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学习手册》

第一篇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1

一、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1

二、要照顾好离休老干部3

三、要注意发挥老干部的作用7

第二篇老干部政策问答18

一、有关离退休干部政策问答100例18

1.老干部的含义是什么?18

2.领导干部退居二线、三线的含义是什么?18

3.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任务是什么?18

4.目前离休干部工作主要有哪些方针政策?19

5.老干部离休退休的年龄界限是什么?19

6.对高级专家离休退休年龄如何规定?20

7.讲师、工程师等一些中级技术人员离休退休年龄如何规定?21

8.干部离休的条件是什么?22

9.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起义、投诚人员享受离退休待遇有何规定?民主党派成员离体有何规定?22

10.哪些待遇可视为“供给制”待遇?既享受过供给制也享受过薪金制的,按何种待遇对待?22

11.如何具体理解“供给制”?22

12.如何理解“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23

13.什么叫包干制?建国前实行包干制的干部,可否办理离休?23

14.“个别老解放区”和“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应怎样理解?23

15.“在敌占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指的是什么?23

16.哪些单位属于“日伪单位”?24

17.建国前是解放区机关工勤人员和公营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享受供给制待遇,以后提为干部的,可否办理离休?24

18.现在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干部,符合离休条件的,可否办理离休?24

19.“因工作需要由组织委派到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干部”中的“委派”如何理解?24

20.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享受供给制待遇(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和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现在是工人的,是否都能办理离休并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在审批离休前要否苏理工人转干部的手续?由何部门办理离休和管理?编制和经费如何解决?他们的离休荣誉证中的“原职务”怎样填写?24

21.已出境定居的退休干部,符合离休条件的,是否能改办离休?由何处办理?25

22.离休干部“基本政治待遇不变”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25

23.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略为从优”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26

24.哪些干部离休后可以提高待遇?26

25.工资制度改革后离休的部分老干部,能否继续按有关规定享受司局级或处级待遇?27

26.离休干部阅读文件有何规定?28

27.如何安排和组织好党员离休干部的组织生活?28

28.离休干部按规定享受的生活补贴何时发给?30

29.《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中的“原工资”和“标准工资”怎样理解?29

30.发给离休干部生活补贴费的标准是什么?30

31.已出国定居和在港澳地区定居的离休干部生活补贴费按何标准发放?30

32.离体干部住房有困难的,应当怎样解决?30

33.如何解决离休干部的医疗问题?31

34.离休干部看病、学习、因公用车或私事用车是否应该收费?31

35.离休干部健康休养有何规定?31

36.离休干部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有何规定?32

37.离休干部何种情况可以发给护理补助费?33

38.干部离休后,“福利待遇不变”怎样理解?“其他各项生活待遇”包括哪些项目?33

39.什么叫易地安置?34

40.离休干部易地安置可到哪些地区?34

41.离休干部到京津沪三市安置有何规定?34

42.在高原、沙漠、边远地区(西藏除外)工作的老干部离休后可到何处安置?34

43.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其安置补助费的发放和车旅费的报销有何规定?34

44.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住房问题如何解决?35

45.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所需经费如何解决?35

46 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其离休工资按何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发给?35

47.退休改离体的干部由何处管理?35

48.退休改离休的干部,从什么时候改发其原工资?36

49.退休改离休的干部,其退休费与原工资的差额由哪里发给?36

50.已出境定居的退休干部,改办离体后,其原工资和生活补贴如何发放?37

51.吃农业粮的退休干部,改办离体后,口粮供应有何规定?37

52.在国发〔1978〕104号文件下达前退休,后改为离休的干部,是否还补发安置补助费和建房费?38

53.对离休干部探亲有何规定?其探亲费用按什么标准报销?38

54.关于离休干部因私事出境的假期、工资等问题有何规定?38

55.地质队老干部离休后,是否继续发给野外津贴?39

56.各地区、各部门实行的施工单位现行的施工津贴,干部离体后仍住工地的,可否继续享受?39

57.怎样理解“交通补贴和在职干部一样发给”?39

58.从生产岗位离体的干部,其口粮标准是否降低?39

59.干部离体后仍坚持上班的,奖金发不发给?40

60.离体干部病故后抚恤金按什么标准发给?40

61.颁发老干部离体荣誉证有何规定?40

62.离体干部的特需经费如何使用?40

63.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在职干部病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41

