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初测中各组被试选择陌生物体作为刺激词指称对象的比率》

《表1 初测中各组被试选择陌生物体作为刺激词指称对象的比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语(方言)经历对儿童习得名词指称对象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实验的因变量为被试将刺激词的指称对象判断为陌生物体的情况。初测的结果见下页表1。当刺激词为普通话虚构词时,单语组被试选择虚构物体的比率高达93.3%(56/60),表现出明显的将不熟悉的语音形式映射为陌生事物的倾向。当刺激词为粤语虚构词和英语虚构词时,单语组被试选择虚构物体的比率稍低,分别为76.7%(46/60)和80%(48/60),但刺激词类型的效应并不显著(X2=5.644,p>0.05)。普通话-粤语双方言组被试在刺激词为普通话虚构词或粤语虚构词时,选择虚构物体的比率都超过90%,但当刺激词为英语虚构词时,他们选择虚构物体的比率就只有48.3%(29/60)。也就是说,在该条件下他们在超过一半的尝试中选择了熟悉事物作为新语音形式的指称对象。该组被试对三种刺激词的反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0.213,p<0.001)。英-汉双语组被试则在刺激词为英语虚构词或普通话虚构词时,倾向于选择虚构物体作为新词的指称实体(84.5%-91.7%),而在刺激词为粤语虚构词时,选择虚构物体的比率仅为54.2%(26/48)。同样,刺激词的类型对于被试是否选择陌生事物作为新语音形式的指称对象产生了显著影响(X2=9.152,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