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环境》求取 ⇩

第一章前言——第四纪环境1

第一节 第四纪环境1

1.第四纪的前奏1

2.第四纪冰川作用2

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3

4.来自海洋的证据3

5.河流、湖泊和地下水4

6.来自沙漠的证据4

10.环境变迁:过去、现在和将来5

9.第四纪时期的大气环流5

8.人类起源、革新和迁移5

7.陆生动植物群的证据5

11.中国第四纪环境7

第二节 第四纪环境重建7

1.第四纪年表7

2.第四纪古环境重建8

3.第四纪环境相似型11

第三节 第四纪研究的实际意义11

第二章第四纪的前奏13

第一节 引言13

第二节 岩石圈板块和板块的运动13

第三节 大地构造对海陆分布的控制14

第五节 全球变冷和南极冰帽的扩张16

第四节 板块演化对大气和海洋的影响16

第六节 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开始18

第七节 第四纪气候不稳定的可能原因19

1.作为第四纪气候不稳定性前奏的构造变化19

2.植物在气候变迁中的作用19

3.火山活动与气候20

4.冰川融水及其影响20

第八节 结语21

第三章第四纪冰川作用22

第一节 引言22

第二节 冰冻圈22

1.现代冰冻圈22

2.更新世时的冰冻圈23

第三节 第四纪冰川作用概念的形成和发展25

第四节 年代学25

第五节 冰川作用的证据26

第六节 重建第四纪冰冻圈28

1.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作用28

2.北美和格陵兰31

3.欧洲34

4.南半球36

第七节 冰冻圈扩展和缩小的时间测定37

第八节 冰芯记录39

1.格陵兰的冰芯记录40

2.南极冰芯记录42

3.全新世冰川记录43

第九节 冰盖生成和消亡的原因44

1.冰盖的形成和扩展44

2.冰盖的退缩和冰消作用45

3.冰退作用的机制46

第十节 全球气候模型的结果48

第十一节 冰期-间冰期旋回模式48

第四章第四纪海平面变化50

第一节 引言50

第二节 海平面波动的原因52

2.第四纪海平面变化55

1.第三纪和第三纪以前的海平面55

第三节 海平面波动定年55

3.全新世海进58

第四节 陆桥:第四纪低海平面的产物59

第五节 根据冰量研究检验海平面记录60

第六节 海平面在历史时期与近期的变化61

第五章海洋证据63

第一节 引言63

第二节 海水及海洋不同水团的特征63

第三节 微体化石作为重建古环境的工具69

第四节 氧同位素69

第五节 转换函数73

第七节 风尘与花粉76

第六节 微量元素(镉、钡、锗)分析76

第八节 浮冰碎屑物质77

第九节 大西洋及其重要性77

第六章河流、湖泊及地下水78

第一节 引言78

第二节 现代河流78

第三节 若干现代河流的特征79

第四节 第四纪时期影响河流环境的主要因素80

1.基准面变化80

2.流域水平衡及侵蚀过程81

3.流域冲积过程81

1.北非尼罗河水系82

第五节 第四纪河流环境变化实例82

2.亚马孙河水系84

3.东南澳大利亚的默累-马兰比吉-达令河水系85

第六节 河流变态作用与气候变迁87

第七节 从古河道证据推测河流水文状况87

第八节 湖泊形态及成因87

第九节 相关特征88

第十节 湖泊状况91

第十一节 水生生物92

第十二节 第四纪湖相记录93

第十三节 湖泊历史95

第七章来自沙漠的证据100

第一节 引言100

第三节 造成干旱的原因101

第二节 现代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分布101

第四节 沙漠环境103

第五节 晚新生代的变冷和变干104

第六节 第四纪冰期干旱化105

第七节 冰期和间冰期的沙漠环境106

第八节 海陆记录的对比111

第八章陆生动植物群的证据113

第一节 引言113

第二节 孢粉114

1.产量114

2.扩散115

4.沉积后的变化117

3.沉积117

5.地点选择和采样118

6.提取119

7.鉴定和统计119

8.数据整理122

9.解释122

第三节 高分辨率的孢粉学126

第四节 木炭碎屑127

第五节 植物大化石129

第六节 树木年轮130

第七节 脊椎动物化石133

第八节 无脊椎动物134

1.现代动植物分布135

第九节 全球总结135

3.化石数据库136

2.现代孢粉图136

4.晚第三纪—第四纪过渡期138

5.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139

6.现代植被格局的发展142

第九章人类起源、革新和迁移149

第一节 非洲和欧亚的中新世人猿超科149

第二节 非洲上新世人科成员150

第三节 能人(Homo habilis):最早的石器制造者151

第五节 史前肉食和屠宰场遗址152

第六节 直立人:火与阿修尔文化152

第四节 上新世晚期的环境变化152

第七节 直立人从非洲向欧亚迁移155

第八节 从直立人到智人156

第九节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中期156

第十节 旧石器时代中期祭礼和艺术157

第十一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迁移158

第十二节 更新世动物群的灭绝159

第十三节 古食物的同位素证据160

第十四节 新石器时代动植物驯化161

第十章第四纪时期的大气环流165

第一节 引言165