64.干部办理离休手续当年的奖金还发吗?41

65.离休退休干部能进行社会工作吗?41

66.有专业特长和科技知识的离退休干部,能进行哪些活动?41

67.应聘迁居外地的离休退休干部允许回原地吗?42

68.离休退休干部可以从事家庭养殖业吗?42

69.离休退休干部在进行技术性、知识性咨询等活动时,他们还能领取原有的工资吗?42

70.党政机关的离休退休干部经商办企业有何规定?43

71.符合离休条件,但犯有隐瞒重大历史问题错误的干部能否办理离体?43

72.1949年1月至9月参加工作,享受薪粮制的教师能否享受离休待遇?43

73.对未参加工资制度改革的按规定,每年可增发1至2个月工资的离休干部生活补贴应如何计算?43

74.工资制度改革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老干部的离休荣誉证应如何填写?44

75.提高工资区类别后如何计发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工资待遇?44

76.对三线艰苦地区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安置有何规定?45

77.国营企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供养的直系亲属享受劳动保险待遇有何规定?46

78.国营企业离退休职工死亡后,其生前所领取的生活补贴费如何发给?46

79.干部退休后,每月的退休费按什么标准发给?46

80.军队干部具备哪些条件可以退休?47

81.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专家,其退休费按什么标准发给?47

82.1986年已满60周岁,并于1983年9月1日前已获得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科学家、老教授、老专家,现已办理了退休手续的,可否同样享受原工资100%的退休待遇?47

83.1983年9月1日前已获得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科学家、老教授、老专家是指哪些人?48

84.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退休费如何发给?48

85.出国定居的退休干部的退休费如何发给?由哪里支付?48

86.对支付各项待遇所需外汇如何解决?48

87.出国定居的退休干部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在国内外途程所需的车、船、宿费,如何发给?49

88.出国定居的退休干部死亡后是否发给丧葬费、抚恤费?49

89.出国定居的退休干部又回国居住的,其退休费如何发给?49

90.已获准出国或到港澳地区定居后的退休干部,加入外国籍后,是否可以继续享受退休待遇?49

91.离开我国到外国或港澳地区定居的外国籍退休人员,怎样享受待遇?50

92.获得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战斗英雄称号,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称号的干部,退休费如何发给?50

93.干部被批准退休后,从什么时候改发退休费?50

94.退体干部享受哪些政治待遇?50

95.退休的党员干部怎样参加党的组织生活?51

96.退休干部易地安家的在待遇方面有哪些规定?51

97.退休干部能不能享受一次性探亲假待遇?51

98.退休干部发不发给宿舍取暖补贴?51

99.干部退休后是否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待遇?52

100.因公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的退休干部的护理费有哪些调整?52

二、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有关政策问答52

1.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基本涵义是什么?52

2.确定建国前干部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以哪些文件为准?51

3.中组发〔1980〕17号文件《中央组织部关于确定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的暂行规定(草案)》是否还执行?53

4.已按中组发〔1980〕17号文件《中央组织部关于确定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的暂行规定(草案)》更改了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但与中组发〔1982〕11号文件《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规定》不符的,怎么办?53

5.对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审批权限有何规定?53

6.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4

7.个人索取的证明材料,能否作为确定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依据?54

8.他人撰写的革命回忆录和传记,能否作为确定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依据?54

9.1937年7月6日以前入党,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党之日算起?54

10.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日伪统治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党之日算起?54

1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根据地、解放区和游击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脱产,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党之日算起?55

12.抗日战争时期游击区的党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1953年底以前脱产,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党之日算起?55

13.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解放区加入党的党员,1953年底以前提拔为脱产干部,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党之日算起?55

14.1937年7月6日以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含社会主义青年团),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团之日算起?55

15.1949年9月30日以前在白区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地下团),当地解放后即分配干部工作(或从其入团的学校毕业即分配干部工作),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团之日算起?55

16.解放战争时期,在根据地、解放区入党,建国前未脱产当干部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党之日算起?55

17.解放战争时期,在游击区入党,建国前未脱产当干部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党之日算起?55

18.建国前在根据地、解放区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国前已脱产当干部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能否从入团之日算起?56

19.建国前在根据地、解放区加入民先队,建国前已脱产当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能否从入民先队之日算起?56

20.建国前曾入党,以后脱党或被开除党籍,但未间断革命工作的非党干部,如何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56

21.当地解放后,党组织尚未公开,这时入党可否按地下党员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56

