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赵各庄井地震及响应次数统计》

《表2 赵各庄井地震及响应次数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赵各庄井地下流体的映震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自Cooper等(1965)对开口井孔中水位波动对地震波的响应研究和Mogi等(1989)对日本伊豆半岛某温泉水温突变对于强震的响应研究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对水温和水位同震响应的大量研究。研究充分表明,地震流体观测中水位和水温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是地震波作用于井—含水层系统最直接的体现(孙小龙等,2008a)。井水位、水温的同震响应特征是指井水位和水温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异常升降(宋洋等,2016)。为提高研究的准确性,选取可能引起井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的所有地震目录(表2),其中井水位为静水位,地震目录来源于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1(刘瑞丰等,2007;),具体选取标准为:70°E以东,10°S—60°N地区的MS 4.0以上地震(震级统一用MS标度,无MS标度时利用经验公式Mb=0.63MS+2.5 (Gutenberg等,1956;陈运泰等,2004)和MS=1.13ML-1.08(郭履灿,1971)进行换算) 。以发震时刻为基点,甄别井水位和水温动态数据及同震响应的地震,分析井水位响应类型,计算震中距,筛选及计算结果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