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国有部门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繁荣期与衰退期》

《表5 国有部门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繁荣期与衰退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有部门改革与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分析与效应检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本文区分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下国有部门改革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别汇报了面板固定效应(FE)和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结果(2SLS)。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的划分借鉴方红生和张军(2009)的做法,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依据产出缺口进行划分,繁荣期表示产出缺口大于0,衰退期表示产出缺口小于0,产出缺口采用HP滤波方法对实际GDP(对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无论是在经济繁荣期还是衰退期,国有产值比重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即国有部门改革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板固定效应与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经济繁荣期国有产值比重的估计系数要小于经济衰退期,同样财政支出比重与工业化水平的估计系数也是繁荣期小于衰退期。一方面,衰退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低于繁荣期,甚至会出现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等现象,例如1998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时,政府对经济进行过多的干预,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通过国有部门或企业的投资刺激经济,因此,国有部门在衰退期的影响要高于繁荣期。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竞争和预算软约束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在衰退期实行“扩展偏向的财政政策”(方红生和张军,2009),而且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高于非国有企业(罗德明等,2012),在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经济衰退期国有产值比重、财政支出比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要高于繁荣期。其他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与前文的分析基本一致。同时本文汇报了以滞后一期国有经济比重作为工具变量估计结果,D-W-H内生性检验无法拒绝国有产值比重外生的原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