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求取 ⇩

第一编 齐鲁文化概说1

第一章齐鲁 与齐鲁文化圈的形成5

第一节 齐鲁 与 山东5

第二节 齐鲁文化圈的形成6

第二章 齐鲁文化发达的动因及其发展阶段10

第一节 齐鲁文化发达的动因10

第二节 齐鲁文化的分期及发展阶段17

第三章 齐鲁文化的基本特点19

第一节 多元一体的结构19

第二节 多样而又统一的内容21

第三节 独立完整的体系24

第四章 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基本精神27

第一节 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27

第二节 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31

第二编 齐鲁文化渊源37

第一节 夷与东夷41

第一章 齐鲁先民及其历史41

第二节 东夷人的分布范围43

第三节 东夷的历史45

第二章 东夷人的神话及历史传说49

第一节 东夷史前神话与东夷文化49

第二节 东夷神话产生的时代50

第三节 东夷的创世神话51

第四节 东夷其他英雄神话传说53

第一节 后李文化64

第三章 齐鲁新石器考古文化64

第二节 北辛文化66

第三节 大汶口文化68

第四节 龙山文化71

第五节 岳石文化74

第四章 东夷史前礼俗、宗教及其文化精神76

第一节 东夷史前礼俗、宗教及其崇拜文化76

第二节 东夷文化精神82

第一节 东夷史前文化的先进地位85

第五章 东夷史前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85

第二节 东夷史前文化的巨大辐射力及其深远影响90

第三编 齐鲁文化的兴起与发展99

第一章 西周时期的齐鲁文化103

第一节 西周初封,齐鲁并起103

第二节 建国立政,方针互异106

第三节 齐鲁文化,各有千秋111

第一节 《诗经》--西周至春秋时代的社会风俗画116

第二章 《诗经》与齐鲁文化116

第二节 《齐风》--尚武开放的齐国风俗120

第三节 《鲁颂》--庄严肃穆的祭祖乐歌123

第四节 《诗经》的流风余韵127

第三章 管仲与齐文化131

第一节 尽弃前嫌,管仲相齐131

第二节 管仲改革,富国强兵134

第三节 齐桓霸业, 九合一匡138

第四节 《管子》与齐文化141

第一节 绵里藏针显英姿--晏婴风貌145

第四章 晏子与齐文化145

第二节 匡君救失见忠魂--晏婴治齐148

第三节和而不同 垂青史--晏婴思想151

第五章 齐国兵家文化155

第一节 齐地的尚武传统与兵文化渊源155

第二节 兵学鼻祖--姜尚156

第三节 启迪智慧的箴言《六韬》160

第四节 旷世兵圣--孙武163

第五节 深邃、凝练的精典《孙子兵法》165

第六节 用兵奇才--孙膑168

第七节 独具特色的佳作《孙膑兵法》170

第四编 儒墨显学与鲁国文化中心的形成173

第一章 孔子文化177

第一节 孔子生平事迹177

第二节 孔子的时代及文化渊源181

第三节 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183

第四节 作出划时代贡献的大教育家和学者185

第二节 孔门弟子对齐鲁文化的贡献188

第二章 孔门弟子与儒家学派188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形成188

第三节 儒家学派的分化与发展192

第三章 子思、孟轲及其思想195

第一节 子思与《中庸》195

第二节 孟子的生平196

第三节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98

第四章 墨子与墨子文化201

第一节 墨翟其人201

第二节 墨家学派及其思想特点202

第三节 墨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历史命运209

第五编 稷下学与齐国文化中心的形成211

第一章 齐文化传统与稷下学宫建立215

第一节 泱泱大国之风--稷下学宫在齐国的建立215

第二节 辉煌的历程--稷下学宫的繁荣与衰亡218

第三节 稷下学宫的活动特点219

第四节 智慧的欢歌--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222

第五节 不朽的丰碑--稷下学宫的历史地位224

第二章 稷下学派与诸子百家227

第一节因道全法 --黄老学派及其思想227

第二节 情欲固寡--墨家学派及其思想229

第三节 礼法并举--齐法家及其思想229

第四节 白马非马--名家及其思想230

第五节 五德终始--邹衍与阴阳五行家232

第六节 能言善辩--稷下纵横家232

第七节 富国强兵--稷下兵家及其思想233

第八节 其他稷下先生之风采234

第三章 荀子与儒家学派236

第一节 三为祭酒竟风流--荀子居齐236

第二节 稷下奇葩尽芳菲--《荀子》其书238

第三节 广纳百川汇江河--荀子与诸子百家242

第四节 百花吐妍领风骚--稷下儒学及其历史地位243

第六编 齐鲁文化与中国大一统文化的关系247

第一章 齐鲁文化走向中国大一统文化的历史趋势251

