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藻蓝蛋白及其水解物对玉米直支链淀粉回生率的影响》

《表1 藻蓝蛋白及其水解物对玉米直支链淀粉回生率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藻蓝蛋白及其水解物促进玉米直支链淀粉回生机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P<0.05,**为P<0.01。

图4为玉米直链和支链淀粉混合藻蓝蛋白及其水解物前后回生所得淀粉的红外光谱图。3 282~3 315 cm-1附近处的吸收峰为淀粉分子的O-H的伸缩振动或者蛋白分子的N-H伸缩振动,2 930 cm-1附近较尖锐峰是淀粉或蛋白亚甲基的C-H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图4 e、4f、4g、4h中1 644.1 cm-1处的吸收峰是淀粉中水的H-O-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 006.7 cm-1处为淀粉结构C-O-C中C-O的振动吸收峰[26-27]。图4 a、4b中1 651.2 cm-1处为藻蓝蛋白水解物中蛋白质酰胺Ⅰ键C=O的伸缩振动[20]。图4a、4b中1 408.8、1 411.6 cm-1为甲基的C-H剪式弯曲振动,993~1 003 cm-1为C-O-H弯曲振动[28],前者峰强变弱说明藻蓝蛋白水解物中肽链变短,藻蓝蛋白中参与氢键的甲基被解离,后者峰强度减小变化可能与含羟基氨基酸与多糖连接被打断有关。图4 a、4b中1 538~1550 cm-1处波数代表的酰胺Ⅱ键C-N伸缩振动和N-H变形振动的组合[28],藻蓝蛋白水解后该处峰强度减小,这是蛋白酶水解过程酰胺键断裂所致。图4e、4g中藻蓝蛋白与玉米直支链淀粉混合回生后,玉米回生直链淀粉波数由3 285.3转变为3 268.2 cm-1,支链淀粉由3 315.3转变为3 282.5 cm-1,此处红外波数的减小代表氢键的形成[28],支链淀粉此处波数降低更多可能跟藻蓝蛋白中的巯基、支链淀粉的还原端醛基参与了氢键的形成有关。此两图中可以观察到酰胺Ⅰ、Ⅱ键的吸收峰,说明藻蓝蛋白中羰基和氨基没有参与淀粉回生过程氢键的形成。图4f、4h中藻蓝蛋白水解物与玉米直支链淀粉混合回生后,玉米回生直链淀粉波数由3 285.3转变为3 282.5 cm-1,支链淀粉由3 315.3转变为3 288.5 cm-1。根据表1结果可知,藻蓝蛋白水解物促进玉米直链淀粉回生非常明显,而3 285.0 cm-1附近的红外波数却变化不大,说明促进回生的动力来源于非羟基基团如氨基或巯基。图4f(黑色箭头)中对应于酰胺Ⅰ、Ⅱ键的红外峰的消失正好印证了这种推测,这些羰基和氨基参与了氢键的形成,C=O、C-N伸缩振动消失了。总结红外分析,藻蓝蛋白促进玉米支链淀粉的原因可能是藻蓝蛋白中的巯基与支链淀粉还原端醛基之间形成了氢键;藻蓝蛋白水解物促进玉米直链淀粉回生可能是水解多肽的羰基、氨基与直链淀粉的羟基形成了氢键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