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干奶药与乳头内封闭剂对防控奶牛乳房炎的作用对比》

《表1 干奶药与乳头内封闭剂对防控奶牛乳房炎的作用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干奶期对奶牛乳房炎防控的重要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乳头管是抵御环境病原微生物的重要物理性防御屏障。乳头管的管壁呈条纹状,乳头管中的上皮细胞会在管壁内形成网状的硬质角蛋白聚集在乳头管末端,封闭乳头孔并阻止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孔进入乳腺组织内部。作为奶牛乳腺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角蛋白栓不仅能够抵挡致病菌的入侵,其所含的高浓度脂肪酸等物质还对病原的感染有抑制作用。另外,乳腺导管括约肌的伸缩功能,同样有利于乳腺抵抗外源感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奶牛乳头都能在干奶到产犊之前有完整的角蛋白栓保护,尤其在干奶初期以及产犊前2周的关键阶段。在干奶前2周,部分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乳头内的角蛋白栓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产犊前2周角蛋白栓开始脱落,干奶药的作用降低,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乳腺感染的风险。在这些关键时刻,乳头内封闭剂就发挥了其关键性作用,乳头内封闭剂的作用原理是模拟奶牛乳头管天然形成的角蛋白栓,在乳头内设置一道物理屏障,基于其成分中不含有抗生素,所以并不能作用于已存在的感染,但是能够简单并高效的防止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孔侵入乳腺组织内部,降低新发感染的发病率,特别是干奶初期和接近产犊的阶段。相关研究显示,与在干奶期仅使用抗生素相比,牛群配合使用乳头内封闭剂后,产后新发乳腺感染的风险会降低25%。另外,与没有接受任何干奶治疗的牛群相比,使用乳头内封闭剂后新发感染的发病率下降73%。从这两方面的结果来看,干奶药物在预防乳腺感染方面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而乳头内封闭剂的使用则大大提升了干奶期新发感染的预防效果(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