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的》

《表1 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体系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要求临床医生不仅能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数据,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具有转化医学的观念,将基础医学的发现应用于临床实践[1-2]。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临床医生,成为当代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自1959年起,以杜克大学医学院为首的一批知名医学院校,基于医学教育课程上陆续开设了研究性课程,学生在参与相关研究计划中获得研究经验。最初,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经验,之后研究性课程也涉及多学科兴趣培养[3]。文献资料显示,不同医学院校在开设研究性课程时,教学目标并不完全相同。有的院校提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某一个医学学科领域中积累一些研究经验;有的院校则要求学生能发展成为独立研究人员;有的院校鼓励学生与医学课程以外的教师建立指导关系,参与研究(表1)。既往研究报道,研究性课程多利用调查问卷评价课程教学效果[4-7],即学生自我评估研究的兴趣和技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