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底泥样品检测方法:大型表面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下底泥污染特性及氧化层甄别》

《表2 底泥样品检测方法:大型表面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下底泥污染特性及氧化层甄别》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型表面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下底泥污染特性及氧化层甄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7年12月在无明显降雨发生时段并且停止进水20天后在湿地中根据不同水深(A、B和C区分别为0.3、0.4和0.5 m)、同一净化单元不同位置(进水口、中间和出水口)两个控制变量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底泥采样点(A区进水口、A区中间、A区出水口、B区进水口、B区中间、B区出水口、C区进水口、C区中间、C区出水口),采样点分布如图2中五角星所示.在各个采样点实地勘察底泥剖面垂向分层结构,记录底泥颜色、气味、状态、厚度等指标并在各个采样点垂向尺度上分别采0~1、1~2、2~3、3~4、4~10、10~20、20~30 cm的泥样装入密封袋,尽快运回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分别检测各层底泥含水率、粒径分布(细端粒径d (0.1)、中值粒径d(0.5)、粗端粒径d(0.9)) 、总有机碳(TOC)含量、总氮(TN)含量、总磷(TP)含量,检测方法如表2所示.2018年8月在湿地正常运行情况下采原状底泥进行连续28天柱状带水培养(室内恒温25℃),期间每隔3天检测底泥0~1与1~4 cm之间Eh及亚铁含量,检测方法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