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DBP和DOP对其鱼类的急性毒性》

《表3 DBP和DOP对其鱼类的急性毒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大黄鱼受精卵及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实验结果表明,DBP和DOP对大黄鱼鱼卵和初孵仔鱼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但两者的毒性效应存在差异。同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不同鱼类的毒性相差也较大(表3)。本实验中DBP对大黄鱼仔鱼的96 h LC50为5.23 mg·L-1,低于虹鳟(Salmo gairdneri)的6.47 mg·L-1[19]、红鳍笛鲷的6.66 mg·L-1[15]、斑马鱼的9.67 mg·L-1[15],但高于斑点叉尾鮰的2.91 mg·L-1[19]。本实验中DOP对大黄鱼仔鱼的96 h LC50为6.57 mg·L-1,低于鲤的7.95 mg·L-1[18],也低于斑马鱼的9.89 mg·L-1[20]。这种毒性的差异一方面与鱼类的种类、鱼类所处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比较文献[20]和[21]可以发现,DBP对斑马鱼胚胎阶段的96 h LC50高于斑马鱼幼体,说明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对毒性物质的暴露更加敏感;另一方面,不同种类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差异,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也有差异。STAPLES等[21]研究了不同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DMP毒性最小,其次是DEP和DBP,同时指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侧链上的碳链越长,其毒性越大。何秀婷等[22]研究了DMP、DEP、DBP和DEHP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也显示了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DBP>DEHP>DEP>DMP),结论也是碳链越长,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