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轮作小区不同月份的C值》

《表3 轮作小区不同月份的C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北薄层黑土区作物轮作防治坡面侵蚀的效果与C值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是反映作物对土壤侵蚀控制能力的指标之一[20],在不同耕作措施、作物类型和管理方式条件下变化幅度较大,该值不仅受到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而且侵蚀性降雨的年内分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14]。据此,这里基于6年观测资料,估算大豆—红小豆轮作措施的C值,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表3)。研究区大豆—红小豆轮作措施的多年平均C值为0.12,其变化范围为0.007~0.460,其中2016年最大,2013年最小,与张宪奎[19]对黑龙江省克山县估算的C值的结果相类似。对于轮作小区的红小豆和大豆而言,多年平均C值分别为0.38和0.04,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46和0.007~0.080。其中大豆的C值在不同月份变化范围为0.01~0.24,红小豆的C值在不同月份变化范围为0.01~0.80。对于红小豆和大豆,雨季开始的5月和雨季结束的9月C值较高,而6—8月C值较低,这与Preiti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5月为作物幼苗末期,作物的叶面积指数迅速增加且根系初步形成,减小了雨滴对坡面的打击和轮作小区土壤流失量。因此,C值在作物生长1个月后(即6月)迅速减小。8月是大豆和红小豆生长旺盛期,此时作物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迅速增加,且根系充分发育,对土壤有良好的固结作用,此时C值最小;此后作物生长进入成熟期,叶片开始萎缩并在风力等自然因素作用下脱落,地面覆盖度的减小导致C值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