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战争史 第1册》求取 ⇩

第一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1

第二节 英国以武力推销鸦片,发动侵华战争7

第三节 英国侵华部署与清政府的海防战备12

一、英国远征军的组成和作战部署12

二、清政府的海防战备13

(一)清王朝的战备方针13

(二)东南沿海的设防备战14

(三)林则徐的战备措施17

第四节 英军首次北犯与清军定海抗战20

一、英军封锁珠江口与首次北犯20

二、第一次定海抗战22

三、英舰北犯渤海湾与中英大沽口交涉24

第五节 广东军民的抗英作战26

一、广州谈判破裂26

二、沙角、大角清军抗击英军的侵犯28

三、英军霸占香港30

四、清廷对英宣战31

五、英军侵犯虎门,清军浴血奋战32

六、广州清军的抗英作战33

(一)英军缓兵待援,清军布防广州33

(二)英舰沿江上犯,清军三路反攻35

(三)英军围攻广州,迫签《广州和约》37

七、三元里等地人民的抗英斗争39

第六节 英军再次北犯与清军浙东反攻42

一、英国决定扩大侵略战争42

二、厦门清军的抗登陆作战42

三、第二次定海抗战44

四、镇海、宁波的抗英作战47

五、清军浙东反攻50

第七节 英军侵入长江下游,沿江军民英勇抗战55

一、英国增兵及其新的侵略部署55

二、乍浦清军的抗击战斗57

三、吴淞清军的英勇抗战60

四、镇江保卫战62

五、《南京条约》的签订66

第八节 中国战败的原因67

一、政治腐败,经济落后68

三、战守无策,指导无能69

二、闭关锁国,不明敌情69

四、将领保守,战术笨拙70

五、军队腐朽,军民对立71

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前期)73

第一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73

第二节 金田起义与太平军转战广西75

一、金田起义75

二、转战广西81

(一)西进武宣,北上象州81

(二)官村伏击,大败清军82

(三)占领永安,粉碎围攻83

(四)北攻桂林,进占全州86

第三节 北攻湘鄂与东取金陵88

一、道州决策88

二、进攻长沙90

三、攻克武汉92

四、东取金陵94

第四节 定都金陵后的军政决策99

第五节 北伐104

一、长驱北上,挺进京津地区104

(一)由皖入豫,抢渡黄河106

(二)围攻怀庆,贻误战机109

(三)绕道山西,转攻直隶110

二、驻止待援,被迫转入防卸111

(一)静海、独流之战111

(二)束城、阜城之战112

三、援军的北上与覆没113

四、北伐军的最后失败及其教训115

一、胜利进军119

(一)占安庆,围南昌119

第六节 西征119

(二)取九江,克庐州121

(三)进军湖北124

(四)挺进湖南125

二、被迫退却131

(一)岳州争夺战131

(二)放弃武汉133

(三)田家镇、半壁山防线被突破135

三、转败为胜137

(一)九江之战137

(二)湖口大捷139

(一)再克武昌141

四、乘胜反攻141

(二)转战江西143

第七节 一破江北江南大营147

一、打通天京与镇江的联系147

二、攻破江北大营149

三、击败镇江外围之敌150

四、摧毁江南大营151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155

第一节 英法等国企图扩大在华殖民特权155

第二节 清廷实行对内镇压对外妥协政策159

第三节 英国制造借口,挑起战争162

一、“亚罗船事件”162

二、英军进犯广州163

三、广东军民的英勇抗战166

四、清廷“息兵为要”的方针167

第四节 广东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的进犯168

一、英法联军的组成168

二、英法联军陷广州170

三、广东军民继续打击敌人174

一、联军策划北犯,清廷置若罔闻175

第五节 英法联军第一次北犯175

二、联军进逼大沽,清军仓卒布防176

三、联军大沽登陆,清军抗战失利177

四、联军威胁津京,迫签《天津条约》181

第六节 英法联军第二次北犯182

一、上海修约谈判182

二、清廷加强大沽防务183

三、英法联军再次北犯185

四、清军大沽抗战获胜186

一、英法扩大侵略,清廷疏于戒备192

第七节 英法联军第三次北犯192

二、联军北塘登陆,大沽天津陷落195

三、联军侵入北京,迫签《北京条约》198

(一)外交谈判的破裂198

(二)张家湾、八里桥之战200

(三)联军侵入北京203

(四)《北京条约》的签订205

第八节 清军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207

一、清军战败的原因207

(一)清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207

(二)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方法笨拙209

(三)不敢依靠和支持人民群众抗击侵略者210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11

第四章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后期)212

第一节 天京内讧后的战争形势212

第二节 石达开率军远征与最后失败215

一、进军江西216

二、转战闽浙217

三、围攻宝庆218

四、回师广西221

五、辗转入川222

六、石达开部的覆灭及其教训223

第三节 二破江北大营与三河镇大捷226

一、枞阳会议227

二、再克庐州与二破江北大营228

三、三河镇大捷231

第四节 二破江南大营与东征苏常沪235

一、二破江南大营作战方针的提出235

二、奔袭湖杭与回师天京237

三、摧毁江南大营239

四、东征苏常241

五、进攻上海243

