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陆上训练小周期的目的、负荷水平及负荷设计 (Issurin, 2007)》

《表1 不同陆上训练小周期的目的、负荷水平及负荷设计 (Issurin, 2007)》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对我国优秀女子蝶泳运动员陆上训练年度安排的研究——以陆滢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安排体现在,既围绕年度参加1~2次重大比赛的“传统周期”安排方式。也有赛事密集训练阶段依据不同训练和比赛任务,以突出发展某项运动能力的高强度板块训练。陆上训练的周期安排以生物适应能力提高的快慢与各种力量素质之间逻辑关系作为划分依据,受到运动员赛事与赛时安排、专项特征、竞技状态以及伤病特点等因素影响,配合水中训练体现出竞技状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实践中,游泳陆上训练计划的制定是以7天为1个小周期循环组织,根据不同的专项目的、负荷水平、负荷设计和持续时间特点,陆上训练小周期的类型可分为6种(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