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早晚稻期间斗支沟减污效果》

《表3 早晚稻期间斗支沟减污效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方稻田灌排系统生态整治效应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典型斗沟沟段长约50 m,沟宽2.8 m(平均底宽),沟边坡采用生态袋护坡形式,沟段内主要种植湿地植被为茭白、莲藕;典型支沟沟段长约138 m,沟宽6.8 m(平均底宽),沟边坡进行杂树杂草修整,沟内主要种植湿地植被为茭白、美人蕉、莲藕。

由表3可知,早稻生长期间,改造的生态斗沟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7%和16.16%;晚稻生长期间,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则分别为9.18%和21.96%;早、晚稻期间对总氮的去除率平均为8.08%,对总磷的去除率平均为19.06%。同时,早稻生长期间,改造的生态支沟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42%和24.69%;晚稻生长期间,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则分别为10.31%和12.76%;早、晚稻期间对总氮的去除率平均为18.87%,对总磷的去除率平均为18.73%,排水沟斗、支沟经生态改造后对总氮和总磷的综合去除率为25.42%和34.22%(综合去除率=1- (1-斗沟去除率)(1-支沟去除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