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处理下闽楠幼苗苗高和地径多重比较》

《表2 不同处理下闽楠幼苗苗高和地径多重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氮梯度加载下闽楠幼苗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对不同处理下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多重比较(表2),结果显示,随着施氮浓度增加,闽楠幼苗的株高和地径表现出一致的响应趋势,不同氮梯度加载处理下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均呈现出增→减→增的变化趋势。不同氮输入处理与N0处理组的苗高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N1、N2、N3、N6处理组的苗高显著高于N0处理组(P<0.05),而N4、N5处理组苗高显著低于N0处理组(P<0.05),说明适量氮输入能促进闽楠苗高增加;N1、N2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N1处理组苗高达到最大值(142.41 cm),且显著高于N0处理组(P<0.05),是其1.48倍,说明N1处理组对幼苗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其次是N2、N3、N6处理组,分别是N0处理组的1.48、1.22和1.18倍;N5处理组的苗高达到最小值(73.20 cm),显著低于N0处理组(P<0.05),比对照组减少22.81 cm,说明N5处理组的氮输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苗正常生长。