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全国性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表1 全国性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国性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基于15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研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上,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Carroll的四框架模型提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它们由下往上形成一个金字塔模型,说明了社会责任的发展顺序,全面地概括了企业社会责任[2]。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Freeman于1984年在其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提出,他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也要对员工、供应商、政府等其他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负责[3]。中国学者吴波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有股东、员工、客户、社区、政府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上市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他认为在上市银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结构中股东责任、员工责任和客户责任的比重较大,而社区责任和政府责任比重相对较少[4]。谭超颖也是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他认为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股东、客户、员工、政府、监管机构、环境和社区等七大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和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共设计了七大类21项指标,然后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5]。在借鉴不同学者的观点之下,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并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可操控性和重要性等四个原则,最终构建了包含股东、客户、员工、政府、社区和环境等5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