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情感劳动的理想化控制模型》

《表1 情感劳动的理想化控制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养老照料行业的情感劳动机制与问题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有关情感劳动的控制研究,逐渐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型。Hochschild提出控制情感劳动的三种方式:一是产生途径,采用面对面或声音接触的形式;二是工作规范,要求维持着某种情感状态;三是监控机制,即通过培训或监控手段规范过程。但这种划分忽略了道德认同与职业认同的影响。Leidner提出脚本与行为的标准化,发现组织通过改变劳动者的个性特征、行为举止来塑造个体的深层认同[5];Johnson通过私营养老机构的个案研究,发现管理者利用道德本性,将“天职观”与“志愿主义”嵌入劳动过程[6]。因此,针对管理者的不同控制策略,可以归纳出不同类的情感劳动(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