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变量测量:环保约谈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

《表2 变量测量:环保约谈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环保约谈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参考已有研究,本研究选取了一系列控制变量:(1)经济发展水平(PGDP),本文用人均GDP表示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一般认为经济发展程度与环境治理水平为倒“U”型关系,也就是EKC曲线[31];(2)外商直接投资(ln FDI),其被认为存在“污染天堂”假说,即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商投资降低环境规制,地区间“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由于地市FDI的初始数据的单位是美元,本文采用历年中间汇率做了相对应的折算,并取了对数值[32];(3)工业化(Industry),本文采用第二产业占GDP比来表示工业化,一般理论认为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市,工业三废排放量也越多,环境治理的困难程度也越高;(4)政府规模(Gov),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来表示;(5)人口密度(Pop Den),一般认为人口密度越大,环境质量也越差,当地生态压力就越大,从而影响环境治理,本文选取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测量人口密度;(6)教育水平(Edu Lev),通常认为教育程度高,环境意识也相对较高,这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也是有利的,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占地区总人口比刻画不同地区人口素质;此外,本文还控制了省份虚拟变量(Talk Prov),若某市被环保约谈,该市所在省会更加重视环境问题,进而影响这个省所有市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故本文控制了省份,即该省是否有被环保约谈的市,如果有赋值为1,否则为0。本文主要变量说明及测量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