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讲座》求取 ⇩

第一讲政治经济学导论1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

(一)古代与近代关于“经济”和“经济学”的基本含义1

(二)近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2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4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5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5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7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9

(四)经济规律10

(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2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3

(一)有利于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13

(二)有利于认识经济运动过程的规律性,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14

(三)有利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14

第二讲商品经济论16

一、商品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共同特征16

(一)商品经济的历史起源16

(二)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17

(三)商品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共同特征19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1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1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23

(三)商品的价值量25

(四)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27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职能28

(六)价值规律35

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39

(一)商品经济的内涵与实质39

(二)市场经济的内涵与实质41

第三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44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44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44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46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48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生产49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49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1

(三)剩余价值率52

(四)资本主义工资53

三、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56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6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6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58

四、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规律59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59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61

(三)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62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64

第四讲资本的流通过程66

一、资本的循环66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三种职能形式66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69

(三)实现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71

二、资本的周转72

(一)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72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74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77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78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79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79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80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84

四、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89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89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93

第五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96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平均利润96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96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98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102

二、剩余价值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103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04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106

(三)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112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116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16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17

第六讲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120

一、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120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121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25

(三)资本输出127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129

(五)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131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134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3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36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137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140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142

(一)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143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144

(三)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146

第七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14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4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48

(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51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特点154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154

(二)按劳分配15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161

(四)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165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6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6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68

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69

(一)经济体制的概念169

(二)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170

(三)如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171

第八讲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17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178

(一)社会主义市场的规定178

(二)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80

(三)社会主义市场中国家职能的规定181

(四)国民经济运行的调控手段体系182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活动183

(一)企业的经营决策184

(二)企业经营中的价格问题190

(三)企业资金192

(四)企业的资金筹集与运用193

三、个人经济行为197

(一)个人消费收入197

(二)个人消费支出198

(三)个人消费行为方式201

(四)个人作为投资者207

(五)个人资产形式的选择209

四、国家的经济职能214

(一)国家经济职能的产生214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215

五、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分解220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221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分析226

(三)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总量平衡的条件228

(四)社会主义经济中总量失衡问题240

(五)国民经济运行中实物平衡的条件241

(六)国民经济运行中实物平衡的方法(投入产出分析)245

(七)社会主义部门结构的协调251

第九讲社会主义经济协调256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体系256

(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256

(二)利益与动力的关系259

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262

(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在总量上的不协调263

(二)宏观与微观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及成因265

(三)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并发267

(四)政府对宏观与微观关系的协调作用268

(五)政府各种经济调节手段的配合272

三、个人收入调节275

(一)个人收入差距275

(二)个人收入的调节278

(三)关于非按劳分配收入的调节279

四、区域经济的协调281

(一)区域经济协调的作用281

(二)区域经济协调的理论依据285

(三)区域发展目标系统与政府政策292

第十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296

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296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296

(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299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301

(一)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301

(二)在需求略大于供给条件下的战略选择305

(三)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308

(四)出口替代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的比较311

(五)经济发展中的消费早熟和滞后问题312

(六)经济发展中投资的合理性问题314

(七)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就业问题316

三、衡量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志319

(一)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319

(二)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的进一步认识320

(三)对人的关心和培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321

(四)社会的评价标准323

1993《政治经济学讲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邱海平主编 1993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