22.怎样理解从事地下革命工作?56

23.根据地、解放区的乡或相当乡一级的行政村中,实际上半脱产的乡(村)长,党支部书记、文书、治安委员、财粮委员、武卫会主任(民兵队长),以及当地尚未建立政权之前,由农会代行乡(村)政权职责的农会主任(主席)一直担任上述半脱产职务,建国以前直接提拔为脱产干部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担任上述半脱产职务之日算起?56

24.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解放区的乡或相当乡一级的行政村中,实际上半脱产的副乡(村)长,民兵指导员、农会主任(主席)、妇救会主任、青救会主任,一直担任上述半脱产职务,建国前直接提拔为脱产干部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担任这些半脱产干部之日算起?57

25.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解放区的乡或相当于乡一级的行政村中,实际上半脱产的乡(村长)、党支部书记、文书、治安委员、财粮委员、武委会主任(民兵队长),以及当地尚未建立政权之前,由农会代行乡(村)政权职责的农会主任(主席)一直担任上述半脱产职务,在当地解放后三年内直接提拔为脱产干部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担任这些半脱产职务之日算起?57

26.哪些教员可以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57

27.在根据地、解放区的私立学校或民办公助学校当教员,能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57

28.起义人员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57

29.留用人员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何时算起?58

30.部队干部和转业干部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58

31.复员、退伍后又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58

32.对确定1952年至1955年复员的部分女同志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有何规定?58

33.精简后又重新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58

34.确定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成员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以哪些文件为准?59

35.已确定可以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秘密外围组织有哪些共同特点?59

36.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中国互济会”的正式成员,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加入该组织之日算起?59

37.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左联”、“社联”、“记联”、“音联”、“剧联”、“美联”、“教联”、“语联”八个左翼文化团体的正式成员,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加入这些团体之日算起?59

38.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反帝大同盟”的正式成员,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加入该组织之日算起?59

39.抗日战争前夕和抗日战争期间,在敌占区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的正式成员,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参加该组织算起?60

40.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参加我党直接领导的进步团体“救亡演剧队”、“抗敌演剧队”、“抗敌宣传队”,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0

41.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参加我党直接领导的进步团体——“新中国剧社”,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0

42.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参加我党直接领导的进步团体——“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0

43.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协会” (民协)、“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民青)、“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新青社)、“民主青年联盟”(民联),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0

44.建国前参加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及其联合后的三联书店的成员,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应如何计算?61

45.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重庆建立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成员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应如何计算?61

46.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参加我地下党在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建立的妇女界、职业界、文化界“救国会”,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1

47.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参加“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简称“武委会”)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1

48.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参加我地下党在上海、北平等地建立的“东北救亡总会”,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2

49.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在重庆参加“救国会”,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2

50.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参加我地下党在武汉、长沙等地建立的“青年救国团”,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2

51.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参加我地下党在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建立的“学生救国联合会” (即秘密学联),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2

52.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参加我地下党在上海建立的“国难教育社”,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2

53.抗战爆发后建立的“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汉口基督教女青年战地服务团”、 “保卫中国同盟” (解放战争时期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成员,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3

54.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我地下党在桂林领导的“文化供应社”,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3

55.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我地下党领导的湖南《观察日报》工作,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3

56.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国际新闻社”的正式成员,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加入该社之日算起?63

57.建国前参加上海“时代出版社”的正式成员,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该社之日算起?63

58.建国前参加香港《华商报》工作的正式成员,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入该报工作之日算起?63

59.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上海《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工作的,其成员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4

60.解放战争期间参加湖北、云南、贵州的“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广西的“爱国民主青年会”、遵义的“曙光社”、北京的“职业青年联盟”、香港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的成员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4

61.可以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和进步团体,由哪一级组织审定?64

62.参加“牺盟会”的哪些人可以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4

63.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广州“爱国民主协会” (1949年改称“地下学联”)的成员,可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5

64.建国前,入我党开办的军事学校、干部学校、干部训练班和为吸收干部而创办的,以学习政治理论政策为主,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大学、公学学习的学员,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5

65 建国前,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江西“八一”革命大学、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的学员,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5

66.原非我在职工作人员,在干部训练班、短期训练性质的干部学校和革命大学学习后,没有立即分配干部工作,而是转入正规学校学习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能否从入上述学校算起?65

67.建国前筹办和招生、建国后正式开学的革命大学、干部学校、短期干部训练班,其学员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能否从建国算起?66

68.原非我在职工作人员,在当地解放后被我接收,恢复开学的高等学校学习的,能否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6