第五节 安庆会战247

一、双方战略意图与部署248

二、“五路救皖”计划的落空250

(一)陈、李“合取湖北”半途而废250

(二)杨、?进军赣北失利253

(三)击破曾国藩祁门大宫良机的丧失254

三、安庆的失守257

(一)战前态势257

(二)直接救援安庆失利258

(三)安庆失陷及其教训260

第六节 李秀成部回师江浙与再攻上海263

一、攻占浙江263

二、再攻上海265

(一)李秀成部挺进上海与英法联军进攻太平军265

(二)嘉定、青浦相继失陷269

(三)李秀成率军反攻半途而止271

第七节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最后失败273

一、西线军事形势的恶化273

二、十三王回援天京失利275

(一)清军之大举东犯275

(二)十三王回救天京276

(三)天京外围的激战277

三、“进北救南”计划的落空280

四、苏南诸城的失陷282

(一)常熟、太仓争夺战282

(二)苏州、无锡相继失守284

(三)常州失陷287

五、浙江战场的失利288

六、夭京的陷落291

七、太平军余部的继续奋战与最后失败293

第八节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失败的教训298

一、政治方面的失误299

(一)没有形成能统筹全局和团结一致的坚强瓴导核心299

(二)未能制定一套适合时宜的政策和策略,形成革命的大联合300

(三)不善于罗致人才,缺少谋士301

二、军事方面的失误301

(一)忽视军队的提高与巩固工作301

(二)战略决策屡犯错误302

(三)兵力分散,各自为战,缺乏集中统一的指挥304

(四)偏重于城市攻防战,忽视在机动作战中大量歼敌有生力量305

第五章 捻军起义战争306

第一节 捻军的兴起307

第二节 转战皖豫边,与太平军南北呼应310

一、雉河集会盟310

二、积极进攻守备薄弱之敌312

三、雉河集争夺战313

第三节 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与太平军并肩战斗316

一、主力南下淮南与太平军联合作战316

(一)转战三河尖、正阳关317

(二)控制淮河中游320

(三)重返淮北322

二、淮北捻军向河南、苏北、山东出击325

(一)北舞渡、马埠、野猪冈歼灭战325

(二)袭占苏北重镇清江浦328

(三)进军山东,三败僧军328

三、退出淮北,与西北太平军并肩战斗332

(一)雉河集失守,余部退出淮北332

(二)转战豫、鲁,调动打击清军335

(三)与西北太平军并肩作战,突破重围337

一、高楼寨歼灭战340

(一)捻军和太平军余部的改编340

第四节 与太平军余部合编,继续坚持反清战争340

(二)邓州、鲁山大败僧军342

(三)盘旋打圈,疲惫僧军343

(四)高楼寨全歼僧军344

二、粉碎曾国藩“以静制动”的攻捻方略347

(一)曾国藩“以静制动”的攻捻方略347

(二)捻军继续流动作战349

(三)曾国藩“以静制动”方略的彻底失败351

(四)曾国藩“聚兵防河”计划的完全破产353

(一)捻军分为东西两支354

三、东捻军转战湖北354

(二)东捻军转至湖北与李鸿章的攻捻方略355

(三)罗家集、杨家河两败敌军主力357

(四)群?河先胜后败358

(五)被迫放弃入川计划360

四、东捻军在山东被围及其最后失败361

(一)进军山东半岛361

(二)李鸿章坚持“扼地兜剿”方针362

(三)东捻军突破胶莱河防线363

(四)东捻军的最后失败364

(一)灞桥大捷366

五、西捻军转战陕西366

(二)捻军、回军联合作战369

(三)左宗棠进攻捻、回军的方略与部署371

(四)西捻军转移陕北372

六、西捻军的覆没373

(一)挺进直隶373

(二)转战豫鲁375

(三)最后覆没376

(二)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379

(一)具有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379

一、捻军起义战争的经验379

第五节 捻军起义战争的经验教训379

(三)实行与太平军联合作战的方针380

(四)实行大规模的运动战381

二、捻军起义战争的教训381

(一)政治眼光短浅,组织松散,形不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382

(二)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383

(三)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上的失误384

(四)忽视部队内部的纯洁工作386

一、起义的爆发与发展388

第一节 上海小刀会起义战争388

第六章 天地会起义战争388

二、上海城市保卫战392

(一)起义军退保上海392

(二)挫败清军的水陆夹击394

(三)抗击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396

(四)弃城突围与最后失败398

三、起义的意义与教训398

第二节 大成国起义战争400

一、广东天地会发动武装起义400

(一)双方作战部署402

二、围攻广州之战402

(二)迫使清军转入防御404

(三)攻城作战一再受挫404

(四)起义军被各个击破405

三、转移广西,开辟以浔州为中心的根据地408

(一)占领浔州城,建立大成国408

(二)攻占武宣、平南410

(三)夺取柳州、梧州、南宁412

四、被迫转入防御,根据地日益缩小415

(一)会攻桂林计划落空416

(二)梧州失守417

(三)柳州陷落418

五、秀京沦陷,起义军余部坚持斗争419

(一)作战指导一再失误420

(二)秀京落入敌手422

(三)起义军余部继续战斗424

六、起义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425

(一)起义的历史意义425

(二)起义失败的原因426

