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图11中不同区域的EDS点扫描结果》

《表3 图11中不同区域的EDS点扫描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压铸态镁/铝异种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图11所示,对转速为900 r/min的焊接接头镁铝界面进行EDS分析,观察搅拌区不同元素的分布情况。EDS线扫描发现在Mg/Al交界处存在一个约5μm的金属间化合物过渡层,镁元素和铝元素的含量在该过渡层中连续变化。EDS面扫结果显示大量Mg、Al元素聚集在过渡层。根据表3中EDS点扫结果,推测镁铝界面处有Mg2Al3、Mg2Si及Mg17Al12生成。图12为接头横截面焊核处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焊核区域确实存在金属间化合物Mg2Al3,Mg17Al12和Mg2Si,在变形态铝镁异种合金搅拌摩擦焊过程化合物的形成在早期已有报道[19];由于生成的化合物含量较少,Mg2Si的衍射峰并不明显。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镁元素和铝元素之间在界面处发生元素间的相互扩散,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聚集的过渡层;随着焊核区域的温度持续上升至共晶温度,局部区域发生成分液化,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晶反应,也会生成金属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