第一节 秦帝国的文化选择254

第二章 秦帝国的文化选择与齐鲁文化254

第二节 罢黜百家,独用法术255

第三节 齐鲁文化对秦帝国的影响256

第三章 齐鲁文化于汉初的走向258

第一节 黄老之学与汉初治世258

第二节 从黄老之术到儒术独尊的转折260

第四章 中国文化一统与儒学独尊262

第一节 汉初儒家文化的地位与儒学复兴262

第二节 董仲舒与儒家文化一统264

第五章 两汉经学与今古文之争267

第一节 经学源流267

第二节 齐鲁经学大师267

第三节 齐文化与今文经学268

第四节 鲁文化与古文经学270

第五节 今、古文经学之争271

第六节 郑玄与今、古文经学的合流272

第一节 王弼与贵无论274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齐鲁文化274

第二节 何承天与无神论276

第三节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279

第四节 刘峻与《世说新语注》279

第五节 刘勰与《文心雕龙》280

第六节 南朝经学的代表人物伏曼容、张讥、王俭、崔灵恩281

第七节 北朝经学代表人物崔浩282

第八节 隋唐时期的山东思想家282

第一节 理学的先驱:宋初三先生285

第七章 宋明理学与齐鲁文化285

第二节 宋初经学代表邢禺、孙奭287

第三节 明代山东王学的传播288

第四节 王道对心学的背离289

第八章 清代朴学与齐鲁文化291

第一节 从理学到经学:张尔岐291

第二节 经学巨子孔广森292

第三节 文字训诂学家桂馥292

第五节 文字学家王筠293

第四节 训诂学家郝懿行293

第六节 辑佚学者马国翰294

第七编 齐鲁山海文化295

第一章 泰山文化299

第一节 五岳独尊与泰山崇拜300

第二节 神话传说与泰山神君301

第三节 帝王显威的泰山封禅303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泰山建筑306

第五节 丰荟瑰丽的历史石书310

第六节 历代文人与泰山317

第二章 齐鲁海文化323

第一节 海的神秘323

第二节 海的神话与仙话324

第三节 方仙道的温床及其发展327

第四节 蓬莱仙境与 八仙 的故事330

第八编 齐鲁科技与商业漕运文化333

第一节 科圣墨子及《墨经》的科学贡献337

第一章 齐鲁科学家及科学思想337

第二节 甘德与《天文星经》340

第三节 邹衍及其天文地理学贡献343

第四节 《管子》书中的科学思想345

第五节 集天文、历法、数学于一身的刘洪347

第二章 科技发明与创造351

第一节工圣 鲁班及其发明创造351

第二节 《考工记》与齐鲁手工业技术353

第三章 农学家与农书357

第一节 汜胜之与世界上第一部农书--《汜胜之书》357

第二节 贾思勰与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齐民要术》358

第三节 王祯与我国封建社会农学著作的皇冠--《王祯农书》361

第四章 齐鲁医学文化36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医学的师祖--扁鹊363

第二节 承前启后的医学家淳于意364

第三节 王叔和及其医学贡献366

第一节 子贡经商368

第五章 商业与漕运文化368

第二节 陶朱公与齐鲁商业370

第三节 古运河与漕运文化372

第九编 齐鲁文物和建筑文化377

第一章 齐鲁古国故城遗址381

第一节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381

第二节 齐长城遗址383

第三节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384

第四节 薛国故城遗址385

第五节 滕国故城遗址386

第六节 邾国故城遗址387

第七节 其他古国故城遗址387

第二章 齐鲁古墓葬389

第一节 中国的金字塔少昊陵389

第二节 孔林与孔子墓390

第三节 齐国故城墓葬群391

第四节 破解千年疑案的临沂汉墓群393

第五节 地下宫殿荒王陵394

第六节 象征中菲友谊的苏禄王墓395

第三章 齐鲁碑林与摩崖刻石396

第一节 书法艺术的宝库泰山碑刻396

第二节 曲阜孔庙碑林398

第三节 济宁汉碑馆400

第四节 郑道昭云峰诸山刻石401

第五节 邹城四山摩崖刻石402

第六节 峄山、云门山、灵岩寺碑刻艺术404

第一节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艺术405

第四章 冠绝中华的齐鲁汉画像石405

第二节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406

第三节 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407

第五章 齐鲁石窟造像艺术408

第一节 济南诸山石窟与摩崖造像408

第二节 柳埠千佛崖石窟造像409

第三节 青州驼山与云门山石窟造像群410

第六章 齐鲁古代建筑艺术412

第一节 孔庙、孔府及府第建筑412

第二节 寺庙道观建筑艺术414

第三节 齐鲁民居建筑艺术416

第四节 齐鲁名塔418

