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正误辨》求取 ⇩

序 张静1

序章 语句正误的辨析和病句的修改1

第一节 辨析语句正误的方法1

第二节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5

第三节 常见病句举例及修改6

第一章 用词正误辨11

第一节 忽略意义差别 误用同义词11

一、忽略了词义范围的不同14

二、忽略了搭配对象的不同16

三、忽略了语意轻重的不同24

四、忽略了感情褒贬的不同26

五、忽略了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27

第二节 误解词义 用错词语30

一、误解词义30

二、误用词性36

三、误用代词39

(一) 人称紊乱39

(二) 指代不明42

四、误用虚词42

(一) 误用副词44

(二) 误用介词46

(三) 误用助词51

五、生造词61

(一) 生造动词61

(二) 生造形容词62

第三节 误用成语68

一、成语误用的情况68

二、成语的正常变化和活用75

第四节 误解词义与误判语句78

一、“境地”“境况”“情境”和“一去不复返”79

二、“出乎意料”与“出乎意料之外”79

三、关键是误解了“这里”80

四、“他(她)”是指同一个人81

五、“多少”,副词、代词、形容词83

六、是“的”的融合现象85

七、“哩”和“呢”87

八、表时间晚的“才”可以与助词“了”同时使用88

第五节 虚词的缺失和误判88

一、缺失虚词对语意的影响88

二、结构助词“的”的缺失和误判91

(一) 并非非用不可的“的”和非用不可“的”91

(二) “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和“共产党员的韩铁匠”107

一、主谓搭配不当和并非主谓搭配不当109

(一) 主谓搭配不当109

第一节 搭配要合乎语法109

第二章 搭配正误辨109

(二) 并非主谓搭配不当113

不是“‘他们’错误”113

“发言权”不是“被自己取消”的114

二、主宾在意义上配合不当115

三、主语与补语在意义上配合不当117

四、动宾搭配不当和并非动宾搭配不当118

(一) 动宾搭配不当118

(二) 并非动宾搭配不当128

“考试”可以带宾语128

“引起”可带名词性宾语129

“是学者风度”和“有学者风度”131

五、介宾搭配不当131

六、定中搭配不当和并非定中搭配不当132

(一) 定中搭配不当132

(二) 并非定中搭配不当138

不是“经过锻炼”的 “革命”,是“经过锻炼的巴勒斯坦”138

“狠狠”可以修饰名词140

七、状中搭配不当141

八、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143

第二节 搭配要合乎逻辑144

一、并列项的搭配要合乎逻辑144

(1) 不允许存在从属或交叉关系的并列结构145

(一) 并列项之间存在从属或交叉关系时145

(2) 允许存在从属或交叉关系的并列结构148

(二) 并列项之间要保持平衡149

二、前后不要矛盾150

三、不要混淆概念、转移论题153

四、分说与总说要一致156

五、并非判断失调和判断失调158

(一) 语词两面性的表达158

(二) 判断失调163

第三节 搭配还有很强的习惯性166

一、不合习惯的搭配167

(一) 不合“二”“两”的习惯用法167

(二) 不合量词的习惯用法170

(三) 不合“俩”“仨”的习惯用法176

(四) 不合习惯的同义重复176

二、合乎习惯的搭配178

(一) 习惯性的同义重复--“涉及到”之类的说法应容许通行178

(二) “注意犯规”并非要人去犯规182

(三) “胡椒”可以说“是丰收年”183

(四) “未到之前”=“未到之时”184

(五) “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关于“数量词+××们”186

(六) “因为(由于)……原因”、“原因……是由于……”的格式是规范的186

(七) “目的是为了……”、“为了……目的”的格式也是规范的188

(一) 主语的省略191

一、主语的省略和残缺191

第三章 成分、语序正误辨191

第一节 与主语有关的几个问题191

(二) 主语的残缺207

二、“使”字句的正误谈210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可以共一个主语220

四、非主谓句没有主语221

(一) “掩盖着”“闪耀着”“放了”和存现句222

一、谓语的省略和残缺224

(一) 谓语的省略224

第二节 其他成分的省略和残缺224

(二) “由于……,使得……”中,“使得”是无主动词,前边不能有主语224

(二) 谓语残缺的情况226

(三) 并非谓语残缺228

是“狂笑”“黑影”“使他头皮发炸”228

直接引语前的提示语“××说”之类可省略229

二、宾语的省略和残缺232

(一) 宾语的省略232

(二) 宾语残缺的情况233

(三) 并非宾语残缺235

“看看”不一定非带宾语不可235

(一) 定语残缺236

(二) 状语残缺236

三、定语状语的残缺236

四、并非残缺中心语和补语237

(一) “我们几个”是同位词组237

(二) 结构的对偶和语意的对称238

五、格式不全和误用239

第三节 成分多余244

一、主语多余244

