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中篇 上》求取 ⇩

第一章两汉文学之背景1

节一朝廷方面2

高帝之轻文2

高帝之好楚声3

挟书律之不废4

武帝之爱文艺5

武帝之好动心理6

武帝之举贤良对策7

王莽之复古运动8

光武之崇爱儒术9

节二侯王方面10

楚元王之好诗11

梁孝王之骄奢12

淮南王之好书养士13

河间献王之好古15

节三社会方面16

社会习尚之侈靡16

西汉侈靡之风17

东汉侈靡之风18

侈靡之甚及于死人20

节四思想及文字学方面22

黄老思想之流行22

神仙思想之流行25

儒家思想之一般27

谶纬思想之流行28

文字学之盛29

第二章两汉之文艺思想31

(一)「锦绣」主义32

(二)摹古主义33

(三)实用主义34

(四)道德主义36

第三章两汉在文学史上之位置39

两汉为文艺之孩童时期40

两汉为摹古文学成功时期46

两汉为骈文孕育时期49

两汉为楚声文学昌盛时期56

两汉为新声文学创始时期58

两汉为乐府成立时期58

两汉为五言诗之酝酿时期59

两汉为七言诗之酝酿时期61

两汉为赋最盛时期62

第四章两汉文学南北之区别及混合63

南北文学之区别——因地理关系——天然的63

南北文学之混合——因政治力量——人事的63

第五章两汉文学之分类及分期71

节一分类71

(一)诗赋文学72

(二)乐府文学73

(三)小说文学73

(四)政论文学73

(五)诸子文学73

(六)历史的文学73

节二分期73

第一期(前二○六至前一四一高帝初至景帝末)75

第二期(前一四二至后二四武帝初至光武中兴)75

第三期(后二五至后一九三自光武初至灵帝末)75

第六章第一期79

贾谊79

(一)略传79

(二)性格79

(三)著作80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85

鼂错86

(一)略传86

(二)性格87

(三)著作88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89

贾山90

(一)略传90

(二)性格90

(三)著作90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93

枚乘93

(一)略传93

(二)性格94

(三)著作94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97

邹阳97

(一)略传98

(二)性格98

(三)著作99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02

淮南王刘安102

(一)略传102

(二)性格103

(三)著作103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05

附论 文学上之淮南子105

第七章第二期115

司马相如115

(一)略传115

(二)性格116

(三)著作116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22

董仲舒122

(一)略传122

(二)性格123

(三)著作123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25

东方朔126

(一)略传126

(二)性格127

(三)著作127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31

枚皋132

(一)略传132

(二)性格132

(三)著作132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34

司马迁134

(一)略传135

(二)性格135

(三)著作136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37

刘向148

(一)略传149

(二)性格149

(三)著作150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55

王褒155

(一)略传155

(二)性格156

(三)著作156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63

匡衡164

(一)略传164

(二)性格165

(三)著作165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67

谷永167

(一)略传167

(二)性格168

(三)著作168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73

刘歆173

(一)略传174

(二)性格174

(三)著作174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78

十一扬雄178

(一)略传179

(二)性格179

(三)著作180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84

第八章第三期(上)187

冯衍187

(一)略传187

(二)性格188

(三)著作188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93

班彪193

(一)略传193

(二)性格194

(三)著作194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199

班固199

(一)略传200

(二)性格200

(三)著作201

(四)文学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09

王充210

(1)王充之文学批211

(2)王充之文学216

傅毅216

(一)略传216

(二)性格217

(三)著作217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21

崔骃221

(一)略传222

(二)性格222

(三)著作222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25

李尤225

(一)略传226

(二)性格226

(三)著作226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29

第九章第三期(下)231

张衡231

(一)略传231

(二)性格232

(三)著作232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37

马融238

(一)略传238

(二)性格239

(三)著作240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44

崔瑗245

(一)略传245

(二)性格246

(三)著作246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48

十一崔实249

(一)略传249

(二)性格250

(三)著作250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54

十二王逸255

(一)略传255

(二)性格255

(三)著作255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57

十三王延寿258

(一)略传258

(二)性格258

(三)著作258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63

十四赵壹263

(一)略传263

(二)性格264

(三)著作264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66

十五蔡邕266

(一)略传267

(二)性格267

(三)著作268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72

十六荀悦273

(一)略传273

(二)性格273

(三)著作274

(四)在文学史上之位置276

第十章乐松等之文艺革新运动277

革新运动是创造纯文艺观的文学277

革新运动者——乐松任芝郄俭梁郜等千人277

守旧党之反动,是保障道德观的文艺277

守旧党之领袖——杨赐蔡邕277

第十一章赋之演变285

节一 赋之导源及分类285

节二 骚赋289

节三 辞赋298

节四 结论304

第十二章307

(1)杂诗308

(甲)楚声的308

(乙)新声的311

(丙)歌谣的313

(2)四言诗315

(3)五言诗323

(甲)五言诗之起源324

(乙)五言诗之作者331

(4)七言诗338

第十三章乐府文学345

(1)乐府诗之导源345

(2)乐府诗之实质分类350

(3)乐府诗之文学分类352

(4)乐府诗之声调分类354

(5)贵族的乐府文学358

(6)平民的乐府文学361

一、鼓吹曲——铙歌362

二、相和歌364

第十四章小说文学375

(一)汉代小说流行之状况375

(二)汉人对于小说之观念378

(三)汉人小说之著作379

1963《中国文学史 中篇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游国恩等主编 1963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史  上(1978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
1978 传记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上册(1930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册
1930
中国文学史  上(1996.3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
1996.3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上册(1979年07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册
1979年07月第1版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中编上(1929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中编上
1929
中国文学史  上(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简史  上(1957 PDF版)
中国文学简史 上
1957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纲  上(1952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上
1952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上(1958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
1958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  上(1979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
1979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上(1996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
1996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上(1989 PDF版)
中国文学史 上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俗文学史  上(1984 PDF版)
中国俗文学史 上
198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史纲  上古篇(1955 PDF版)
中国史纲 上古篇
195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新文学史  上(1978 PDF版)
中国新文学史 上
1978 昭明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