69.原我在职工作人员,由组织选送到各类学校学习,毕业后即重新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连续计算?66

70.建国前我党开办的干部训练班和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学校,由哪一级组织审定?66

71.我根据地、解放区的我党政机关、群众团体机关的工勤人员和公营企业、事业单位工人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6

72.因负伤、患病或队伍转移、组织被破坏等原因脱离革命队伍,以后又重新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6

73.自动离职、或因思想落后脱离革命队伍,以后重新参加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7

74.从革命队伍开小差或逃亡,以后重新参加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7

75.原为我党的干部,在对敌斗争中被捕、被俘,以后又回到革命队伍参加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7

76.被开除公职或判刑后重新参加革命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7

77.因过失犯罪被判刑,缓刑或监外执行未离开工作岗位的,原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不变?67

78.干部因过失犯罪被判刑,情节较轻,刑满后由组织决定继续当干部的,其原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不变?67

79.确定归侨干部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以哪个文件为准?68

80.由我党派遣出国和因组织被破坏或因受敌人通缉、追捕而被迫出国的归侨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68

81.在国外参加我党在华侨中的党组织(简称侨党),回国后经党组织决定承认其党籍并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归侨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能否从加入侨党之日算起?68

82.经中共党员证明,在国外接受我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一直坚持革命工作,回国后即参加国内革命工作的归侨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在国外接受党组织交给任务之日算起?68

83.建国前在国外加入马来亚共产党、菲律宾共产党、越南共产党(即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归侨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加入上述兄弟党之日算起?68

84.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的归侨干部,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可否从加入上述两个武装部队之日算起?68

85.确定民主党派成员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以哪些文件为准?69

86.民主党派成员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如符合中组发〔1982〕11号文件《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规定》,可否按此文件办理?69

87.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加入各民主党派的成员,如何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9

88.中组发〔1985〕1号文件《关于确定建国前民主党派成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和享受离休待遇的有关规定》中说的“民主党派”包括哪几个?69

89.1949年9月21日以前参加民主党派的成员,建国后因各种错案或受冲击失去组织关系,以后又恢复组织关系的,可否按中组发[1985]1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69

90.1949年9月21日以前加入民主党派的成员,以后自行脱离组织关系或未重新登记的,能否按中组发〔1985〕1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70

91.1949年9月21日以前,在国外参加民主党派的成员,回国后承认其党籍的,可否按中组发〔1985〕1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70

92.对民主党派成员的“坚持革命工作”应如何理解?70

93.民主党派成员更改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由哪里办理?70

94.解放前被迫脱党,在当地解放后长期未向党组织提出要求解决党籍的老同志,其党籍问题能否解决?70

95.有的老同志解放前被迫脱党,脱党时间长,但没有危害党的行为,其党籍能否恢复?70

96.有的老同志解放前被迫脱党,本人已去世,其家属、子女能否为他申诉解决党籍问题?70

97.党员被迫脱党后,积极设法找党,因客观条件限制,未能找到,其脱党期间的党籍是否可以恢复?党龄能否连续计算?71

98.党员被迫脱党,后又回到革命队伍,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其脱党期间的情况,暂按重新入党处理的,可否恢复其脱党期间的党籍?党龄能否连续计算?71

