国空袭利比亚1970

美国入侵巴拿马1979

海湾战争1986

第十九篇新中国重大国防事件纪实2005

人民空军的建立2005

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种和七大兵种2007

在陆海空三军基础上增建防空军2007

公安部队改编为公安军使人民解放军形成了五大军种体制2010

陆军七大兵种的发展2013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军衔制的实行与取消2019

人民解放军50年代4次大裁军2026

人民解放军常规武器发展历程2033

共和国军队第一次大练兵热潮2039

中国战略武器发展的不平凡历程2047

毛泽东号召千里野营拉练2055

华北大演习2060

百万大裁军2069

中国海军编队出访2079

中国军队最高学府:国防大学2085

新崛起的第二炮兵2094

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柬工程兵大队2104

东南沿海军事演习2112

驻港部队的组建和进驻香港2120

1999《现代国防大典 2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勤德,戴旭等著 1999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国际商务大辞典(1990.12 PDF版)
现代国际商务大辞典
1990.12 北京市:知识出版社
国防大典(1997 PDF版)
国防大典
1997
现代国防学(1991 PDF版)
现代国防学
1991
中国笑林大全  现代卷  2( PDF版)
中国笑林大全 现代卷 2
国防现代化(1983 PDF版)
国防现代化
1983 北京市:战士出版社;北京市: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大典  下(1992 PDF版)
中国近现代史大典 下
1992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现代中国经济大事典  2(1993 PDF版)
现代中国经济大事典 2
1993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现代国防大典  3卷(1999 PDF版)
现代国防大典 3卷
1999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现代财会大典(1997 PDF版)
现代财会大典
199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词典  第2卷  散文卷(1989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词典 第2卷 散文卷
198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经济百科全书  上(1991 PDF版)
中国经济百科全书 上
1991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国史大辞典  第2卷(1980 PDF版)
国史大辞典 第2卷
1980 吉川弘文馆
现代预防医学辞典(1998 PDF版)
现代预防医学辞典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历史为平凡作证  海南、广东兵团知青生活回顾展选辑(1993 PDF版)
历史为平凡作证 海南、广东兵团知青生活回顾展选辑
1993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经济学中的制度  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1999 PDF版)
经济学中的制度 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
199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