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哈密不同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年代际变化》

《表1 哈密不同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年代际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61-2016年新疆哈密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与成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哈密地区5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年均ET0及其变化趋势如表1和图2所示。1961-2016年哈密地区ET0的多年平均值为1 205.89 mm/a,最小值为1998年的1 085.63 mm/a,最大值为1965年的1 325.2 mm/a,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22倍。哈密地区各站点年ET0区域差异明显,在661.31~1 925.37 mm/a范围内波动,巴里坤、淖毛湖、伊吾、哈密和红柳河的多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别为804.72、1 659.19、1 001.04、1 144.70和1 419.82 mm/a,巴里坤地区最小,红柳河最大。从变化趋势来看,1961-2016年哈密地区多年平均ET0整体上以-20.57 mm/10a的倾向率呈下降趋势(图2),跟全国近几十年变化趋势相一致[7]。其中哈密、淖毛湖、伊吾和红柳河4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分别以-65.94 mm/10a,-32.77 mm/10a,-11.94 mm/10a和-4.99 mm/10a的倾向率减少,而巴里坤站参考作物蒸散量则以12.79mm/10a的速率显著上升。从年代际变化来看,1961-2010年哈密地区多年平均ET0呈增-减-减-增的变化趋势,各站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巴里坤的变化趋势为减-增-减-增;淖毛湖的变化趋势为增-减-增-增;伊吾的变化趋势为增-减-减-增;哈密年代际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趋势为减减-减-增;红柳河的变化趋势为增-减-减-减,2011年开始,哈密各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呈现一致减少趋势(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