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求取 ⇩

第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关于干部教育的理论1

第一节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政策2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宗旨6

第三节 知识分子政策和文教统一战线9

第四节 干部教育第一15

第五节 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20

第六节 理论与实际联系24

第七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6

第八节 干部学校的政治工作30

第二章 《实践论》、《矛盾论》与干部教育34

第一节 伟大的抗日运动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34

第二节 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际方面发展38

第三节 有实际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44

第四节 要把实际经验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47

第五节 把唯物辩证法推向实际工作中去50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要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55

第三章 整风运动与干部教育55

第二节 关于学风问题60

第三节 关于党风问题64

第四节 关于文风问题68

第五节 整风运动给干部教育带来新变化71

第四章 干部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77

第一节 环境教育与教育改造环境77

第二节 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80

第三节 教育原则89

第四节 教学方法94

第五节 教员的主导作用101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105

第一节 把在职干部教育工作摆在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首位105

第二节 在职干部教育的组织与领导112

第三节 在职干部教育的内容114

第四节 在职干部教育的制度117

第五节 在职干部教育的方法124

第一节 抗大的建立和发展129

第六章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29

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主要干部配备133

第三节 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135

第四节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138

第五节 教学方法140

第六节 师资队伍的建设142

第七节 政治工作146

第八节 救亡室151

第七章 陕北公学157

第一节 陕北公学的创办157

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干部配备161

第三节 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164

第四节 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169

第五节 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175

第六节 政治工作177

第七节 学校的作风180

第一节 鲁艺的创立和发展185

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主要干部配备189

第三节 办学方针和教育原则191

第四节 在整风运动中改造194

第五节 生产劳动教育200

第九章 中共中央党校204

第一节 党校的创办204

第二节 党校的改组及其教育方针207

第三节 党校改组后的中心任务210

第四节 党校整风学习的过程213

第五节 党校整风学习的意义221

第十章 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央研究院224

第一节 中央研究院的前身——延安马列学院224

第二节 马列学院的改组和中央研究院的方针225

第三节 组织机构与干部配备227

第四节 研究工作计划和成果229

第五节 中央研究院的整风运动234

第一节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239

第十一章 青年、妇女、民族干部学校239

第二节 泽东青年干部学校244

第三节 中国女子大学245

第四节 延安民族学院250

第十二章 华北联合大学253

第一节 华北联合大学的创办和发展253

第二节 在“扫荡”和反“扫荡”的残酷斗争中办学257

第三节 教育方针和教学原则261

第四节 教学组织和教育内容265

第五节 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267

第六节 政治工作270

第七节 文艺工作团274

第十三章 延安自然科学院和中国医科大学280

第一节 延安自然科学院280

第八章 鲁迅艺术文学院285

第十八章 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290

第二节 中国医科大学291

第十四章 抗大第三分校和八路军军政学院298

第一节 抗大第三分校298

第二节 八路军军政学院303

第一节 延安大学的建立和发展311

第十五章 延安大学311

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主要干部配备313

第三节 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316

第四节 学制和课程设置318

第五节 教学方法321

第六节 政治工作和同学会325

第十六章 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329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发展及其干部教育329

第二节 中共西北党校332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学院、农业学校、职业学校、医药学校338

第四节 新文字冬学教员训练班和新文字干部学校343

第五节 鲁迅师范和边区师范学校346

第十七章 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352

第一节 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及其干部教育352

第二节 中共北方局党校357

第三节 抗大第一分校361

第四节 抗大第二分校365

第五节 抗大第六分校369

第六节 抗大第七分校371

第七节 抗大太岳分校和抗大太行分校374

第八节 抗大附属陆军中学和附设中学376

第九节 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380

第十节 冀中抗战学院、晋察冀抗战建国学院、筑先抗战学院、山东公学和山东省抗战建国学校384

第一节 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及其干部教育390

第二节 新四军皖南教导总队394

第三节 中共华中局党校397

第四节 华中抗大总分校和抗大第五分校399

第五节 抗大第四分校和抗大第八分校403

第六节 抗大第九分校和抗大第十分校406

第七节 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409

第八节 洪山公学412

第九节 苏中公学和淮南行政学院415

第十节 江淮大学和南通学院418

第十九章 华南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422

第一节 华南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及其干部教育422

第二节 琼崖抗日公学425

第三节 琼崖抗日军事政治干部学校428

第四节 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430

第五节 东江纵队青年干部训练班431

第六节 广东揭阳南侨中学433

第二十章 国共两党合作下开办的干部学校439

第一节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439

第二节 新疆新兵营和新疆航空队444

第三节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干部训练工作450

第四节 山西民族革命大学453

第五节 湖南塘田战时讲学院456

第六节 湖北汤池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460

结束语464

后记471

1988《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腾霄主编;俞圣祺等编著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