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碘缺乏病防治对教育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表4 碘缺乏病防治对教育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智慧元素的力量:碘缺乏病防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个体和地区层面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兄弟数量、出生年份、父亲出身、父亲1979年和1989年时的职业类型、父母受教育程度、出生地所在市的固定效应、出生地所在省份与出生时期(补碘后出生=1)的交互项、工农业增速(与出生时期交互)、出生率变化(与出生时期交互)、汉族比例

由于补碘对个体不同教育阶段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而表4采用Logit回归,分别考察补碘对个体是否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业的影响。列(1)和列(2)以个体是否小学毕业作为被解释变量。在不同的控制变量设定下,克汀病患病率与个体出生时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都不显著,表明补碘对小学阶段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列(3)和列(4)对个体是否初中毕业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估计值都显著为正,表明补碘显著提升了初中毕业的概率。列(5)和列(6)考察个体高中阶段所受到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尽管交互项估计系数都为正值,但并不显著,表明补碘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以上结果表明补碘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主要产生于初中阶段。之所以补碘对小学阶段教育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义务教育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子女智力状况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1)而高中阶段不显著的结果则可能是因为缺碘地区的相对贫困阻碍了家庭对教育的进一步投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