一、起义的爆发430

第七章 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战争430

第一节 贵州各族人民起义战争430

二、起义的胜利发展432

(一)苗军控制黔东南地区433

(二)号军建立根据地和围困贵阳435

(三)黔西南回民军和黔西北苗民军的节节胜利437

三、起义军转入防御作战439

(一)清军的谋黔方略与湘军三路“进剿”的破产439

(二)猪拱篝保卫战与黔西北苗军的失败442

(三)黔北号军的失败443

(四)湘、川、黔军三路进攻黔东南苗军447

(五)黄飘大捷449

四、起义战争的最后失败451

(一)湘、川军继续向苗军进攻451

(二)乌鸦坡之战与苗军的失败453

(三)新城之战与回民军的失败454

第二节 云南回民起义战争457

一、起义的爆发457

二、滇东、滇南起义军的反清斗争459

(一)大理革命政权的建立461

三、滇西起义军的胜利发展461

(二)粉碎清军的多次“进剿”464

(三)杜文秀反对投降,坚持斗争467

四、滇西起义军东征昆明469

(一)东征前的形势469

(二)昆明外围的激烈争夺472

(三)东征的失败479

五、大理保卫战481

(一)战前形势481

(二)大理外围的激战482

(三)大理失陷与起义的最后失败486

第三节 李永和、蓝朝鼎起义战争488

一、起义云南,进军四川488

二、绵州之战494

三、眉州之战498

四、起义军余部转战陕西503

五、阶州保卫战和起义的最后失败507

第四节 陕甘回民起义战争509

一、起义的爆发与发展509

(一)陕西回民起义509

(二)甘肃回民起义515

二、左宗棠入陕及其作战部署519

三、金积堡之战522

四、河州之战528

五、西宁之战534

六、肃州之战537

第五节 起义战争的经验教训540

一、多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起义,必须实行联合各族人民共同战斗的革命政策541

二、必须建立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542

三、必须适应当时当地的敌我条件,采取和创造灵活的作战方法543

四、只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坚强的领导集团,才能保证起义的胜利544

1984《中国近代战争史 第1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军事科学院《中国近代战争史》编写组 1984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7册(1983 PDF版)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7册
1983 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十册(1983 PDF版)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十册
1983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五册(1983 PDF版)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五册
1983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册)(1984 PDF版)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册)
1984
中国近代战争史(3)(1985 PDF版)
中国近代战争史(3)
1985 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战争史  2(1985 PDF版)
中国近代战争史 2
1985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战争史  1(1985 PDF版)
中国近代战争史 1
1985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  第1册(1962 PDF版)
中国近代史 第1册
196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近代中国史  第1册(1940 PDF版)
近代中国史 第1册
1940 商务印书馆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次中日战争  第1辑  第9册(1956 PDF版)
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次中日战争 第1辑 第9册
1956 正中书局
中国近代战争史  第3册(1987 PDF版)
中国近代战争史 第3册
1987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战争史  第2册(1985 PDF版)
中国近代战争史 第2册
1985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16册(1983 PDF版)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16册
1983 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10册(1983 PDF版)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10册
1983 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8册(1983 PDF版)
中国历代战争史 第8册
1983 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