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电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测定结果比较(n=6)》

《表6 电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测定结果比较(n=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氨基酸配方及蛋白质水解配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氯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导致测定结果差异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方面:(1)原理不同:电位滴定法原理为根据电位的“突跃”,确定滴定终点。以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氯化物的含量。沉底滴定法的原理为原理是在pH6.5~10.5条件下用硝酸银进行滴定,通过目测颜色的变化判定滴定终点。(2)沉淀滴定法干扰因素较多:电位滴定法在酸性(硝酸)环境中用硝酸盐进行滴定,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可排除多种杂质离子的干扰,可准确鉴定溶液中的氯离子含量。除氯离子外,反应体系中还有其他可与银离子产生沉淀离子,如碳酸根、磷酸根、氢氧根,上述离子与银离子形成的沉淀都溶于硝酸,但只有氯化银不溶,因此硝酸化的硝酸银可以准确的测定体系的氯离子。相比于电位滴定法,沉底滴定法测定干扰较多,因样品中含有的氨基酸、乳蛋白水解配方产品中含有小分子氨基酸、肽类物质,酸性比较强。酸性条件下,CrO42-会转化成HCrO42-和,Cr2O72-,导致指示终点的Ag2CrO4沉淀出现延迟,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此外,样品中的氨基酸还可能与银离子反应形成棕红色物质,影响终点判定,导致样品中氯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