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试验钢的临界点测定结果》

《表2 试验钢的临界点测定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Si-Mn-Mo系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组织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试验钢完整的CCT曲线如图2所示,表2为试验钢各临界点测定结果。由图2可以看出,Si含量的增加有降低贝氏体开始转变线的作用,促进贝氏体转变区间扁平化。在满足一定冷速条件下,试验都可以得到完全贝氏体组织。在本次试验的所有冷速下,由于原奥氏体晶界处的钼、铬可以减少铁素体形核,阻碍铁素体生成[7],钼对于推迟高温区转变的作用更显著一些[8],Si又可以抑制渗碳体的产生,阻滞珠光体转变,因此未出现铁素体转变区和珠光体转变区,奥氏体相变主要发生在两个区域内,即贝氏体转变(A→B)和马氏体转变(A→M)。对于所有冷速,不同Si含量的试验钢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Bs均在410℃以上,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为360℃,贝氏体转变延伸到Ms以下,在较低的冷速下(0.1℃/s以下)得到的是全贝氏体组织;在冷速为0.1~1.4℃/s范围内得到的最终组织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物;冷却速度在1.4℃/s以上得到的最终组织为马氏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