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技术50年》求取 ⇩

前言1

第一篇主要成就回顾4

第一章机构和人员4

一、1966年以前的林业科研机构与人员4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研机构与人员6

三、1978年以后的科研机构与人员9

四、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与人员9

第二章计划与规划10

一、科技计划10

(一)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0

(二)部级重点科研计划11

(三)攀登计划12

(四)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12

(五)星火计划12

(六)国家(林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2

(七)林业新技术、新产品中试计划13

(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

二、科研课题分类15

(一)按课题活动分类15

(二)按课题来源分类16

(三)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类17

三、科技规划19

(一)1956—1967年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

(二)1963—1972年林业科学技术规划纲要19

(三)1978—1985年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

(四)1986—2000年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

(五)中长期林业科技发展纲要21

(六)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21

(七)林业科技“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22

第三章成果推广与产业化22

一、把成果推广应用作为林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22

二、把建设推广体系作为成果推广应用的重点23

三、把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区建设作为科技推广的重要手段24

四、狠抓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做法25

(一)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和模式25

(二)狠抓重大技术开发,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27

(三)提出“四位一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27

(四)首次推出了富山计划29

第四章技术监督和专利31

一、技术监督31

(一)加强林业标准、质量监督体系建设31

(二)完善规章制度32

(三)标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32

二、林业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34

(一)林业专利工作34

(二)林业知识产权保护35

(三)林业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36

第五章成果与论文36

一、科技成果36

(一)种苗40

(二)遗传育种41

(三)造林42

(四)森林保护43

(五)森林经理44

(六)防护林45

(七)森林生态45

(八)经济林46

(九)木材加工47

(十)林业机械48

(十一)林产化学加工业49

(十二)林业经济49

二、科技论文与图书50

(一)各主要学科不同时期论文和图书数量比较50

(二)我国林学科技论文在全国的位次分析与评价50

(三)我国林学科技论文按地区分析51

(四)我国林学论文被收录状况分析53

第六章技术政策54

一、3个单项技术政策54

(一)建立合理的农村能源结构,尽快扭转农村严重缺能局面54

(二)节制采伐,加快绿化54

(三)狠抓木材综合利用,改变木材产品结构55

二、林业技术政策55

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林业部分56

(一)发展方向与原则56

(二)优先发展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57

四、产业技术政策59

第七章条件建设60

一、国家级工程中心建设61

(一)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中心61

(二)国家木材工业工程研究中心61

二、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61

三、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站建设63

第八章科技体制改革65

一、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66

二、明确科研机构的方向任务,把科技力量推向林业建设主战场67

三、改革领导体制,实行院、所长负责制67

四、改革拨款制度,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筹集科技资金的新格局68

五、科技工作的三个层次向纵深部署,取得较大成效69

六、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化工作有了新的进展69

七、科技人员结构得到调整,科技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70

八、国际科技合作取得重要成就70

第九章推进林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71

一、成立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71

二、加强林业学术团体工作72

(一)中国林学会72

(二)中国林业经济学会73

(三)中国水土保持学会74

第十章科技进步作用的定量研究74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74

二、科研院所绩效评价77

(一)科技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78

(二)科技实力评价的主要计算方法80

(三)运行绩效评价的指标和计算方法80

(四)权重、当量、结构系数的确定81

三、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计算84

四、科技实力评价91

(一)中国林业科技发展的活动实力91

(二)中国林业科技发展的产出实力92

第二篇经验与差距97

第一章主要经验97

一、按照科技工作的方针原则办事是发展科技事业的前提97

二、林业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国民经济和林业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98

三、制定发展规划,使林业科技工作有明确的战略目标99

四、围绕生产关键,组织联合与协作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100

五、狠抓成果推广应用,搞好科技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提高科技显示度的核心101

六、大力培养各类人才,提高科技队伍和劳动者的素质,是出成果、出效益的关键102

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发展林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环节103

八、加强科技管理,做好后勤服务是搞好科技工作的重要条件103

九、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发展林业科技的根本指导思想104

第二章差距104

一、主要研究领域的差距105

(一)森林与环境105

(二)林木遗传改良106

(三)森林培育106

(四)森林经理107

(五)森林保护107

(六)木材采运108

(七)木材加工109

(八)林产化工109

二、科技人才资源的差距110

三、科研条件的差距110

四、科技投入的差距111

五、科技进步贡献的差距111

第三篇发展趋势与对策115

第一章发展趋势115

一、中国林业的发展趋势115

(一)生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将扮演重要角色115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日益明显116

(三)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将发挥主体作用116

(四)保护天然林,发展工业人工林116

(五)利用木质和非木质资源发展多功能新型材料117

(六)林业的发展向农林牧水一体化和消除贫困的方向发展117

二、中国林业科技的发展趋势118

(一)主要学科的发展趋势118

(二)林业科学研究发展趋势120

(三)林业科技推广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121

(四)国际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发展趋势122

(五)林业科技管理的发展趋势123

第二章今后展望124

一、中国林业发展战略目标125

(一)2010年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126

(二)2030年的主要目标127

(三)2050年的主要目标127

二、中国林业发展战略重点127

(一)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128

(二)提供林产品,支持经济发展129

(三)为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提供有效支持131

(四)加速摆脱山区、沙区农民贫困132

三、中国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133

(一)总体目标133

(二)具体目标与主要任务134

四、中国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136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137

(二)荒漠化防治技术138

(三)优质工业用材林(包括竹林)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技术140

(四)经济林培育和产品加工利用技术142

(五)天然林资源经营管理技术143

(六)重大森林灾害防治技术研究144

(七)湿地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技术145

(八)社会林业工程研究146

(九)非木质资源的深度加工技术147

(十)森林对生态环境影响及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148

(十一)高新技术在林业的应用149

(十二)林业应用基础研究152

五、中国林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与建议154

(一)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154

(二)建设高水平的林业科技队伍157

(三)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158

(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产业化水平163

(五)强化企业技术进步166

(六)创造有利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168

(七)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173

(八)加强林业科技管理工作176

(九)增强后劲,加强基础性研究179

(十)认识知识经济,推动科教兴林181

参考文献188

中国林业科技50年大事记191

1999《中国林业科学技术50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鹤羽,刘效章编著 1999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