99.党员被迫脱党后,曾短时间表现消沉,但不久即转变,很快被重新接收入党,其脱党期间的党籍可否恢复?党龄能否连续计算?71

100.入党时间很短,被迫脱党时间较长,虽曾找过党,但行动不积极,在脱党期间也曾有过一些进步活动,能否恢复其党籍?71

第三篇建国前部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和进步团体简介73

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及团组织73

2.中国济准会(中国革命互济会)73

3.反帝大同盟73

4.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74

5.中国左翼作家联盟74

6.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75

7.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75

8.左翼世界语者联盟75

9.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76

10.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及其联合后的三联书店76

11.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76

12.广州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77

13.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77

14.国难教育社77

15.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国人民救国会78

16.中国人民救国会78

17.重庆救国会78

18.东北救亡总会78

19.救亡演剧队、抗敌演剧队、抗敌宣传队79

20.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79

21.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79

22.湖南《观察日报》80

23.新安旅行团80

24.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基金会80

25.上海剧艺社81

26.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战时服务团81

27.国际新闻社81

28.桂林“文化供应社”82

29.新中国剧社82

30.华商报82

31.中国民主革命同盟83

32.时代出版社83

33.中华剧艺社83

34.云南“民主工人同盟”84

35.上海工人地下军84

36.《联合日报》、《联合晚报》84

37.新民主主义青年社84

38.民主青年协会、民主青年联盟85

39.民主青年同盟85

40.广州“爱国民主协会” (地下学联)85

41.浙江“新民主青年社”85

42.香港“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86

43.广西“爱国民主青年会”86

44.陕西省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86

45.职业青年联盟86

46.贵州“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87

47.云南“新民主主义联盟”87

48.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赣州工作委员会87

49.厦门地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87

50.湖北“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88

51.遵义“曙光社”88

第四篇中共党史和党的知识89

一、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89

1.中华民族89

2.旧民主主义革命90

3.太平天国革命90

4.辛亥革命91

5.五四运动92

6.共产主义小组93

7.新民主主义革命94

8.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94

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95

10.国共第一次合作97

11.黄埔军校98

12.五卅运动93

13.湖南农民运动99

14.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00

15.马日事变100

1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01

1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02

18.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02

19.八一南昌起义104

20.八七会议105

2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05

22.古田会议106

23.红军五次反围剿107

24.二万五千里长征109

25.遵义会议111

26.一二九运动111

27.瓦窑堡会议112

28.西安事变113

29.抗日战争114

30.芦沟桥事变116

31.国共第二次合作117

32.皖南事变118

33.延安整风运动119

34.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击队抗击日军、伪军兵力统计表121

3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22

36四大家族124

37.重庆谈判125

38.第二条战线126

39.三大战役127

40.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29

41.渡江战役130

4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30

43.我国各主要城市解放时间132

4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134

45.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35

4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36

47.高岗、饶漱石反党事件137

4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38

49.庐山会议139

50.“文化大革命”141

51.“九一三”事件143

52.“四五”运动145

5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146

5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48

55.“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149

5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51

5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152

5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53

59.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153

60.毛泽东思想及其形成和发展154

6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55

62.新时期的民主党派158

6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59

64.建国后三十五年历史的基本估计161

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62

66.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163

67.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164

68.政治体制改革和党政分开165

二、党的基本知识166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166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67

3.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169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70

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70

6.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71

7.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72

8.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72

9.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73

10.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74

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74

12.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75

13.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76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77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78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79

17.建国以来的两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180

18.中国共产党历次中央领导体制的变动情况181

19.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的章程简介183

20.中国共产党几个时期党员统计数187

2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次整党整风188

2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期间发生过的三次历史性转变188

23.中共中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负责人191

24.中共中央驻地变化情况191

第五篇老年法律常识191

法律191

法制191

民主191

宪法19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2

公民192

公民的基本权利193

公民的基本义务193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3

刑法194

刑事贵任194

违法194

犯罪194

反革命罪195

危害公共安全罪195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195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95

