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高阶思维能力后测结果对比》

《表3 高阶思维能力后测结果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高阶思维能力前测的统计检验已表明,两个班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对实验效果的分析只进行后测结果差异显著性检验即可。研究者通过量表对两个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进行后测,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后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3可知,两个班后测对比结果为:问题求解、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三个维度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意义显著性差异。其中实验班的决策制定维度平均值为17.14(标准差4.750),对照班为16.46(标准差4.858),P值大于0.05,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但相比两个班前测结果,在该维度上两个班的得分都有所提升。研究者针对此情况随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发现在传统面对面进行教学的课堂中采取的小组合作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小组内部动手能力强、成绩较好且学习积极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无形中替代或剥夺了小组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出现一种“搭便车”效应。这与卜玉华提出的问题类似,即有部分积极生或优秀生替代其他小组成员参与的现象,缺乏公平而有质量地课堂参与[7]。此外,小组合作之间产生的互动不仅受互动学习中学生的从众心理影响,还受环境、技术要素等多方面的制约[8]。参与实验的两个班都是大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规模过大,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小组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交流都会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受到局限,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学生从众行为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副作用,也直接导致决策性思维能力难有较大的提高,这就不难理解实验班相比对照班在决策性思维能力维度的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根据实验班总体平均值为65.16(标准18.333),对照班为73.24(标准差14.623),P值小于0.05,说明实验班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可以推断面向高阶思维能力教学活动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