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凝聚力各维度差异检验一览表》

《表3 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凝聚力各维度差异检验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业余篮球培训班青少年凝聚力调查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格中*(或#或)表示P<0.05,**(或##或)表示P<0.01。*或**代表10-12岁跟13-14岁比,在10-12岁标记;#或##代表13-14岁跟15-16岁比,在13-14岁标记;或代表15-16岁跟10-12岁比,在15-16岁标记,下同。

表2显示,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凝聚力,男性青少年的ATG-S、ATG-T、GI-T和RGEQ水平优于女性青少年。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体育行为也会产生差异,男生喜欢参加一些对抗激烈,强调力量、速度、技能类的体育运动来展现自己的男性气质,培养男子汉特征;女生喜欢参加一些平和舒缓,能展现女性魅力的体育项目来培养她们的女性化气质。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上会自愿选择性别隔离,如踢足球、打篮球的男生比女生多,健美操、瑜伽则以女生为主[7]。表3显示,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凝聚力,10-12岁与15-16岁的ATG-S、ATG-T水平明显优于13-14岁,在GI-T、GI-S和RGEQ中,15-16岁明显优于10-12岁及13-14岁。15-16岁一般处于初中高年级阶段,面对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在人际关系、自信、心理素质等方面也存在更多的问题,但其执行力是优于10-14岁青少年的,在篮球课中,能够团结一致,较为准确、快速的完成训练任务,且15-16岁课程进度快,比赛安排多,这也是群体凝聚力较10-14岁高的主要原因。表4显示,训练时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凝聚力,训练时长越长,凝聚力水平越高。随着训练时长的增加,群体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随之增加,并逐步从个人技术学习过渡到多人配合,再加上训练中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篮球游戏,常年班设置的班际比赛、挑战赛等,更利于凝聚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