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2015-2017长株潭城市群8座城市的联系强度》

《表5 2015-2017长株潭城市群8座城市的联系强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信息流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关系网络特征辨析及规划启示——基于百度指数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图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呈现出“大核+小核”的双中心结构,“大核”是长沙市,其城市联系强度最大,是整个城市群网络的中心,“小核”是株洲市,城市联系强度仅次于省会长沙,其构成的城市相互联系紧密。从城市群的主干网络结构可看出,主干网络结构逐步收紧现象明显。株洲―岳阳、株洲―衡阳、衡阳―娄底和衡阳―常德,这四个城市对正在失去其城市主干网络地位。城市群的核心网络结构基本保持不变,由长沙市向外辐射,呈“Y”型分布,分别为长沙―株洲、长沙―衡阳、长沙―岳阳及长沙―常德。其中2016年长沙―常德以微降区域退出核心网络结构,但在2017年重新进入城市群核心网络结构。按照式(3)和(4),分别计算2015年、2016年、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中8个城市的联系强度(见表5)。连续三年城市联系强度排名前6的城市均没有发生变化,依次为长沙、株洲、衡阳、岳阳、常德和湘潭,其中株洲市的城市联系强度值呈逐年上升态势,但相对联系强度P值则先升后降,2016年为最高值0.428。娄底市的城市联系强度排名取代了益阳市,成为8个城市中城市联系强度最弱的城市,这与娄底市的区位不占优势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