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滴头不同平均流量下湿润体半径及体积》

《表2 滴头不同平均流量下湿润体半径及体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滴灌带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2.2.1节探讨了各生育期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平均值的动态变化,讨论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变化对作物生长过程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土层土壤水分分布下滴灌带首、中、尾部作物产量的差异,对各个生育期每层(10 cm)土壤含水率进行平均,如图7所示。发现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首、中、尾部的3条土壤平均含水率曲线逐渐重合,而其中N0.30的差异又比L0.15的差异小,分析原因,由于滴灌带间距不同,致使水平湿润半径重叠面积的差异,导致滴头下湿润体体积及土壤含水率不同,黄绵土(粉质壤土)的湿润体水平扩散距离R(t)、垂直入渗距离H(t)与入渗时间关系的表达式[12]为R(t,q)=2.409 1q0.348 2t-0.004 5q+0.376、H(t,q)=2.439 4q0.072 1t0.408 5q0.080 7。该试验选取土样与本试验土质相似,由此得到湿润半径R和湿润体体积V的关系式为V=2nπR(t,q)2H(t,q)/3,见表2。当L0.15滴头的水平湿润半径为7.5 cm时,表层湿润面积开始重叠(20 min),此时N0.30滴头水平湿润半径小于15 cm,湿润面积未发生重叠;当N0.30滴头间水平湿润半径达到15 cm时,历时100 min,此时L0.15滴头水平湿润半径达到14 cm,表层重叠面积几乎达到50%。在两个点源扩散下的湿润体含水率相比在一个点源扩散下的湿润体含水率大,土壤含水率基数大,则蒸散发、降雨等相同环境下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相对较低。结合2.2.1节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解释了N0.30的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大,而L0.15的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