二、谓语多余244

三、状语多余244

第四节 语序的规律性和灵活性246

四、定语补语多余246

一、状语位置的规律性和灵活性247

(一) 状语的常位和殊位247

(二) “为(了)……”可处在中心语后边248

(三) “亲自带着……来了”和“带着……亲自来了”249

二、定语位置的规律性和灵活性252

(一) “几颗数得清的”和“数得清的几颗”252

(二) 非谓形容词“唯一”贴近远离中心词均可--浅谈“唯一”的词性及位置254

(三) “六十八岁”的位置259

三、几种语序不当的情况261

(一) 并列项次序不当261

(三) 主客体位置颠倒262

(四) “把……被……”位置颠倒262

(二) 总提示语与间接引语位置不当262

第四章 句式、关系正误辨265

第一节 歧义和杂糅265

一、歧义和并非歧义265

(一) 语句歧义种种265

(二) 并非歧义280

两个并不存在歧义的句子280

是“他头疼”,不是“几何代数头疼”281

二、句式杂糅种种282

附:常见的杂糅格式291

第二节 关联词语的误用使关系不明293

一、滥用关联词语294

二、关联词语搭配不当299

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301

四、缺少关联词语303

五、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305

第三节 对几个被误判的关联词语的辨正307

一、“以至”和“以致”307

二、精练、委婉的表达形式--这个“但(但是)”用得好309

二、“无论”有时可以单用310

四、“不论”后可带“……(和)……”312

五、“是医治牲口的良药”和“打一只来你尝尝”313

第一节 不要小看了标点符号315

第五章 标点符号正误辨315

第二节 标点符号的误用319

一、误用顿号319

二、误用逗号323

三、误用分号327

四、误用冒号330

五、误用句末点号330

(一) 祈使句?还是疑问句?--“说明+疑问结构”之类题目后能用问号吗?331

(二) 弄错了句类335

六、书名号的误用和缺失338

七、停顿位置不当340

八、标点符号错位342

第三节 不是误用的问号及不用问号的反问346

一、被“这”指代的谓语结构后可用问号346

二、间接引用的宾语后边可以用问号347

三、选择问句可以用几个问号?350

四、不用问号的反问352

五、两段引语中间的“××说”后曾经有用冒号和句号的现象354

附录:357

一、浅谈广告等实用文体的语言规范问题357

二、标题的语病370

后记384

1998《语句正误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曾福生著 1998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英语正误句解(1981 PDF版)
英语正误句解
1981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英文正误辨析(1992.03 PDF版)
英文正误辨析
1992.03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客语正误( PDF版)
客语正误
英语写作正误句辨析指南  下(1997 PDF版)
英语写作正误句辨析指南 下
1997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英语写作正误句辨析指南  上(1997 PDF版)
英语写作正误句辨析指南 上
1997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正误辨析手册(1996 PDF版)
现代汉语正误辨析手册
1996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英语用词错误辨正手册(1997 PDF版)
英语用词错误辨正手册
1997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英语常见用法正误辨析(1988 PDF版)
英语常见用法正误辨析
1988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大学英语正误辨析(1987 PDF版)
大学英语正误辨析
1987 北京:北京出版社
初级英语正误辨析500例(1987 PDF版)
初级英语正误辨析500例
1987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英语正误句解(1985 PDF版)
英语正误句解
1985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英汉法律用语正误辨析(1998 PDF版)
英汉法律用语正误辨析
1998 北京:法律出版社
初中英语正误辨析(1996 PDF版)
初中英语正误辨析
1996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英语正误句手册(1992 PDF版)
英语正误句手册
1992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造句正误辨析六用手册(1993 PDF版)
小学生造句正误辨析六用手册
1993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