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草稿 第1分册》
作者 | 马克思著;刘潇然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95 |
出版时间 | 197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001·94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1445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分册目录1
编者序1
导言(稿本M)3
Ⅰ.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3
(1)生产3
(2)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11
(3)政治经济学底方法24
(4)生产。生产手段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交往关系。国家形态与意识形态对生产关系与交往关系的关系。法律关系。家庭关系。34
[希腊艺术与现代社会]36
Ⅱ.货币章(一)(稿本Ⅰ和稿本Ⅱ前7页)41
[A.蒲鲁东主义者底“劳动货币”概念是站不住脚的。货币是产品底商品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41
[(1)蒲鲁东主义者不理解生产、分配和流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生产关系所起的首要作用]41
[(a)蒲鲁东主义者达里蒙底错觉:他错误地把货币流通和信贷混为一谈,而且夸大了银行在调整金融市场中的作用]41
[(b)达里蒙错误地把危机底原因归咎于黄金和白银所占的特权地位。关于银行券可以兑换金银的问题。决不可能用银行改革或货币改革的办法使资产阶级生产关系革命化]55
[(2)蒲鲁东底流通理论跟他的错误价值理论之间的联系。货币底出现乃是交换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65
[(a)蒲鲁东主义者幻想采取发行“劳动货币”的办法就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社会底弊害]65
[(一)“劳动货币”和劳动生产率底增长是不相容的]65
[(二)“劳动货币”和存在于商品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实际差别是不相容的]68
[(b)产品变为商品,因此在交换过程中商品价值变为货币]72
[(c)产品底商品形式和基于这种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在货币中的发展。危机底可能性。]79
[(d)“劳动货币”和产品底商品形式是不相容的]87
[(3)资产阶级社会底一般特征,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前的各种社会形态,又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91
[(4)在资产阶级社会条件之下社会关系底物化]96
[(5)由于交换发展的结果,价值底货币形式也发展起来了。资产阶级社会里生产底社会性质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底社会性质]103
[(6)贵金属是货币关系底体现者]113
(a)金银与它种金属的对比114
(b)各种金属价值比率底升降122
[B.商品—货币流通]130
[(1)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是相互制约的]130
[(2)货币在商品—货币流通中的三种基本职能以及出现在这三种职能之间的矛盾]132
[(a)货币是价值尺度]132
[(b)货币是流通手段]141
[(c)货币是财富底物质代表(货币积蓄;在此以前,货币还是缔结契约的一般材料等等)]153
[(一)关于交换价值与价格的相互关系问题。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作为流通手段这两种职能之间的矛盾]153
[(二)货币在其财富底物质代表职能方面超出了简单流通底领域。货币作为最后目的。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向作为资本的货币过渡]168
1975《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草稿 第1分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克思著;刘潇然译 1975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第3分册
- 1963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一分册
- 1975.1
-
-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初稿
- 1956年09月第1版
-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第5分册
- 1978
-
- 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大纲 第二分册
- 1962 人民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修改稿
- 1983
-
-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初稿
- 1957
-
-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初稿
- 1956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大纲(草稿) . 第五分册
- 1978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草稿 第4分册
- 196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草稿 第3分册
- 1963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 197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