第二节 现代全球大气和大洋环流格局166

第三节 末次冰期最盛期的海面温度167

第四节 晚第四纪大气环流型式170

第五节 全球古水文及其与大洋和大气环流间的联系174

第十一章环境变迁:过去、现在和将来177

第一节 引言177

第二节 农业生产和土壤侵蚀的加速179

第三节 干旱、过度放牧和荒漠化179

第四节 灌溉和盐碱化181

第五节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182

第六节 结论188

第一节 第四纪以前的中国环境概况189

1.早第三纪时的中国环境概况189

第十二章 中国第四纪环境概要189

2.晚第三纪时的中国环境190

第二节 第四纪时期环境空间格局192

1.青藏高原隆起与中国第四纪环境格局的形成193

2.青藏高原区第四纪环境193

3.西北戈壁-沙漠区第四纪环境195

4.黄土堆积区第四纪环境196

5.东部平原区第四纪环境196

6.南方红土区第四纪环境197

7.浅海与大陆架区第四纪环境197

第三节 第四纪环境变化的时间序列198

1.黄土堆积中古环境信息提取和主要替代性气候指标198

2.黄土-古土壤序列环境变化的时间标尺216

3.2.5Ma以来长期的干旱化历史217

4.最后两个冰期-间冰期黄土中记录的短尺度气候事件219

第四节 中国第四纪环境变化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221

1.东亚古季风变化主要特征222

2.东亚古季风变化的潜在动力因素226

3.东亚古季风变化机制概念模型228

4.讨论231

第五节 黄土地层旋回与旋回地层学问题232

1.旋回地层学概念的提出232

2.黄土轨道旋回地层表的建立233

附录:第四纪定年方法240

第一节引言240

第二节 放射性碳定年240

第三节 热释光定年244

第四节 ESR定年246

第五节 氨基酸外消旋法247

第六节 铀系不平衡法249

第七节 钾-氩定年251

第八节 古地磁255

第九节 裂变径迹定年法257

第十节 其它定年方法258

参考文献259

汉拉动植物名对照287

汉英地名对照289

英汉缩写词对照293

关键词索引294

1997《第四纪环境》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澳)威廉斯(M.A.J.Williams)等著;刘东生等编 199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1991 PDF版)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
1991 北京:科学出版社
跨世纪知识城  谈环境( PDF版)
跨世纪知识城 谈环境
环境法(1990 PDF版)
环境法
1990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1996 PDF版)
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
1996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新疆第四纪地质与环境(1994 PDF版)
新疆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199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环境法(1990 PDF版)
环境法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法(1999 PDF版)
环境法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鲁南苏北第四纪环境与环境变迁论集(1992 PDF版)
鲁南苏北第四纪环境与环境变迁论集
1992 北京:气象出版社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6册(1999 PDF版)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6册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3册(1999 PDF版)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3册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2册(1999 PDF版)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2册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1册(1999 PDF版)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1册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5册(1999 PDF版)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5册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4册(1999 PDF版)
新世纪小学环境教育:第4册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第四纪环境学(1997 PDF版)
第四纪环境学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