第五节 齐鲁名楼419

第十编 齐鲁人的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423

第一章 齐鲁人的多神观念427

第一节 天地神427

第二节 日、月、星辰427

第三节 祖先神428

第四节 山水神429

第五节 城隍、土地、灶王、财神、门神430

第六节 万物神灵崇拜431

第二章 齐鲁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434

第一节 文庙与儒教文化434

第二节 齐鲁道教文化438

第三节 齐鲁天主教文化440

第四节 齐鲁基督教文化441

第五节 齐鲁伊斯兰教文化441

第六节 齐鲁佛教文化443

第七节 齐鲁道教文化对台湾宗教文化的影响444

第三章 齐鲁民俗文化445

第一节 岁时节日民俗445

第二节 人生礼仪民俗447

第三节 齐鲁饮食民俗451

第四节 齐鲁服饰民俗452

第五节 齐鲁称谓民俗453

第六节 齐鲁新节455

第七节 齐鲁人的信仰禁忌民俗458

第八节 民间游艺活动460

第九节 集市文化461

第十一编 齐鲁文化的流风余韵469

第一章 魏晋以降的齐鲁文坛47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齐鲁文坛473

第二节 唐宋金元时期的齐鲁文坛482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齐鲁文坛491

第一节 齐鲁画坛与画家498

第二章 齐鲁艺坛498

第二节 齐鲁书坛与书法家503

第三节 齐鲁剧坛与曲艺509

第三章 齐鲁民间艺术514

第一节 木版年画与剪纸514

第二节 潍坊风筝517

第三节 淄博陶瓷518

第四节 高密三绝520

第五节 刺绣与草编521

第十二编 祖国宝岛--台湾对齐鲁文化的研究525

第一章 台湾的儒学研究529

第一节 台湾对孔子的介绍529

第二节 孔子研究在台湾530

第三节 台湾的孟子研究534

第四节 从孔孟的民本思想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536

第五节 孔子祭典537

第六节 孟子及其他祭典538

第七节 孔子架起两岸桥539

第二章 台湾的孙子研究541

第一节 台湾对孙子的介绍541

第二节 孙子在台湾民众中的地位541

第三节 孙子兵法在台湾企业中的运用543

第三章 台湾学者心目中的齐鲁546

第十三编 齐鲁文化在世界的传播551

第一章 齐鲁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555

第二章 儒学在日本的传播559

第三章 齐鲁文化对越南的影响562

第四章 齐鲁文化在新加坡564

第五章 儒学在西方诸国的传播568

第六章 孔子的著作在南美大陆573

第七章 阿拉伯人对齐鲁文化的研究和认识575

第八章 孔子文化源远流长578

附录579

齐鲁地域大事纪年579

后记586

1997《齐鲁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墨兰主编;于孔宝等编撰 1997 北京:华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华山胜览(1999 PDF版)
华山胜览
1999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齐鲁文化  东方思想的摇篮(1997 PDF版)
齐鲁文化 东方思想的摇篮
1997
齐鲁园艺( PDF版)
齐鲁园艺
齐鲁石玩( PDF版)
齐鲁石玩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齐鲁烽火(1986 PDF版)
齐鲁烽火
1986
齐文化与鲁文化(1997 PDF版)
齐文化与鲁文化
1997 济南:齐鲁书社
文明通鉴(1997 PDF版)
文明通鉴
1997 北京市:中国文史出版社
齐鲁文化  东方思想的摇篮(1996 PDF版)
齐鲁文化 东方思想的摇篮
1996 北京:商务印书馆
齐鲁石化志(1993 PDF版)
齐鲁石化志
1993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齐鲁金戈(1984 PDF版)
齐鲁金戈
1984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华文化通志  齐鲁文化志(1998 PDF版)
中华文化通志 齐鲁文化志
199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齐鲁音乐文化源流(1995 PDF版)
齐鲁音乐文化源流
1995 济南:齐鲁书社
齐鲁文化(1991 PDF版)
齐鲁文化
1991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国鬼文化大辞典(1994 PDF版)
中国鬼文化大辞典
1994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齐鲁英才(1999 PDF版)
齐鲁英才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