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96-2015年分区域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的构成因素》

《表4 1996-2015年分区域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的构成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及其水土资源利用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基于效应值的首位贡献因子,以及效应值超过首位因子2/3的第二/三因子。

将粮食简单分成稻谷、小麦、玉米和其他等4类,对六大区域分作物产量消长的贡献上,作物种植比例因素的影响最为广泛(表4)。种植比例反映种植业内部粮经饲作物对耕地用途的竞争,包含种植效益的因素。北方是粮食增产的主阵地,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种植比例因素均为各作物产量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且大多对其产量变化起同向促进作用。华北地区,作物单产提升是小麦和稻谷增产的首要贡献因素,稻麦种植比均为增产的抑制因素,华北玉米等产量变化亦主要由其种植比例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