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
作者 | 邹逸麟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9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361167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2188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1
上篇 历史自然地理1
第一章 黄淮海平原历史气候1
第一节 仰韶温暖期的黄淮海平原气候1
一 仰韶温暖期气候的基本特征1
二 仰韶温暖期亚热带北界的位置3
三 仰韶温暖期内气候的波动4
四 《夏小正》中所见黄淮海平原中部的气候6
五 殷墟动物群与甲骨文所见殷代气候8
六 仰韶温暖期黄淮海平原的湿润状况9
第二节 西周至两汉降温期的黄淮海平原气候13
一 西周寒冷气候及其在历史气候变化中的意义13
二 西周至两汉降温期黄淮海平原气候的特征14
三 西周至两汉降温期内黄淮海平原的气候波动15
第三节 魏晋至五代寒冷期的黄淮海平原气候17
一 魏晋至五代寒冷期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基本特征17
二 魏晋至五代寒冷期黄淮海平原气候中的极端事件19
三 魏晋至五代寒冷期黄淮海平原气候的波动23
第四节 北宋至元中叶温暖期黄淮海平原的气候28
一 北宋至元中叶温暖期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基本特征28
二 北宋至元中叶黄淮海平原上的两条重要气候界线位置31
三 北宋至元中叶温暖期黄淮海平原气候的波动33
第五节 元后期至清末寒冷期黄淮海平原的气候39
一 元后期至清末寒冷期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基本特征39
二 元后期至清末黄淮海平原气候的波动46
一 先秦两汉至隋唐时期48
第一节 天然植被的分布、变迁和次生植被的发展48
第二章 黄淮海平原植被和土壤的历史变迁48
二 五代至时清时期50
第二节 盐碱土的产生和改造51
一 先秦至两汉时期盐碱土的分布和改造51
二 魏晋至明清时盐碱土的分布和改造54
第三章 黄淮海平原历史灾害58
第一节 黄淮海平原历史上的旱涝灾害58
一 西汉初年以前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灾害58
三 明清时期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灾害60
二 西汉中叶至清末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灾害60
第二节 黄淮海平原的蝗虫灾害78
一 蝗灾在黄淮海平原上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78
二 蝗灾的时间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81
三 黄淮海平原历史大蝗灾举要84
第四章 黄淮海平原的水系变迁87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87
一 战国中叶以前(公元前4世纪前)88
二 战国中叶至西汉末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初)90
三 东汉至唐末(公元初至9世纪末)91
四 晚唐五代至北宋末(9世纪末至11世纪中叶)92
五 金时期(1128年至13世纪中叶)94
六 元代至明嘉靖咸中叶(13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96
七 明嘉靖中叶至清咸丰四年(16世纪中叶至1854年)99
八 清咸丰五年(1855年)至1949年103
九 几点小结104
第二节 淮河水系的演变107
一 淮河流域的地理概况107
二 独流入海的时期的淮海水系(南宋初年以前)108
三 黄河夺淮时期的淮河水系(南宋至清咸丰四年)111
四 黄河北徙以后的淮河水系(清咸丰五年以后)115
第三节 海河流域水系的演变118
一 海河流域的地理特征118
二 海河水系演变的历史过程118
(一) 海河水系的雏形阶段(战国中期以前)119
(二) 海河水系的形成阶段(战国中欺至西汉前期)125
(三) 海河水系的发展阶段(西汉后期至隋)129
(四) 海河水系的稳定与改造(唐至今)134
三 海河支流水系的演变139
(一)北运河水系的演变139
(二)永定河下游的演变140
(三)大清河水系的演变141
(四)子牙河水系的演变142
(五)南运河水系的演变144
四 海河水系演变的原因分析146
(一) 人为因素在海河水系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46
一 沟通江、淮、河、济运河网的形成(先秦至两汉)147
(二) 自然因素是海河水系发展形成的基础147
第四节 运河的变迁及其影响147
二 纷贯黄淮海平原南北大运河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150
三 南北大运河的形成与淤废(隋唐两宋时期)153
四 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及其影响(元明清时期)157
五 对运河历史变迁的几点认识159
第五章 黄淮海平原湖沼的演变161
第一节 先秦时代湖沼的分布特点162
第二节 汉唐时期湖沼的分布特点162
第三节 先秦汉唐时代湖沼稳定发展原因分析174
第四节 唐宋以后河北平原湖沼的演变178
第五节 唐宋以后黄淮海平原湖沼的演变181
第六节 黄淮海平原湖沼演变的总趋势186
第六章 黄淮海平原海岸的变迁188
第一节 渤海湾海岸的变迁188
一 滦河三角洲的伸展188
二 渤海湾西岸的岸线变迁189
第一节 本区人口的历史变迁190
三 莱州湾海岸变迁191
第二节 苏北海岸的变迁192
一 先秦至北宋时期192
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196
下篇 历史人文地理199
第七章 黄淮海平原人口的历史变迁199
一 先秦时期201
三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时期210
二 秦汉魏晋时期214
四 唐五代宋元明时期214
五 清民国时期223
六 总结227
第二节 区内人口分布的历史变迁227
一 先秦秦汉时期228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233
三 宋金元明时期240
四 清代民国时期244
五 总结:影响区内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248
一 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和农业的起源251
第八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区域特点251
第一节 本区农业的起源、发展及其地域特点251
二 商周至春秋时期农业的开发和主要农耕区的地域布局253
三 战国至两汉农耕业的全面发展259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的兴衰264
五 隋唐宋金时期农业的几度兴衰268
六 元明清时期农副业的兴衰及其表现278
第二节 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的演变291
一 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时期主要粮食作物291
二 战国至两宋时期主要粮食作物293
三 元明清时期主要粮食作物302
第九章 黄淮海平原城市的历史变迁30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都市310
一 早期城市发展的地理条件310
二 水陆交通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13
三 中心城市的形成及其分布特点315
一 城市的空间连续性及其分布密度317
第二节 秦两汉时期的城市317
二 城市的兴衰及布局的变化321
三 城市规模及体系322
四 城市的职能、特性及其演变32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327
一 城市的衰落及坞壁的兴起327
二 城市与行政系统关系及职能的变化329
三 白沟等运河水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30
一 城市的再度繁荣和发展332
第四节 隋唐宋金时期的城市332
二 大运河对城市发展和分布的影响335
三 唐代藩镇割据与城镇发展的关系337
四 北宋、辽及南宋、金边境城市的兴起339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的城市342
一 南北大运河对城市分布和发展的影响342
二 黄河变迁对城市的影响345
三 与现代城市的继承关系347
后记349
1997《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邹逸麟主编 1997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黄淮海平原治理和开发 第1集
-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辞海 地理分册 历史地理
- 1982
-
-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 1993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山东省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优化模式的研究
- 1992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 黄淮海平原区域治理技术体系研究
-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辞海 地理分册 历史地理
- 1978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 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问题
-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
- 1990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上海历史地理
- 1996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黄淮海地区乡村地理
- 1991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开发研究 1983-1985 黄淮海平原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问题与对策
- 1993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
- 1983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