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2—2017年安徽省品比试验参试品种纹枯病抗性级别的分布》

《表3 2012—2017年安徽省品比试验参试品种纹枯病抗性级别的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徽省小麦品种综合抗病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几年安徽省小麦播种后干旱少雨而返青拔节至成熟期降水频繁,使得小麦纹枯病较重发生造成减产。小麦纹枯病在长江流域及黄淮麦区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品种的前提是鉴定和筛选小麦抗病种质资源[5-6]。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防治较为困难,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纹枯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7]。2012-2017年安徽省小麦预试参试品种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5年间只有淮麦43品种在2016年表现抗纹枯病(R);半冬性组参试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略优于春性组,但是整体抗性水平不容乐观。半冬性组参试品种对纹枯病抗性主要集中在MS2、S1、S2等3个级别,春性组主要集中在S1和S2等2个级别,半冬组和春性组高感纹枯病的品种在中5年间居高不下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