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知识生产的量化因素及其界定》

《表1 知识生产的量化因素及其界定》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知识生产与进化:“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形态表征与演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接下来以课程进行期间每周的知识生产活动(共计13周内容)作为分析样本进行量化,考察cMOOC中的知识生产情况。第一步,确定知识生产各量化要素的操作性定义,方便进行下一步的内容编码(如表1所示);第二步,以课程开展时的微信群课程讨论记录、课程网站论坛的发帖和跟帖作为编码样本,采用CQR研究方法提取材料中的真实主题及关键词,对应统计入相应的知识生产变量中。其中,CQR研究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对少量研究对象、言语数据本身以及整个案例的背景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现象并进行推论,分析过程及结果由多名研究者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珠玛,等,2011)。本部分编码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逐一编码与核查,分析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操作先由各个研究员独立完成,经协商一致后进入下一阶段以保证编码和归类的一致性,最终形成知识生产编码统计的可视化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课程活动的推进知识自我生产量所占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知识死亡或遗忘率也逐渐增加,社群中外部知识引入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说明随着课程推进知识生产逐渐趋于稳定并倾向于“内部迭代型知识生产”,需要通过颠覆式主题设计、增加或更换学习者等方式激活知识引入,提高知识生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