侵犯财产罪195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96

妨害婚姻、家庭罪196

渎职罪196

军人违反职责罪196

刑罚196

正当防卫197

刑事诉讼法197

管辖197

自诉197

公诉198

反诉198

申诉198

上诉198

免于起诉198

不起诉199

附带民事诉讼199

民法199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200

相邻关系200

继承200

继承权200

遗产201

法定继承201

被继承人201

代位继承201

转继承202

遗嘱202

遗赠202

遗赠抚养协议202

婚姻法203

婚姻自由203

一夫一妻制203

男女平等203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204

结婚204

离婚204

夫妻关系205

父母子女关系205

民事诉讼205

民事诉讼法206

民事诉讼法的原则206

侵权行为206

当事人207

法定代理人207

监护人207

诉讼时效208

起诉状208

上诉208

法院调解208

第六篇中国古代和外国退休制度210

一、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210

1.概论210

2.古代致仕条件211

(1)年龄条件211

(2)身体条件214

(3)品级、职务条件215

3.致仕待遇216

(1)政治待遇216

(2)物质待遇220

4.致仕后的安置223

(1)返乡归养223

(2)留住京师223

(3)寄住他州223

5.发挥致仕官的作用224

(1)致官致仕224

(2)已退复仕224

6.管理机构和致仕手续225

二、外国退休制度226

1.概论226

2.退休条件228

(1)一般退休年龄条件228

(2)一般退休工龄条件229

(3)特殊退休年龄和工龄条件229

(4)受保条件232

3.各国的退休方式233

(1)自愿退休233

(2)命令退休233

4.退休人员的待遇234

( 1)退休金234

①退休金及其种类234

②退休金的计发办法235

③退休金的来源236

(2)社会福利待遇236

5.国外退休人员继续发挥作用254

6.国外的老年大学268

7.国外退休工作的管理机构275

第七篇老年卫生保健280

一、体力活动280

二、饮食营养281

三、生活卫生284

四、保健医疗286

五、心理卫生288

六、社会环境290

第八篇书法和绘画292

一、书法292

(一)书法及书法源流292

(二)书法主要书体简介292

(三)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及作品296

(四)文房四宝298

(五)学习书法的技巧300

1.写字的姿势300

2.指、腕、肘的运用301

3.用笔方法302

4.字的间架结构304

5.章法308

二、绘画309

中国画309

(一)中国画发展史简介309

1.中国山水画的发展309

2.中国人物画的发展310

3.中国花鸟画的发展310

(二)中国名画家及作品311

(三)中国画技法314

1.笔墨表现形式314

2.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316

3.用笔和用墨319

4.山水画技法322

(1)树的画法322

(2)山石的画法323

(3)水的画法324

(4)云的画法325

(5)花鸟画技法325

1.画花卉325

2.画鸟328

(6)人物画技法328

西方绘画329

(一)西方绘画史简介329

1.原始社会时期329

2.古埃及330

3.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330

4.中世纪时期330

5.文艺复兴时期330

6.十七、十八世纪331

7.十九世纪331

(二)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332

(三)西方名画欣赏333

第九篇佳趣与欣赏342

唐诗鉴赏342

一、唐诗的格律342

(一)诗体342

(二)诗韵和平仄343

(三)对仗348

(四)古风349

二、唐诗的流派350

(一)初唐四杰和陈子昂350

(二)田园山水诗352

(三)边塞诗人353

(四)浪漫主义的杰出诗人李白355

(五)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358

(六)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360

宋词鉴赏363

一、词363

(一)词的起源及名称363

(二)词的特点363

(三)词的格律364

二、宋词的流派367

(一)婉约派368

柳永368

李清照370

(二)豪放派372

苏轼372

辛弃疾374

对联鉴赏377

(1)对联的种类378

(2)对联的特点379

(3)对联的格383

(4)对联的写作387

中国戏曲鉴赏389

一、中国戏曲的剧种389

(一)剧种的形成389

(二)戏曲剧种的主要声腔体系390

(三)主要剧种简介392

二、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399

(一)剧本399

(二)戏曲的表演和行当401

(三)戏曲音乐406

(四)舞台美术408

中国曲艺鉴赏410

一、中国曲艺的曲种410

(一)评话类410

(二)相声类411

(三)快板类411

(四)鼓曲类411

二、中国曲艺的艺术特色417

(一)中国曲艺的曲目417

(二)曲艺的表演艺术419

音乐鉴赏432

第十篇中外名人教育子女故事选432

一、聂荣臻同志谈家庭教育问题432

二、中外名人家庭教育例选436

毛泽东436

刘少奇438

朱德441

董必武442

陈毅443

彭德怀444

谢觉哉445

叶剑英446

罗荣桓448

任弼时448

鲁迅449

徐特立451

吴玉章453

向警予454

老舍455

张鼎承455

冯玉祥456

徐林侠456

马克思458

居里夫人460

约翰·布朗461

洛克菲勒462

里根464

1989《老同志学习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有存主编 1989 沈阳:沈阳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手下·下手·快  同志·同志·杀(1994 PDF版)
手下·下手·快 同志·同志·杀
1994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向雷锋同志学习(1977年03月第1版 PDF版)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77年03月第1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向雷锋同志学习( PDF版)
向雷锋同志学习
抚顺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
向雷锋同志学习(1990 PDF版)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向张海迪同志学习(1983 PDF版)
向张海迪同志学习
198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大同革命老区志( PDF版)
大同革命老区志
向雷锋同志学习(1977 PDF版)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7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向雷锋同志学习(1977 PDF版)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7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向雷锋同志学习(1977 PDF版)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77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学习资料  《水浒》评论  第2辑  1975年  第6辑(1975 PDF版)
学习资料 《水浒》评论 第2辑 1975年 第6辑
197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2  老同志回忆录( PDF版)
42 老同志回忆录
向雷锋同志学习(1977 PDF版)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77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法律学习手册  经济合同法分册(1985 PDF版)
法律学习手册 经济合同法分册
1985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向安珂同志学习(1983 PDF版)
向安珂同志学习
198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 PDF版)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 北京: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