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鄂尔多斯盆地11块煤样汞含量及最大古地温》

《表5 鄂尔多斯盆地11块煤样汞含量及最大古地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煤成大气田天然气汞的分布及成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随着埋藏深度进一步增加,当地层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源岩中的汞就会随生成的烃类气体一起运移并成藏。韩中喜等[33]曾对煤粉热吸汞及释汞现象进行过实验分析,当温度低于100℃时煤粉具有吸汞能力,当温度高于120℃时煤粉不仅不能吸汞反而会释汞,煤粉吸汞和释汞的平衡点大体在110℃左右。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本文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单井岩心煤样11块,采用热分解齐化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固体及液体中的汞测试方法[34]对煤中的汞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由于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剥蚀,按照平均剥蚀厚度为500 m,参照现今地温梯度来计算最大古地温,即T=0.029 3h+10.8[35],结果显示在最大古地温小于106℃时,煤中汞含量随埋藏深度逐渐增加,当最大古地温达到106℃时,煤中汞含量出现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